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致敬平凡而光荣的劳动者——破晓前你不曾看过的城市风景
2017年05月02日 06:19:03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王晨辉 黄兆轶 高驰弘 张冰 陈健

  浙江在线5月2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王晨辉 黄兆轶 高驰弘 张冰 陈健

  零时至6时,凌晨至清晨,我们和这座城市,还在酣睡之中。

  朦胧夜色中, 一位来杭30年的环卫工人推开屋门,骑上电瓶清洁车,让杭城带着洁净的容颜醒来。十几公里外的勾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喧嚣热闹,把最新鲜美味的蔬果运送到千家万户。开了20年的公交司机,亲眼目睹着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位自创品牌的淘宝店主,通宵达旦发货,他梦想要用大数据将中国风女装“爆款”全世界。英俊帅气的网红民警在西子湖畔骑巡,迎着晨曦维护着景区秩序。

  风光秀丽的西湖不仅是杭州的,也是世界的,属于每一个爱它的人。再辛苦的守护,都值得了。如此黎明破晓前的一幕幕,是你不曾看到过的别样城市风景。5月1日,国际劳动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记者兵分五路,走近城市里的普通劳动者,记录他们的故事,聆听他们的心愿,看他们把生活的理想,最终变成理想的生活。

  公交司机 20年坚守看新景变迁

  浙江在线5月2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王晨辉) 5月1日,凌晨2时50分,整个杭城,还沉睡在茫茫夜色中,金玉琴已经穿上制服出门了。

  50岁的金玉琴,是杭州公交二公司的司机,驾驶38路公交车。她家住海月桥,到38路起点的朝晖五区,需要倒两趟车。为了能有更充足的时间做行驶前准备,她每天要提前两个多小时出门。

  3时45分,金玉琴开始做例保检查,查看车辆的灯光、剎车,清洁发动机,检查是否漏油、轮胎是否少气等。“只要发现一点点问题,都要立刻解决,不然车子如果途中出了故障,不仅耽误乘客出行还会造成交通拥堵。”

  4时40分,天色渐亮,有乘客陆续来到公交站候车。“金师傅辛苦了,节日快乐啊!”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热情地和金玉琴打招呼,老人对记者说,金师傅开车稳当,待人又热情,坐她的车很开心。“谢谢张阿姨,还有半个钟头才发车,你先坐会儿,喝杯水吧。”金玉琴笑着为老人递上一杯热水。

  38路公交车开往河坊街荷花池头,沿途有吴山广场、清波门等杭城主要的晨练点,坐早班车的,多数是晨练的老人,金玉琴能叫出很多人的名字。

zjrb2017050200007v02b003.jpg

  通过车窗,金玉琴目睹着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晨辉 摄

  “车辆起步,请坐稳扶好!”5时15分,伴着清脆的提示音,公交车迎着霞光,驶离了起点站。路上车还不多,但金玉琴一直保持中速行驶。“市中心人行道多,所以我一定要开得慢一点,防止急刹,不然老人不舒服。”金玉琴说,她曾经多次骑着自行车,对线路沿途的红绿灯和人行横道观察和统计,重点梳理出沿途21条不设红绿灯的人行横道。

  公交车一路前行,天色越来越亮,车上除了老人,也有了游客,有的还会向金玉琴咨询路线,她都会认真一一回答。

  从事公交司机工作已20年了,节假日往往是金玉琴最忙碌的时候,但她觉得这份坚守很有意义。透过车窗,她目睹了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马路还没有这么宽,也没有这么多高楼,杭州越来越国际化了。”金玉琴说,他们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她和丈夫的收入都增加了好几倍,儿子大学毕业后也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6时20分,公交车回到起点站,匆匆吃了点早餐后,她又回到车上,准备下一趟发车。此时,天已大亮,路上行人车辆越来越多,城市充满了活力。

  杭州主城区有近5000辆公交车,和金玉琴一样的一万余名司机服务公交出行,正是他们的坚守,保证了我们的便捷和舒适。

  网红交警 迎着晨曦维护景区秩序

  浙江在线5月2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黄兆轶) 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树荫照射在湖面上,叽叽喳喳的小鸟叫醒了西湖。一阵轰鸣声划破了景区的宁静,戴着铮亮警盔、身着笔挺制服的杭州交警景区大队民警杨允跨下警用摩托,笔直地站在了南山路玉皇山路路口。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也是小长假的最后一天,西湖景区注定游人如织,杨允赶在太阳升起前,提前做好维护秩序的准备。

  35岁的杨允来自杭州富阳,2006年加入警队,目前是杭州交警景区大队柳莺中队涌金岗岗长。他的辖区连起来就是一道杭州“最美风景线”,自湖滨路起至苏堤结束,辖区内有雷峰塔、太子湾、苏堤等众多杭州知名景点。

  “最美风景线”自然就是最火集散地,杨允所在中队的辖区成为杭州最繁忙的街道之一。“小长假是市民难得的休闲时光,却是我们任务最重的时刻。”

