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宣部等部门联合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正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此次展览中,有三张展现我市不同领域改革开放成就的图片入选。
其中,文成县周山畲族乡官坑村的彩色稻田照片,是我市入选照片中唯一展现乡村发展面貌的一张。这张照片体现了周山依靠通乡公路,创意发展观光农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三步走的场景。11月29日,记者来到该乡,探寻照片背后的乡村振兴实践故事。
实现交通瓶颈突破
山乡发展奠定基础
周山是文成两个民族乡镇之一,下辖9个行政村。即使在山区文成,也是属于远离县城、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山乡。交通不便,则是制约这里发展的首要瓶颈。
乡长雷文宾回忆,以前,乡里只有峃双线作为唯一的对外交通要道。这条路建造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四五米宽,两辆中巴车就难以交汇。“所以乡干部开车上下班,都要掐着城乡巴士的时间点。”路等级只比机耕路高一点,13公里长却有300多处弯道。
2012年开始,乡里将改善内外交通作为推动后发崛起的头等大事,交通投入占全乡总投入七成。先是启动峃双线大中修,对部分路段截弯取直、拓宽路面。后来争取列入交通运输部路网改造提升工程,投入超2000万元,按四级公路改建。近年又投入超千万元进行路面白改黑,并于今年8月通过验收。当地还完成到公阳乡的连网公路,将对外通道增加到3条。内部交通上,该乡配合康庄工程,不仅打通所有行政村的交通,还按康庄公路的标准,上马四五条村路,将所有自然村连上路网。
如今,周山基本完成交通瓶颈破解,纳入到县城的半小时交通圈,同步开展路网景观化提升。尤其是峃双线两侧,进行植被绿化彩化,在视野开阔点设置5处红色驿站和观景平台。其中,位于全乡最高处的东降观景平台,还能作为露营场地。
培育种植主导产品
创意发展观光农业
周山是传统农业山乡,乡里的包山底村曾是全市农业典型。交通条件的改善,为该乡依托农业培育主导产业奠定基础。
雷文宾介绍,目前,乡里传统种植形成了茶叶、红心猕猴桃、红心柚和铁皮石斛四个主要品种,开发出畲家老茶、畲大哥等农产品品牌,还引入浙江森宇药业有限公司设立基地,该公司旗下的森山牌铁皮枫斗,是业内主导品牌之一。为引导农业发展,该乡把农业配套设施投入,作为交通之外的最大一块财政投入,为所有农业基地修建机耕路、建造蓄水池、引入灌溉系统。
在传统种植基础上开发观光农业,是周山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另一条途径。此次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彩色稻田照片,正是这项工作取得成效的最佳注脚。
官坑村村委会主任叶信海介绍,2015年,村“两委”赴青田考察时,发现当地水稻和油菜花夹种形成的大片黄绿成为一道景观。回来后,村干部在浙江科技学院科技特派员林庶教授的指导下,引进种植黄紫两色彩色稻田。结果,当年举办的彩色稻田文化节,就吸引了超3000人来观光,还顺带促成村里农产品大卖。
以官坑村为典型,乡里持续实施农业观光和旅游化改造,创成国家级生态乡,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并通过省级考核验收,修缮养根村省级文保单位施氏古宅,打造养根、吴垟两村省3A景区村庄。
完成农村消薄任务
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站在入选照片取景地官坑村,从悬空铁索桥上眺望,虽然彩色稻田已经收割完毕,但收入眼底的田园风光仍让人振奋:铁索桥下是山坳里的梯田,田里有白鹭和成群鸭子,梯田一侧的山上有仿野生种植的铁皮石斛基地。这些田园风光,让村民看到了持续就业增收的希望。
如今,由村集体出面,和森宇药业开发50亩铁皮石斛基地,山地流转的租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再加上其他项目开发和各项补助,村集体收入从空白到一年收入20万元。
对村民来说,以前田地要么白让别人种要么抛荒,现在流转费一年一亩300元。以前种的养的挑到县城都不一定卖得掉,现在会有外来游客主动来买,公鸡50元一斤、鸡蛋2元一个、兔子20多元一斤。特别是临近年关,“到村里想买只公鸡、买些鸡蛋都难找到。”叶信海说。铁皮石斛基地也给村里增加了20多个季节性就业机会,连妇女到70多岁的老人都能参加,一年支付的工资有10多万元。
官坑村是周山依托农业促进农村就业增收的一个缩影。原本该乡所有村都是消薄对象,如今全部实现消薄。下一步,乡里将持续推进民宿、农庄和农业观光园等项目,开发传承民俗传统文化,打造以田园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色的山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