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我家的爱国课 | 王碎奶:从农村灶台走向市场柜台
2019年12月14日 11:41:43 来源: 温州网

  讲述人简介

  王碎奶,1947年出生,永嘉县桥头镇人。

  本是一名再平凡不过的农村妇女,却在改革春风拂来时捕捉到了商机,通过一颗颗小小纽扣,改变了自己及大部分人的贫困命运,成为纽扣行业的改革创业者。

  在她身上,有着很多标签:桥头纽扣市场个体协会首任会长,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主人公赵银花的原型、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温州改革开放十大风云人物……

  如果不是改革开放,王碎奶可能在农村默默无闻地生活一辈子,然而敢为人先的她借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通过小小纽扣,扭转了命运。

  此后,她还积极引导带领广大农村妇女投身商海,当家做主,并同一批有商品经济意识的开拓者在永嘉县桥头镇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农村专业市场——桥头纽扣市场。

  收获了事业的成功,也见证了桥头的发展。近日,她在桥头家中,为自己的女儿陈春芳和孙子陈捷上演了一堂特殊的“爱国课”。

  贫穷没有限制想象

  摆地摊摆出纽扣市场

  王碎奶出身于偏僻的永嘉山村。起先,她自己务农,丈夫在村大队当会计,上有两位老人要服侍,下有四个子女要照顾,仅凭两分田地,一家几口连温饱问题都难以为系。“那时候桥头很穷,地也少,每年种了田就没事了,而且收成也不够吃,麦子还青的时候就割来吃了,连孩子生病都没钱买药。”

  为了维持生计,王碎奶去生产队办的塑料编织厂和针头厂打过工。那时,厂里生产的东西必须供应百货公司、供销社,私人是不能卖的。但有青田、瓯海一带的供销员去一级站、二级站拿了一些积压货,摆在桥头的桥上卖。“我看到村里的叶氏兄弟在那卖纽扣,比塑料编织好销,就心动了,后来就跟家里人说想出去看看。”

  虽然当时中央已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出台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但还未真正下达到地方上。冒着“弃农经商”“投机倒把”的风险,她从亲戚朋友家东拼西借凑了500元,提心吊胆地和堂叔、大儿子从江苏苏州背回了80多斤的纽扣。当时王碎奶还是村里的妇女干部,第一次摆摊卖纽扣时,她觉得难为情极了,东西摆在摊位上,人扭过身去不敢面对顾客。但没想到,这批纽扣进来不到一个礼拜就卖光了,赚了80多元钱,这比她全家人在地里干上一年的收入还要多,一家人高兴坏了。

  “回来后我就在犹豫要不要继续做,不去做很可惜,但我又是干部,如果政策不允许,我肯定不能做。”但公婆的一番话打消了她的顾虑。“我爸妈说,我们做生意是为了改变家庭生活,解决温饱问题,他们鼓励支持我去做。”

  后来,王碎奶便开启“扫货模式”,开始去各地厂里进货,带回来摆摊贩卖。受其影响,随后,镇里一个个“王碎奶”摆出了地摊,那座桥连同周边的街道形成了“纽扣一条街”。方圆几十公里的人来了,嘉兴、上海一带的人也来了,桥头渐渐形成一个区域性的贸易集散地。

  1983年2月,王碎奶等第一批在桥上摆摊的42户人家,首次领到了由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他们成为第一批个体工商户。“当时我们快高兴得跳舞了,说现在政策稳定了,允许我们搞第三产业了,每天都有好多人增加起来!”

  1个月后,当地政府在原桥头镇小学搭建了一个简易棚, 近300个摊位,纽扣市场正式开业。

  市场要想发展

  一定要做到守法经营

  市场成立后,亟待规范管理。1983年12月18日,桥头纽扣市场个体协会成立,因为王碎奶能干、识字,又当过妇女干部,被推选为个体协会会长。

  协会成立后要做些什么?王碎奶带头提出了“三自方针”,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她在协会中设了4个大组长、32个小组长,提出三个方面要求:学习工商法规、税收法规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当时市场里的个体户给王碎奶取了个绰号:喇叭筒。“因为我每天在喇叭里进行宣传教育,通知开会学习。当时市场里80%都是妇女,她们原来身上一分钱都没有,现在从灶台走向柜台,有钱赚了,都特别高兴,特别积极!”