  从6点半起,竖着小旗子、顶着太阳帽的旅游团队接踵而至,“小长假景区,8点来钟就能进入高峰期,要持续到晚上10点多。这三天,我们中队全体无休假连轴转,一天要在路面执勤十几个小时,午休时间都只能抓紧吃口饭。”

zjrb2017050200007v02b004.jpg

杨允在西湖边的南山路路口指挥交通。 倪雁强 摄

  西湖美景甲天下,既美且多。这一天下来,绕晕问路的也就多了起来,“太子湾在哪、雷峰塔在哪……”每天这样的问题不下几百个;车子也多,一堵二挤的非机动车逆行闯灯、机动车变道闯禁等违章也就水涨船高,全得靠杨允们靠一副嗓子指挥出一条通道。明媚的春光,美了西湖风光、提了游客兴致,却也晒黑了执勤的杨允们,“每天几瓶矿泉水下去,嗓子还是冒着烟。”杨允说。

  不过,上来“搭讪”的游客也不全是问路的,还有人是上来求姻缘的。杨允就是最近爆红的网红交警——长腿叔叔,往路口一站,1米84的完美身材,“一米五”大长腿,一身健硕的肌肉,10多年暴晒后的健康古铜色皮肤,配上墨镜制服“国宾”摩托,帅气十足。也难怪杨允执勤点旁的杭州“相亲胜地”——万松书院里的阿姨们经常跑来询问他是否结婚,想给他介绍对象。

  杨允这幅好身板可都是在岗位上练出来的。“最头痛的就是共享单车。”杨允说,不少游客都选择了共享单车这一绿色出行的方式,交警部门规定了统一停放场所,但是依然有乱停乱放的现象出现,这时杨允就得撸起袖子加油搬,把占道的单车全部托举上拖车,“一天得拉个二三车,举上百来辆自行车。”

  再加上不停地在热门景区路口来回指挥交通,杨允一天下来要走10公里路,2万多步。

  五一从没休过假,负担着比平日更繁重的工作,但是杨允却依然乐在其中。“每一个男生小时候都有一个警察梦,我也一样。很幸运,我最终当上了警察,从事一份自己理想的职业,这么一点辛苦也就不算什么了。”

  勾庄菜老板 夜夜繁忙换来万户佳肴

  浙江在线5月2日讯 (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高驰弘) 5月1日,余杭区勾庄镇,凌晨1点的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里,来往的身影、汽车的引擎、工人的吆喝,成垛的冬瓜土豆、黄瓜白菜,混杂在昏黄的光影中,喧嚣如白昼。

  6号大棚前,菜老板魏景田刚搬完几大包青椒,正作短暂的休息。他背微微驼着,看上去有点劳累。桌前有两堆泡椒和蒜苗,身后是一卡车的卷心菜,层层垒到接近棚顶。

  魏景田今年40岁,是山东兰陵人。20岁不到就来杭州打拼了,从蔬菜批发市场的小工,到出来单干自己当菜老板,他一步一个脚印,成家立业。

  勾庄,是杭州最大的“菜篮子”和“米袋子”。魏景田每天要与产地沟通,预订蔬菜, 在市场里与二次批发商、零售商开票交易。

  记者说似乎长夜变缓了节奏,魏景田笑了,“蔬菜市场是24小时制的,生意都分散在一天里,随时有客户来拿货,没有下班这个概念。”

zjrb2017050200007v02b006.jpg

菜老板魏景田亲自上阵卸货装货。 高驰弘 摄

  虽是凌晨,只见魏景田仍不时拿起手机用微信回信息,或者接听手机。生意来时要指挥其他工人,或者自己上阵卸货、装货。“我们蔬菜批发行业利润太薄,现在人工工资这么高,老板也得‘下一线’。”菜老板其实也是菜小工,魏景田说自己每天都是“连轴转”状态,没有特别忙的时候,却也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因为蔬菜一个地方一季,需要一直换货源地,才能保证常年有供应。魏景田也要去全国各地跑货源。

  “每天都要照顾生意,过年都不休息,更别提今天‘五一’节了,本来就是劳动节嘛。”魏师傅笑着说。去年冬天大雪时,交通运输受阻;天寒地冻,种菜农户不愿下地收菜。他自己押车,要求车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将货物运回了杭州。

  工作辛苦不怕,魏师傅焦虑的是这半年生意越来越难做了。由于杭州本地菜农开始大规模种植大棚蔬菜,种类繁多的本地蔬菜一步步抢夺了外地菜老板的市场。

  四十不惑的他,清楚自己精力和能力,没法转行。魏景田说,杭州是一个特别适合生活的城市,一家五口已深深爱上这里。这么多年,整个杭州周边的蔬菜供应,有自己的一分力,他希望自己能够持续输出这股力量。

  城市美容师
  让西湖每天都美丽

  就这些5月2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张冰 通讯员 陈金辉) 清晨5点,晨风微凉,西湖仍沉静着,波光朦胧荡漾,安宁如一幅布景。

