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世卫组织出“黑名单” 12种耐药性细菌上榜
2017年03月01日 14:33:13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郭兴华

  医学专家监测超级细菌

  瑞士日内瓦当地时间2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列有12种耐药性细菌的清单,上“榜”的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急需开发新的抗生素。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类似清单。

  “这份清单不是为了用超级细菌来吓唬人们,而是提醒科研人员和制药公司,他们优先应该做的是什么。”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系统和创新助理总干事Marie-Paule Kieny说。Kieny还建议,政府和基金会可考虑为制药企业提供补贴,以此鼓励企业研发新的抗生素,规范抗生素市场。

  清单中的12种耐药性细菌被划分为“极高”、“高”、“中等”三类威胁程度。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鲍氏不动杆菌、绿脓杆菌、肠杆菌类为第一队列,在需要新抗生素的迫切度上最高。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被认为是人类对抗细菌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对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内的几乎所有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时,这种细菌被称为超级细菌。

  比如大肠杆菌已经成为一个令医院“头痛”的常见细菌。据统计,大约有一半的女性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尿路感染,而大肠杆菌是大多数尿路感染的原因。如果抗生素能奏效,尿路感染只是一个小麻烦。但如果大肠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那么小麻烦会“升级”,感染从尿路扩散到肾脏和血液,甚至危及性命。而令人担忧的是,在尿路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发现其对一种及以上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情况越来越多。

  抗生素滥用制造“超级细菌”

  如果从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1929年发表《论青霉菌培养物的抗菌作用》论文算起,抗菌药物帮助人类与疾病作战已历时86年。

  抗菌药物的作用有目共睹,但在与其“并肩作战”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了它的“坏毛病”:抗菌药物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起到了筛选耐药细菌的作用。随着突变,少部分细菌产生新的耐药基因,它们在抗菌药物造成的生存压力下存活下来并继续繁殖,久而久之,耐药细菌就会越来越多,造成抗菌药物失去治疗效果。如果太多地把抗菌药物用在不必要的地方,就会增加环境中的细菌接触到抗菌药物的机会,从而加快耐药菌团的扩张。“超级细菌”也因此而来,它们已经“进化”到极端耐药,抗菌药物治疗几乎不起作用。

  抗菌药物直到上世纪80年代时还几乎不存在任何病菌耐药性,但如今,人类已面临“后抗菌药物时代”,今后因病菌感染死亡的人数可能会再次明显增加,情况甚至会糟糕到类似于人类发现青霉素之前。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警告:在滥用抗菌药物的推波助澜下,超级细菌正在令多年来可以治愈的疾病再度变成致命杀手。在一份研究抗菌药耐药性的权威报告中,结果显示连所谓“终极手段”的抗菌药物也逐渐丧失抑菌能力,部分国家有半数患者显示出病菌的耐药性。

  滥用抗菌药物,这早已不仅仅是一种担忧,而是随处可见的现象。如世卫组织的报告所言:“世界各地现在都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涉及所有人、所有年龄段和所有国家。”现在这个问题世界许多地方影响着半数的病菌感染者,在东亚、非洲、美洲、南亚、东南亚以及中东尤其令人担忧。英国研究显示,如果找不到应对耐药菌的办法,到2050年,全球每年会因此多死亡1000万人,并造成100万亿美元损失。在我国,每年有8万人因滥用抗菌药物死亡,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

  构成这些统计数据的个人,也许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感冒咳嗽、头疼脑热,许多人自行到药店买药时,总不忘搭配着买点消炎药;不少家庭的抽屉里常备着阿莫西林、头孢之类的抗生素;此外,长期以来,在“以药养医”的利益驱动下,不少医生动辄就会开出几十上百元的消炎药或吊针。

  值得注意的是,抗菌药物泛滥失控,除了人们用药观念上的误区之外,还有一些“防不胜防”的因素。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应光国课题组曾得出全国58个流域的“抗菌药物环境浓度地图”。甚至南京居民家中自来水中也有检出。同时,据媒体报道,不少地方在畜产品和水产品养殖中存在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连猪肉、海参、牛蛙等都检出过抗菌药物超标。

  所以,防治抗菌药物滥用,除了让人别乱吃药以外,相关的管理部门恐怕还要拿出手段,让动物乃至江河湖海都别“乱吃药”。

  滥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细菌出现”

  保卫“最后一道防线”

  黏菌素,是一种强大的抗生素,被国际医疗界普遍认为是目前治疗“超级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不久将在中国被批准用于临床。

  然而,2015年11月中国科学家发现携带耐药基因MCR-1的细菌具有黏菌素抗性,这意味着人类所用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有被攻破的危险。自2015年首次发现MCR-1以来,世界上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在动物样本、动物源性食品和人体标本中都检测到MCR-1阳性肠杆菌科细菌。而且,MCR-1可以在不同的细菌之间,甚至在动物与人之间传播,这将导致黏菌素耐药传播速度加快,甚至大范围暴发。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俞云松教授带领的团队完成一篇针对MCR-1流行情况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感染病学》上,影响因子高达21.3。他们从2066株血流感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多黏菌素耐药株和MCR-1基因阳性菌株,共获得21株MCR-1阳性菌株。这2066株菌株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28家医院,可能覆盖10亿人口区域。

  俞云松教授表示,目前多黏菌素耐药率和MCR-1在我国血流患者当中检出率较低,可能与多黏菌素还未被应用于临床有关。

  但是,一旦多黏菌素被批准用于临床,由于药物筛选作用,出现MCR-1基因广泛播散而导致临床革兰阴性菌对多黏菌素耐药率上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其耐药问题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另一个棘手的问题。

  因此,俞云松建议,在对很多药物仍保持敏感的情况下,要严格探寻多黏菌素的临床使用指征,合理规范使用多黏菌素,同时加强对多黏菌素耐药情况的监测,最大程度遏制多黏菌素耐药菌株及其MCR-1基因传播。

  (部分内容来自新华社、央视新闻等)

  【浙江新闻+】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急需开发新抗生素的12种重点耐药性细菌

  第一优先级(极高迫切度):

  1、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

  2、耐碳青霉烯类绿脓杆菌

  3、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类

  第二优先级(高迫切度):

  4、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

  5、耐甲氧西林、耐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

  6、耐克拉霉素幽门螺旋杆菌

  7、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弯曲杆菌属

  8、耐氟喹诺酮类药物沙门氏菌

  9、耐头孢菌素、耐氟喹诺酮类药物淋病奈瑟氏菌

  第三优先级(中等迫切度):

  10、对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

  11、耐氨苄青霉素流感嗜血杆菌

  12、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志贺氏菌

标签: 耐药性;黑名单;细菌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