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浙江良渚古城水利工程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6年05月17日 06:01:09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刘慧

  浙江日报北京5月16日电 5月16日,中国考古界一年一度的奥斯卡——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它们是:云南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陕西宝鸡周原遗址,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区,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河南洛阳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内蒙古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葬,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

  5月15日至16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举行。评审现场,按照年代久远顺序先出场的25个参评项目领队,逐一向评委介绍情况、答疑释惑。有趣的是,在世界最早的良渚防洪坝项目之前出场的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居然也是良渚文化遗址。最终,这两位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人”双双挤进了十大榜单。

  专家评审组给出良渚的评语是:5000年前的伟大工程——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调查与发掘,正如埃及的金字塔那样,古代的宏大工程往往超乎今人的想象。

  据了解,201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余杭良渚古城的老虎岭、鲤鱼山、狮子山等水坝进行了正式发掘,确认了良渚的水利系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距今5000年左右,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领队王宁远表示,该水利系统的确认证实良渚古城具有完整的都城结构,由内而外依次为宫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更进一步证实了良渚社会已进入王国阶段。“良渚水利工程的规划视野之阔、技术水平之高、动员能力之强令人惊叹,它为认识良渚古国的管理机构和社会复杂化程度开辟了重要的观察视角。”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表示,此次浙江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荣获十大考古新发现,再一次证实了良渚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重要起源。“良渚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期望良渚申遗早日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的考古出现了几个大众瞩目的新闻亮点。现场的专家和学者们分析道:从上榜的十大考古新发现来看,情况和往年有较大的不同。首先,很多项目都是在早年发现、以往做过多次发掘、名气很高的“老牌”遗址上的主动发掘和调查工作,如陕西周原遗址、湖北铜绿山遗址、河南汉魏洛阳城等,而偶然发现进行抢救性发掘的墓葬比例降低。其次,地域更加均衡,入围终评的地区更多,如古代少数民族内蒙古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葬考古发现等占有一席之地。

  在专家们看来,从前几年的古代手工业考古成果迭出,到最近两三年边疆考古和“土司考古”热,再到今年在沉寂数年后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集体“雄起”,这种此起彼伏的态势,是中国田野考古在时代、地域、研究领域向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化的表现。

  >新闻延续

  良渚文化跨越长江

  本报北京5月16日电(记者刘慧) 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与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双双入选,良渚文明的新发现让浙苏两省结下了更深的文化缘。

  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考古领队林留根表示,兴化、东台蒋庄遗址是首次在长江以北地区考古发现良渚文化遗迹,突破了以往学界认为良渚文化分布“北不过长江”的传统观点,填补了长江以北地区良渚文化考古发现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古共出土了234具骨架,有的遗骨从头到脚都保留完整。林留根解释,这里在远古时期紧靠东海,属盐碱地区,且墓葬群和地下水位相平,处于隔氧又恒温恒湿的状态,所以历经4000多年骨骼依然完好。这些良渚时期先民骨骼,后期通过现代科学检测,那些隐藏在骨骼中的中华文化基因有望被破解。目前,南京博物院的专家们已经对出土的遗骨进行了初步分析,从遗骨看当时最高的良渚人身高可达1.7米以上。

  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蒋庄良渚文化聚落布局也得到初步揭示。考古专家表示,蒋庄遗址地处长江以北水网密布的里下河地区,是良渚文化北上的重要通道。其远离良渚文化核心区,出土的各类陶鼎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显示出这类遗存可能属于良渚文化的又一地方类型,是良渚文化与当地文化因素融合后的产物。

标签: 良渚 责任编辑: 王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