  自那后,王碎奶几乎一心都扑在了市场上。背地里有人笑她傻,自己生意不做,天天市场转来转去,但在王碎奶心里有股强烈的信念:“我们山沟沟能做出这样的成绩,多亏了起步早,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市场保住,不但要保住,还要发展,留下来给我们子子孙孙作为事业。而这个办法,就是诚信经商,守法经营。”

  当时王碎奶不厌其烦地给商户宣传她的“诚信经”,一定要开价公道,不能以次充好、以少充多。她还教育大家要依法纳税,说税收是国家的命脉,之所以能平安做生意离不了前方的解放军,国家有了税收才能有国防。有个别人拖欠税款要受处罚,她就先为他代缴,然后再做那人工作帮助提高认识。

  据其回忆,桥头纽扣市场后来曾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6年中三度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

  1984年,省政府召开个体经营户会议,原是通知另一个生意做得比王碎奶要大的妇女去,但那人不敢,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万一政策变了,说不准还要批斗坐牢,不去!”工商部门只好另请王碎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就是鼓励农民生产致富,农民富了国家才能强盛啊!”王碎奶勇敢接下这个差事。当时许多人私下议论:“这碎奶真是剥了皮都是胆啊!”

  王碎奶还记得,全省大会那天,51个参会人员中人只有她一个女的,开会时领导要她发表意见,她没学过拼音不会讲普通话,只好桥头话温州话“搭搭边”,结果下面听的人都笑了,夸她“讲得实在,讲得好”。省里回来后,王碎奶的劲头更大了,把市场当成自己的家,不仅帮助市场内的经营户,还帮助外来经商的客户。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王碎奶家庭作坊里的设备也鸟枪换炮,1993年拥有了自己的厂房,有了意大利进口的设备,开始流水线作业,自产自销。“我这的纽扣品种应有尽有,那些外地客户来我这后,都说再也不用跑去别的地方看了!”

  热心公益发挥余热

  为后辈做好榜样

  王碎奶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从乡镇先进到县、市、省优秀党员,到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改革开放十大风云人物等160多项荣誉,都被她珍藏在桥头的家中。

  这对她来说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我经常跟我的孩子讲,阿妈是全国人大代表,俗话说‘树大招风、名大有压力’,你们出去就是要比别人做得好,不然我在外面头也抬不起来。”

  在她的影响下,子女们也成长得很出色。现在,大儿子在广州、温州都办起了纽扣拉链厂,二儿子在广州开办了皮件厂,女儿女婿成立了纽扣公司搞外贸,小儿子则留守温州,接手了王碎奶一手创建的纽扣企业,销售模式也从线下转到线上。“现在全国很多地方做纽扣生意的,最早都是从桥头走出去的。”王碎奶补充道,“以前只在家门口摆摆摊,真没想过有一天,我们的纽扣能通过互联网卖向全世界。”

  纽扣等行业的迅速崛起虽为桥头带来了金山银山,却也一度让桥头失去了绿水青山。其中被桥头人称为“母亲河”的菇溪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一度成为垃圾河,臭气熏天。在镇政府下大力气抓环境整治的同时,王碎奶积极倡仪,在当地成立桥头镇绿色环保义工团,做河道的守望者。义工团由几十位志愿者组成,他们头戴红帽子,身穿工作服,臂膊上戴着红袖章,不定时沿着菇溪河寻找垃圾,拔除河沿杂草,走街串巷宣传环保知识。

  如今,王碎奶还是桥头镇巾帼服务队队长,经常叫上自己的女儿、儿媳、姐妹团去参加结对资助帮扶、中考义工后勤服务、桥头禁毒宣传、烧爱心伏茶等公益活动。“一个人的钱没什么价值,为国家发展做贡献,才有价值。”

  如今漫步在重获生机的菇溪河畔,王碎奶感触很深:“现在的桥头就跟城市里一样,灯明、路平,街绿,现在的生活好了,我们真的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

标签: 桥头镇;纽扣市场;永嘉县;改革开放 责任编辑: 车轶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我家的爱国课 | 王碎奶:从农村灶台走向市场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