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龙湾中学现象”是怎样炼成的?带你解码
2019年06月24日 08:23:16 来源: 温州网 陈东升

  温州网讯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全文多次提及“选课走班”一词,指出要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到2022年基本完善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

  其实,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数年前就已开始这方面的探索。其中,龙湾中学便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也正是以“选课走班”为突破口,凭借准确的办学定位、优质的师资队伍、新颖的课程结构、科学的运作方式、现代的管理制度和积极的校园文化,该校创立短短十余年,便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被许多专家和教育部门领导誉为“龙湾中学现象”。

  上月13日,由教育部主管的《中国教育报》刊登《立足新高考,“走”出特色发展道路》一文,点赞龙湾中学新课程改革成果:“正确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领导积极的探索与实践,让这所创办不过十余载的学校成为温州市教育界的黑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骄人成绩。”

  那么,“龙中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它的核心之钥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进该校,解码“龙湾中学现象”。

  四年磨一剑,滨海平原崛起“龙中现象”

  位于滨海平原的龙湾,自古以来就是山水清华之地,这里文脉流长,英才辈出,各类文物古迹更是数不胜数。2004年秋,龙湾中学承载着全区民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应运而生。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该校在经历了一个经验积累、朴素发展的生存阶段,从2011年起进入了一个发展瓶颈阶段:高考成绩多年没有质的飞跃,龙湾区每年都有一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外流,学校上上下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所按省一级重点中学标准创建,致力于跻身省一流高中的龙湾中学要取得跨越式发展,必须转变思路、另谋出路,方能迎来“凤凰涅槃”。

  危机之中往往蕴藏着转机。2012年《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2014年《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温州市区东部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相继出台,让龙湾中学看到了破解发展瓶颈的希望。

  2015年起,龙湾中学抓住机遇,锚定目标,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地执行“选课走班”制度,从而进入优化调整、弯道超车的超越发展阶段。通过4年打磨,目前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快速提高,被誉为“龙湾中学现象”。

  以家长最关注的高考成绩为例,龙湾中学实现“3连涨”:2017届高考67%的学生上一段,考取清华大学1人,985院校41人,211院校83人;2018届高考81.3%的学生上一段,考取清华大学1人,985院校50人,211院校103人;2019届高考报名人数474人,上一段人数(含艺体)388人,81.8%的学生上一段。其中,纯文化报名人数438人,356人上一段。

  近年来的高位发展,让龙湾中学连续荣获“温州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称号。而且,因为近3年已为浙江大学输送了57名优秀毕业生,今年4月29日,龙湾中学被授予“浙江大学新时代人才培养战略伙伴中学”。这标志着龙湾中学在国内顶尖高校的影响力有了质的提升。

  不仅如此,近两年来,龙湾中学多次承办高水平全国性教育教学研讨会:走班教学背景下课程改革实践探索全国研讨会,“聚焦龙湾中学,深入课改实地”全国研讨会,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教育装备创新应用研讨会,新高考下精准教学、年级管理和优生培养全国研讨会,第十届长三角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论坛高中分会场等。共有来自30个省区的1000多名教育局局长和校长、骨干教师分别参与了上述会议。全国各地70家单位约3500余人来该校参观交流、跟岗学习。该校领导受邀到全国各地讲学达40余次。

  显而易见,“龙湾中学现象”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选抢走精聚激”,“龙中现象”的核心之钥

  聚光灯下的“龙湾中学现象”究竟有何奥秘?用龙湾中学校长蔡朝晖的话来讲,学校由弱变强、弯道超车,这些仅仅是外在表现,真正激发学校强劲发展动力的核心之钥,是借助《温州市区东部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龙湾区委区政府对学校的大力支持,打造了一套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系统化“选课走班教学”体系,其中包含“选课程”“抢老师”“走班级”“精管理”“聚精气”“激干劲”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课程让学生“选”起来,老师让学生“抢”起来

  新的高考制度规定,考生根据兴趣特长和拟报考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7门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为此,龙湾中学构建了“三层次、五方向、七领域”立体课程体系,为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丰富、多样、可选择的课程体系,让每位学生都有一份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课表。

  当然,自由选课,并不意味着盲目选择、非理性选择。从高一开始,龙湾中学利用生涯规划课及专题教育课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和选课指导。所有选考科目至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体验后再作选择,也不要求学生一次性做出选择,可分批进行,给予学生充分体验、了解课程的权利与机会。

  另外,学校提前把课程表以及任课教师安排公布,让学生“抢”心目中最理想的任课教师,这也会激发老师争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其次,班级优化“走”起来管理服务“精”起来

  龙湾中学立足实际,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从顶层设计出发,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为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行政班教学转向分层走班教学。

  蔡朝晖说,“走班教学”实践初期,与其他所有改革一样,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质疑与阻力。面对质疑和期待,龙湾中学迎难而上,始终坚持不动摇,边实践边反思,主动出击,通过优化走班模式、创新走班管理等策略,逐一击破“走班教学”中的问题。

  比如,为满足对“走班制”的创新管理,龙湾中学引入了教师双岗协调制,即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班主任协同管理:教学班班主任是教学班的核心,是教学班中教学、纪律、财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承担起对所任的教学班的学生管理的责任,与行政班班主任通力合作,信息互通。同时,学校还以双向选择的方式,为每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每位教师为十位左右的学生当成长导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导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科成绩、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习潜力等方面进行跟踪,帮助学生选择与其性向、志趣相一致的课程,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和生活上指导。同时,坚持学生成长“四结合”的管理制度,即行政班班主任、教学班辅导员、教师导师、家长导师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团队为“走班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最后,学生精气“聚”起来老师干劲“激”起来

  走班教学后,学校内部流动性变大,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凝聚团队的力量,特别是提升学生的精气神和老师的干劲。为此,龙湾中学在突出激励方面颇下功夫。

  “走班教学承认了学生的差异及发展的不平衡性,走班制评价就不能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多元化,突出激励与调控功能,应该成为评价的重要指导思想。”蔡朝晖介绍,学生方面,他们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方面,实行横向评价(包括学生学期满意度测评、教学成绩横向比较)和纵向增量评价结合。同时突出了备课组的抱团取暖和整体捆绑效应,每个年级备课组在联考中的成绩排名,直接影响组员的学期绩效考核等第。班级评价方面,一是通过行政班成绩比较强化行政班功能,二是通过专题教育课、常规考核和丰富的文体活动等形式加强行政班的集体归宿感。

  专家点赞龙湾中学:打响全新优质高中教育品牌

  不俗的成绩为这所矗立在滨海平原上的年轻学校,赢得了诸多荣誉和不少专家的点赞。

  温籍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振民评价:龙湾中学以“起步晚、起点高、后来者居上”的良好发展态势,用优异的成绩在温州树立了一个全新的优质高中教育品牌。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表示:龙湾中学积极探索走班教学,充分满足学生的选择,并经过了新高考的检验,取得了特别优异的成绩。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点赞:龙湾中学为全省课改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评价:龙湾中学在新课改和新高考中走出一条不平凡的路,有勇气、有智慧、有情怀!

标签: 中学;选课;学生;普通高中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龙湾中学现象”是怎样炼成的?带你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