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浩浩)去年底,当第一次听到“最多跑一次”这个词时,记者心里有种浓浓的新鲜感和振奋感。转眼快半年过去了,如今记者到全省各地采访,听到最多的内容之一就是“最多跑一次”改革。不仅如此,省外一些地方也开始借鉴这项“浙江经验”。在百度上搜索“最多跑一次”,可以跳出187万余条相关新闻。可以说,“最多跑一次”成了浙江又一张叫得响的“金名片”。
我们都知道,“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意义非同一般,它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浙江实践。因此,自从诞生的第一天起,这项改革就深深融入了一种理念——成效好不好,百姓说了算。
怎样才能了解群众的真实感受?换位思考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群众工作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
“最多跑一次”改革一头连着寻常百姓,一头连着党委、政府,在推进过程中涉及众多部门和单位简政放权和职能重新划分。有些举措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瑕疵,给办事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些麻烦和不便看似很细碎,却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感受。有些问题,坐在办公室里是决然想不到的,只有脚踏实地去体验一次,换个身份去亲历一回,才能听个明白、看个真切。
记得两个月前,台州市在全省各设区市中率先公布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后,我们的记者专门到台州市行政服务中心,跟着一名办事群众体验了一次。“以前办同样的事情要跑三四趟,等10多个工作日,现在只要跑一次,不到1个小时就解决了。”当时,办事群众高兴地对记者说。如今,类似的点赞像涟漪一般在浙江各地扩散。“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成效和群众满意度有目共睹,但跟目标还有差距,当中还有许多新问题不断地冒出来,亟须进一步有效减环节、减流程、减时间和扩充内涵,再接再厉,不断提升“最多跑一次”的含金量。
各地各部门已越来越认识到了其中的紧迫性。我们欣喜地看到,眼下全省不少领导干部,以普通群众身份去行政部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现场体验办事流程和服务质量,摸清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亟须补齐的短板。事实上,这就是一种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就是百姓和企业急什么、盼什么、缺什么,政府就着力做什么、改什么、补什么。
有人说,“最多跑一次”改革也是一堂简政放权的“公开课”。这话一点不假,要把一项民生工程做好,就要从群众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中发现问题,让为民服务真正落在群众满意上,贴着民心抓民生,形成百姓口口相传的真口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