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史春波)“突突突”,渔船的马达声响起,这是码头最熟悉的声音。只是,今年冬天,码头上戴着各色手套和帽子的工人变多了。
“来,快点”,即使是在当下的腊月天,一身热气的王友汉也用不着穿羽绒服,催着工友把装满鱼的白色箱子递给他。“今年忙多了。”他甚至不想浪费时间和记者多说话。
在他们的不远处,渔网上晒满了鱼干,不少渔民正趁着冬天的晴冷天气抓紧剖鱼、晒鱼干,成为一道景观。和往年相比,台州温岭石塘小沙头村的码头显得特别热闹和忙碌。而东海渔业资源的衰竭,曾让这个渔村一度变得冷清。
就从这个浙江东部沿海最普通的码头出发,我们开始这场寻鱼之问——东海这条“鱼”,到底怎样了?
首先回答这个问号的,是一封信。
2016年最后一天,农业部印发《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再早几天,我省同样出台了一个“减船转产”的方案。这一切,都是为了走出“东海无鱼”的困局。
三年前,我们率先发出“东海无鱼”之呼,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三年后,我们又披露沿海地区滥捕幼鱼的乱象,发出了“东海护鱼”的倡议。我们一直在关注东海的这条鱼,它大了还是小了,多了还是少了?被保护了,还是被糟蹋了?它游向哪里?
三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振兴东海的计划,各级政府各部门奋战在护鱼一线,执法力度空前。如今,东海渔场有了什么变化?我们做了什么?还能做些什么?
我们又开始这条“鱼”的寻访。
两封信的故事:看到了渔场复兴的希望
“产量好不好,让我怎么说呢?”一位皮肤黝黑的渔民陷入了短短的思量。在小沙头村,记者见到了村民郭文标。他是省人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打了一辈子鱼的渔民。在渔区,热心正直的郭文标威信很高。
“先说一封信吧”,郭文标打开话匣。就在前些天,渔民们托郭文标带一封信,交给他们的主管单位——台州市海洋渔业局。信上有几十位渔民的签名,鲜红的指印特别醒目。“首次出现恢复性增长”,在信上,钱报记者看到这么一句。
而三年前,郭文标也帮渔民们带过一封信,那时,钱江晚报刚刚发出“东海无鱼”的呼唤。渔民们写信呼吁:“东海已无鱼,为了下一代,延长禁渔期!”
“三年前,我是焦虑,今年则是欣慰。”郭文标说。这三年来,郭文标和他的渔民兄弟们看到了政府的作为,这些努力已经有了效果。“渔民们和我说,今年的产量很不错。”为了表达喜悦和感谢,上个月,他们又找到了郭文标带信。“我们在渔业生产中首次发现,东海渔场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特别是一些鱼种在数量上出现了明显增长,给我们大部分渔老大带来了丰收。我们心情比较高兴。”信上这么说。
“比去年好!我们运的数量比去年多,我们冰鲜船装不及,来不及。” 老渔民陈子春说。渔业资源的恢复迹象,在郭文标看来,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渔场复兴的希望。”
渔民:这个年有望过得更好些
信上说的渔业资源有多少好转?渔民的产量具体怎么样?从小沙头村出发,我们在夜色里又来到了松门镇。这是浙东沿海的渔业重镇,三年来,从发出“东海无鱼”到“东海护鱼”,我们曾多次来到这里采访。
我们找到了李兴福,他是当地最大渔业公司的负责人,公司有三百来艘各种类型的渔船,规模颇大。“这个年,应该可以过得更好些了。”李兴福笑着说,今年渔民普遍丰收。怎么个好法?他举了个例子,往年,一艘船到现在这个时候打到的鱼能卖一百来万元,今年特别好,要多三四十万元。
哪些鱼产量好了?他举例说,鲳鱼和带鱼,变化特别明显。“像我们的流刺网渔船,前几年出去,根本捕不到带鱼,现在能捕到几百斤。”
另一种作业类型,围网船的产量也不错。“这两三年当中,2016年产量大网头最多,以前一夜1000多担算大网头了,现在好的3000到4000担。应该说,渔业资源有了恢复性好转。”和渔民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李兴福判断。
颜可青,是我们的老朋友,为了渔民利益,他和韩国政府打官司,为了保护资源,他多次出面呼吁和建议。和三年前相比,满是忧虑的颜可青已经卖掉自己的捕捞船,做起了运输船的生意。他的船,现在就在海上跑,接运渔获物,最多的是青占鱼。他说去年的生意是最好的:“青占鱼太多了,一网下去就能拉到两三百吨,而且这样的船不在少数。”
渔业部门:现在虾少了,是因为吃虾的鱼多了
渔民们说鱼多了,资源有了恢复迹象,那官方的说法如何?
离开松门镇,记者又联系了海洋渔业主管部门。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印证了渔民们的说法。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浙江渔场的主要经济鱼类中,大小黄鱼、带鱼、鲳鱼、马鲛鱼、鲐鱼、鳗鱼等列入月度统计监测的鱼类产量同比均出现了明显增长,大黄鱼是“增幅冠军”。
“可以说,这是从渔业资源衰退以来,浙江渔场主要经济鱼类资源首次出现普遍性的恢复性增长。” 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施华兴这样表示。
不仅是在台州,浙江省海洋渔业部门人士也告诉我们,这几年,多种鱼的数量增加,从经济鱼的种类看,小黄鱼连续三年上升,鲳鱼和带鱼的数量也在增加,比如鲳鱼2014年产量为8.1万吨,2015年为9.3万吨。近三年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开始,我省国内海洋捕捞产量呈逐年上升,其中2013年为320.4万吨,2014年为324.3万吨,2015年为336.7万吨。
台州市海洋渔业局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庞虎林认为,渔业资源修复是一个综合工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是,海洋生态食物链的恢复,“从生态链上看,今年也有这样变好的迹象,像现在虾少了,是因为吃虾的鱼多了。”
不仅是主管部门,我们还需要科研部门的答案。周永东,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副所长。2016年12月底,他参与的“浙江渔场资源修复状况”调研组到台州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一方面,我们走访了很多渔民和市场,反馈不错。另一方面,我们常年在收集监测的渔船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周永东认为,浙江渔场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出现恢复性增长是一个积极信号,说明我省修复振兴浙江渔场的一系列重量级“组合拳”已经取得成效。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信号充分说明,东海渔业资源通过综合治理是可以修复的。
周永东说,“我相信东海渔场是能够得到修复的,有希望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甚至80年代的水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