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温籍作家张翎携新作《劳燕》回温:伟大的精神长在苦难里
2017年09月03日 11:35:01 来源: 温州日报 记者 王民悦

温籍作家张翎携新作《劳燕》与读者分享创作经历。 周斌杰 摄

  台前,三位耄耋老人手捧鲜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站成立正姿势,举手行军礼。他们是温籍抗战老兵——92岁的金福元,原盟军中美合作所玉壶训练班少尉特工,孤胆英雄,只身炸毁日军驻台州司令部;91岁的钟晓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参加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印度战场上杀敌报国;88岁的孙嘉玲,川军抗战名将龙云骧遗孀,国学大儒孙诒让后裔,曾随龙将军南征北战。

  台下,全场观众致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这感人的一幕,发生在昨天下午的温图报告厅里。温籍海外华人作家张翎携新作《劳燕》,在抗战胜利72周年之际,如约而至。她用亲切的乡音同大家问好,并深情鞠躬:“感谢老兵给了我创作灵感,希望有更多热血、正义的人加入到关爱他们的队伍里。”

  《劳燕》,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涉及美国海军秘密援华使命的文学作品,通过鬼魂追忆的叙事方式,还原了抗战期间一段发生在浙南乡村的隐秘往事。小说中,三个结下深厚战友情谊的男人,都与一个叫“阿燕”的姑娘,产生了复杂纠结的情愫,他们在战争的腹脏里,开始世事的艰辛。

  张翎说,其实自己一直想写战争题材的作品,这和曾经的职业有关,她在北美做过17年听力康复师,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历过战争的退役军人,还有一些是从战乱灾荒地区逃来的难民,这些人使她对“疼痛、创伤、救赎、治愈”,有了全新思考。“我在作品中探寻的是,当灾难把人逼到墙角时,人性会产生怎样的裂变,迸发出怎样巨大的能量。”

  在为写作做调研的时候,张翎意外发现,家乡有一个叫玉壶的地方。那是70多年前,中美特种技术第八训练营的所在地。她先是在美国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然后实地走访了当时中美特种技术训练营活下来的中美老兵,并亲自去当年的训练营做实地采访,这样才有了小说中确实的时代背景以及凿实的细节呈现。

  当天,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作家鲁敏到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良好主持了分享会。

  谢有顺认为,张翎为时下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种考证的态度。这让虚构小说变得坚实、细腻,让每一个器物都有所出处。而且,作者凭借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强大的逻辑能力,为每一种人性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特别是“阿燕”这个人物,是对当代文学人物图谱的一个贡献。她在多种文化中经历了一场洗礼,在历经苦难中,其生命才得以升华。她让人明白——在苦难里长出的精神,是有力量的。

  鲁敏表示,不管是作为同行还是读者,她都由衷地感佩,“作品中,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日记、新闻报道、两只狗之间的对话等多种文体的穿插,让整个故事更加结实、饱满,这种标新立异的文体实验和叙事策略让人格外惊喜!”

标签: 训练营;小说;创作;超现实主义;老兵;作品;文学评论家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