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媒体记者在了解温州全民治水的情况。记者 文李立 摄
11月14日上午,“贯彻十九大,打造铁三角”主题外宣活动暨2017温州市对外传播合作交流会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启动仪式。包括新华社、央视、香港大公文汇报、西班牙侨声报在内的60余家中外媒体、近百名记者齐聚温州,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温州的新实践新探索,传播温州“好声音”。
在温期间,海内外媒体分成4组,分别从温州经济新路径、温州城市新形象、温州改革新突破、温州文化新发展四个方向对温州进行深度挖掘。
互联网+河长制是如何实施的?群众是否都能参与进来?温州在“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中,温州如何做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在探讨温州城市新形象方面,中新社、新民晚报、澎湃新闻、联谊报等多家媒体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现场与各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讨论。昨日下午他们前往瓯海农商行、南塘街、世纪公园等地进行实地探访,对温州城市新形象有了更深入了解。
“三位一体”新模式
盘活25亿农民资产
媒体大咖们实地采访第一站是瓯海农商银行。2016年,瓯海区试点推行“农民资产授托代管方式融资”新模式,实现农户以自有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经济权益作为抵(质)押担保物,以书面承诺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以瓯海农村商业银行为试点贷款金融机构,实行社员(农户)申请贷款,村社、公司和银行三方联合议贷。
在现场,瓯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潘志坚介绍,目前该项模式已经取得了不错成效,截至10月31日,瓯海农商银行已放贷7069户,金额达253418万元,受理资产7909宗。另外,他预计,瓯海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做到放贷50亿元,签约户数达1.5万户,推动农民致富可达7500万元。
新浪网邹明明:温州“农民资产授托代管方式融资”新模式是将农民“沉睡”的资产以资本的方式来运作,最后用于农民致富,这种模式十分创新,很有借鉴意义。
大妈护河队平均年龄60岁
温州是浙南水乡,在城市形象上,水是很重要的一块组成部分。昨天,记者团一行乘坐游船,欣赏塘河两岸风光,享受“五水共治”成效。
在南塘街河边,有一群身着蓝色志愿者的大妈们巡逻河道,进行河道两岸的保洁。王巧贞今年69岁,是这群“南塘大妈护河队”中年纪最大的。她在接受中新社、人民网等多家媒体记者采访时提到,她们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都是白鹿洲社区的退休干部。2013年成立以来,每天早上都会来南塘巡河,为南塘两边河道进行保洁。如今,南塘河水质已经稳定在Ⅳ类水质以上。
2013年,温州率先实施“五水共治”,构建了四级河长制工作体系,全市共计8751名各级党政干部分别担任全市14465条(18935.6公里)河道的“河长”。截至目前,我市25个劣V类水质断面已经全部完成剿劣工作,上半年平原河网氨氮、高锰酸盐、总磷平均浓度相比2013年分别下降69%、27%、50%,“五水共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新社吴平:有个同学是乐清人,常提雁荡山,在印象中,温州应该是被群山围绕,交通不发达。这次过来,颠覆了固有的印象。温州不仅城市建设不错,环境更加突出。南塘的整体建设很有味道,而且温州是全民治水,将群众的力量引进来,群众主动性、自发性很强,这很难能可贵。
联谊报夏紫裕:这一路过来,无论是盘活农民“沉睡”资产还是“五水共治”打造美丽水乡建设,都是民心所向,是切合老百姓内心愿望的。来过南塘很多次,每次的风景都不一样。温州在建设方面,会将温州文化元素融进去,这种文化积淀需要长时间去发现,去感受,这也是一座城市的内涵。
“外快内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正在加快形成
近年来,温州交通进入了投资最多、规划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2016年,综合交通投资312亿元,今年将突破350亿元。正在实施的有杭温高铁、市域铁路、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等。今年,我市提早2个月完成了最后一公里交通建设,实现全市331个村通车。“外快内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不仅是温州市民享受到了交通的便利与发达,连此次来温州的媒体大咖们也对温州交通赞不绝口。
新民晚报唐闻宜:乘坐高铁从上海来温州的,只花了3个半小时。令人吃惊的是,4点多钟从动车站出来坐车居然不堵车,而且没有遇到车辆加塞情况,一路通畅抵达目的地。平时出差到其他城市,下午四五点的时间,已是高峰时段,每次都会遇上堵车的状况,没想到温州交通环境这么好。
浙江之声林璐茗:近年来,温州有很大变化,尤其是在交通方面。在道路整治方面,温州不再只注重路面拓宽改造,还将道路两侧建筑外立面进行修整,使道路更加统一更加美观。此外,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划分明显,方便行人出行。另外,BRT、公交车专用道的出现都体现了这点,现在值得期待的是即将启动的S1线,这样一个大交通圈的打造更加缩短了县(市、区)之间的距离,让市民的出行变得更快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