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从“温州试点”走向“温州经验”
2018年02月23日 06:54:35 来源: 浙江在线 张亦盈

34.jpg

  采访对象:温州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改革话题:温州金融综合改革

  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历时近6年。从临危受命到稳步推进,从风险突发到率先突围,从“温州试点”到“温州经验”,温州已捧出不少令人瞩目的“金改”成果。

  深化企业风险处置 探索金融风险源头化解

  “金改”,是温州的一张“金名片”。作为金融改革的国家级试验田,金融风险处置是温州“金改”最困难“战役”。随着2016年全国首家落户地级市资产管理公司——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揭牌,温州风险处置与防范再添一柄利器。

  近年来,温州建立了“政府牵头、监管督促、银行帮扶、行业自律、企业自救”的风险防控和化解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司法清收、押品资产交易信息平台等作用,指导银行运用核销、转让、证券化等方式,大力推动不良贷款的处置。

  数据显示,2017年温州成功处置风险企业182家,有效稳控18家重大担保圈核心企业,并啃下6家核心企业处置“硬骨头”。深入推进25个重点镇(街)风险企业帮扶试点,参与企业496家,处置完成“僵尸企业”45家。受理破产案件618件、审结359件,执行移送破产631件。

  同时,温州率先探索重大风险企业预重整机制。2018年2月,温州中院裁定批准吉尔达鞋业有限公司重整计划,这起温州首例预重整案的成功,是“金改”以来启动“政银企法”四方联动处置“两链”风险的一个缩影。

  经过5年多企业风险处置实践,温州银行业不良率从最高时的4.68%,下降到2017年末的1.92%,连续11个季度实现“双降”,自温州民间借贷风波爆发以来首次降至“1”字头。

  此外,温州市依托金融管理机构和市县乡村四级全科网格,创新非现场监管平台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开展互联网金融等专项整治和常规监管,筑牢了地方金融风险防控的底线。

  创新企业上市机制 推动温州企业上市

  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民间金融活跃,然而资本市场方面却存在先天不足。即便到2006年上半年,温州全市仅有一家国有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探索与实践一片空白。

  为了引导温州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得发展壮大的“血液”,温州于2013年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动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截至2017年末,温州市已有1034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为“温州板块”崛起提供支撑。

  温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大力度布局企业上市工作,出台企业上市十条新政,创新建立上市风险共担基金,成立上市促进会,构建“政府推动+中介支持”服务新机制。市四套班子领导结对挂钩重点拟上市企业,全年为重点拟上市企业解决社保、纳税、“两链”等方面难题200多个。

  随着“金改”深化推进,资本市场上的“温州板块”呼之欲出。截至2017年底,温州全市去年新增上市公司4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23家,是温州新上市企业最多的一年。

  而在上市后备力量培育方面也有很大起色,已确定222家拟上市后备企业,累计上市报会30家、新增辅导备案9家,这些数据也是历年来最多的。

  这当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温州构建“政府推动+中介支持”服务新机制,中介机构签约作为企业成功上市的实质性一步,已累计签约60家,其中仅2017年就有34家,超过历年的总和。

  在大力推动优秀企业上市的同时,温州市委、市政府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对接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等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开展挂牌和交易。截至目前,新增新三板挂牌16家,累计挂牌81家;区域股权交易平台挂牌累计1020家。小微企业发展潜力得到有效展示。

  民间资本走向“阳光平台”

  中小企业融资“通脉活血”

  2011年下半年,温州爆发规模空前的民间债务风险,使得温州经济深陷“泥沼”。

  为此,温州在全国首创搭建新型的民资交易平台——“民间借贷服务中心”。2014年3月,浙江省专门为温州市制定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性金融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其核心之一是“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首次规定大额民间借贷要强制备案,即借款金额达到一定额度或者累计出借人数超过一定数量的,应当报备;不属强制备案范围的,借款人也可自愿报送备案。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累计登记备案金额511亿元。

  利率是资金交易的价格,也是调节民间借贷的杠杆。温州市在全国首创民间融资价格传导机制,在全市设立400余个监测点,建成真实反映市场行情的民间借贷综合利率认定体系(简称“温州指数”)。

  “温州指数”的建立为温州乃至全国民间融资市场提供了一个“风向标”,提升民间融资价格透明度,进而改善和优化民间融资市场资源配置,从源头上铲除了人为扭曲利率乱象的温床。

  创新金融业态和产品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2011年温州爆发的局部金融风波,使温州“信用大厦”面临考验。为有效破解小微企业“缺信用”的难题,温州市倾力打造信用修复系统工程。2013年10月,温州建立全国唯一的地市级征信中心机构。“构建诚信、惩戒失信”专项行动启动以来,累计曝光失信对象4500例,打击各类逃废债犯罪1046起,将259家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纳入联动监测对象名单。2018年初已创成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经济发展一大痛点。为缓解这一难题,温州开展服务于小微企业、城乡创业者及农户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自试点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小贷险”业务16081笔、总保额达37.23亿元,促进银行贷款约36.42亿元。

  “信保基金”同步跟进。2015年,温州市政府设立规模8.5亿元,首期5亿元的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截至2017年末,信保基金累计为1516户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28.53亿元,承保余额20.66亿元。

  此外,温州瓯海首创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温州瑞安、乐清两地列入全国农房抵押贷款试点,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截至2017年末,农民资产授托代管模式累计贷款27.89亿元,农房抵押贷款余额114.87亿元,农民创业有了“活水”。

标签: 温州;金融;改革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