  湖畔的南山路,除了白衣飘飘的练功长者,靓丽动感的晨跑者,更多的,便是橙色的人群——我们的城市美容师。

  柳浪闻莺公园门口,杭州南山路环卫清扫班班长刘同礼,骑着电瓶车匆匆而来,他和班组同事一起,要在客流高峰来临之前完成清扫工作。和以往的节假日一样,这两天早晨,他总会提前1小时到岗,从早上5点多忙到晚上10点多。

  有关部门预计今年“五一”假期,西湖景区接待游客将达200万人次。杭州最美道路之一的南山路更是人满为患,环卫保洁也比平时更加繁重。“节假日都这样,国庆节人更多。”刘同礼一边捡拾草丛里的烟头,一边和记者聊。

zjrb2017050200007v02b002.jpg

刘同礼一次又一次地弯腰捡拾垃圾。 张冰 摄

  今年52岁的刘同礼,三十年前离开老家江苏,成了杭州第一批外来环卫民工,前半生献给了杭州的环卫工作。年轻时,他挑着八九十斤的担子,每天能在鼓楼的伍公山上下飞奔20多趟。

  “当时就感觉杭州环境真好,想留下来,没想到一干就是三十年。”说话间,刘同礼从路边水管接了半斗水,用钳子夹起一块抹布,开始清洗人行道。零食、饮料,或是呕吐物,各种污迹都不放过。特别难对付的,刘同礼掏出手机拍照,通知清洗车过来帮忙。他一次又一次地弯腰捡拾垃圾、一遍又一遍地清洗地面污迹。

  走着走着,太阳渐渐明亮起来。一看手机,2个小时,走了3公里,这只是刘同礼每天工作量的五分之一。作为班长,刘同礼还要巡查职责范围内的道路保洁情况,一天下来,电动车经常骑到没电,再徒步来回走。

  西湖那么美,刘同礼至今都没有认认真真地逛过。来杭30年,他回江苏陪老母亲过年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清,但每次获奖后,他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老母亲分享喜讯。刘同礼获得的荣誉很多,“全国优秀环卫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和“最美杭州人”,用母亲的话说,“也出了名”。

  刘同礼的床头挂着“知足常乐”四个字。“出名”以后,他拒绝了其他企业的高薪聘请。刘同礼说,自己所有成绩和荣誉都是在环卫岗位上取得的。他相信,只要努力工作,可以让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好。

  网店店主
  让“中国风”走红世界

  浙江在线5月2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陈健) 1100件中式旗袍,选货、质检、打包、出单……凌晨1点到清晨7点,萧山淘宝店主洪达太整整忙了一个通宵。

  五一节员工放假,临时来了大单,老板和合伙人只好亲自上阵,加班发货。15个大包裹装上货车,洪达太又把快递员拉住,反复叮嘱三遍:“客户开年会,上千个人等着穿旗袍,明天中午之前,一定要准时送到上海!”

  望着远去的货车,洪达太长长地打了一个哈欠。“如今淘宝赚钱不容易,做服装生意更难,可我对中式服装有信心,中式服装是一门艺术,借用互联网营销方式和大数据成本控制,一定能够卖向全世界。”

  萧山人洪达太今年35岁,浙江工业大学毕业后是同批校友中的创业先锋,他先后经营的三家淘宝网店都达到了皇冠级别。

zjrb2017050200007v02b005.jpg

  洪达太(左)和合作伙伴展示设计制作的中式女装。 陈健 摄

  在互联网里兜兜转转多年,洪达太决定专攻中式女装市场,2014年创办的“山自在汉服工作室”如今销售额已达500万元,在杭派女装转型升级的阵痛期,飞出了一方新天地。

  与传统网店不同,洪达太的汉服店打通设计、制造、销售的全产业链,专攻“爆款”。销售数据分析、网络预售模式、厂家协同生产、发掘手工技艺,就是洪达太的创新奇招。网络预售模式,又提前了解顾客需求,压低制造成本,把库存减到最低。刚刚发货的这1100件定制旗袍,剩余库存量只有12件。

  洪达太找回了不少工艺精湛的老裁缝,手工编制盘扣、绣花,量身定制服务为中式服装增加了卖点。虽然工作室只有20多名工人,却能承接上千件旗袍订单,为阿里平台和微信平台的数百家网店供货。这得益于洪达太与全杭州数十家小企业达成的联盟,随时可以协同生产,能瞬间扩充十倍产能。

  随着市场越铺越广,洪达太网店的服装还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欧美找到了销售商…… 他和记者说,已在临浦镇又租下了三层厂房。

  一早晨跟下来,记者索性就在洪达太的工作室码起了字。中午时分,听说镇上有家传统服装厂刚刚歇业,洪达太来不及补觉,又拉着记者跑去看看转让的设备能不能派上用场。歇业的服装厂老板连连感叹:“劳动密集型产业难转型,服装生意不好做啊。”洪达太却笑了:“外国人都在买旗袍买汉服,中国风方兴未艾。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才是一片大‘蓝海’。”

标签: 杭州;西湖;老板;浙江;环卫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50224329567542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