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省政府十项民生实事项目接受网上投票
2016年01月08日 05:04:02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许雅文

  民生实事办哪些?百姓自己来投票!从2015年12月28日开始,2016年浙江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接受网上投票,请大家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从16个民生实事项目中选出10项,优先列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随着投票人数突破10万人次,民生期许的脉络愈发清晰。

  回望省政府每年发布的十项民生实事,既有教育、医疗、养老等持续发酵的民生热点,也有治霾、治水、发展电商等民生新热点。从这些热点的变化之中,我们可以知晓百姓生活新诉求、浙江转型升级新发展以及多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

  站在“十三五”的潮头,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期待有温度的民生实事为民解忧,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雾霾治理——

  6万网友热切期待

  近日,浙中北遭遇十面“霾”伏,杭州空气重度污染。

  省政府民生实事的变化,也折射出百姓对雾霾关注度的持续提升。2013年省政府十项民生实事中,位列前3位的分别是“治堵”“就业和增收”“扩大社保覆盖面”;2014年,“治理雾霾”首次出现在省政府十项民生实事中,并高居第二位;2015年,“加大雾霾治理力度”一跃成为民生实事榜首。截至今年1月7日16时,“2016年十项民生实事网上投票”中,10万网友参与投票,6万网友投给“加大雾霾治理力度”,排名暂居第二。

  百姓对雾霾话题的持续关注,是公民环保意识的觉醒和环保理念的进步。“我们的空气质量会变好吗?”“城市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百姓的期待就是政府的工作重点,这从“治霾”具体要求的变化中也可窥见一斑。从2014年20%的燃煤电厂启动设备改造、淘汰10万辆黄标车,到2015年全面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基本淘汰黄标车,再到今年淘汰改造8000台燃煤小锅炉、全面淘汰黄标车,脚步愈紧,目标愈高。

  治理空气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无疑是杭州的一大举措。恰巧,这样的判断在此次民生实事网上投票中得到呼应——“推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受到3万网友青睐,得票率将近5%。

  据了解,去年全省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约7万辆,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今年1月4日,全省600多个重点大项目集中开工,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占据颇多席位。百姓以实际行动除霾,开新能源汽车,却苦于缺少充电桩等配套设施。而省政府通过候选的民生实事,也具体回应了百姓的需求——新建具有一定规模、以快充为主的充换电站100座以上,各类充电设施1万个以上。

  农村电商——

  呼声传递增收需求

  德清县何村村“农村淘宝合伙人”施云花,早早赶到村口服务站打开电脑,要为“农村电商服务站”投一票。截至今年1月7日16时,得到7万网友支持的“加快电商服务网络建设”,超越“治霾”排在首位。

  对比2015年省政府十项民生实事,“改造提升农村公路,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位列第五位。而在今年省政府16个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中,农村公路建设得票率排在第13位。

  今年候选实事中明确“新建300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正是给予活跃在乡村的施云花们以及享受“互联网+农村”的农民一个更可期许的发展未来。

  “互联网已经进入3.0版本,农村电商迎来了百年一遇的新机会。”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说,电商发展大势已成,将成为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抓手。

  浙江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随着交通网、互联网和服务网向农村延伸,新业态、新市场发展正在带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十三五”时期,浙江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以“互联网+”为核心内容与驱动力量的信息经济发展浪潮。

  经济在转型,民生实事的方向也在转变,有些民生诉求已经从面上发散到点上,被逐渐细化和深化。提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对低收入群众和困难群众的帮扶……2013年至2015年,“增收”都醒目地列在省政府十项民生实事中。然而,细细研究今年16个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已经不再将“增收”单独列出。这并不意味着增收不重要,而是面对增进人民福祉,我们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和更多元化的措施。

  2015年12月23日,我省已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

  经济进入新常态,民生改善也进入新阶段。“增收”不再着眼于最基本的保障层面,而是思考如何弥合城乡二元鸿沟,让“增收”的议题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中更加丰满。

  生态环保——

  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环境资源约束,生态环保意识加强,让当下的社会变迁波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比如经济发展方式的变迁、生活方式的变迁,并最终影响人们的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打破瓶颈、改善环境,就要从发展方式、发展模式上不断重塑自我。

  从近年的省政府民生实事看,2013年和2014年人们的目光放在就业、医保等社会保障领域,然而从2015年起,“加大雾霾治理力度”“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等生态治理话题成为民生最关注的话题。

  热点的转移让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2015年1月至11月,杭州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累计230天,较2014年同期增加28天,优良率68.9%,比上年上升6.4个百分点。2015年12月,省治水办公布30个“清三河”达标县(市、区),从2014年的9个增加到2015年的30个,全省水质显著改善……

  对浙江而言,治气和治水不仅治出了民生答卷,更治出了干部新风、百姓口碑和发展后劲。

标签: 民生 责任编辑: 王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