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乡村,值得千万次亲近。
浙北安吉,人们不远千里,只为见证绿水青山的生动演绎;浙中浦江,人们一路行走,只为体验农村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浙南松阳,人们翻山越岭,只为寻觅乡愁记忆的美好表达。
十多年来,浙江历届省委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了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升级版的跃迁。
对照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这是“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理念之变;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这是浙江要求“广大农民不能缺席”的历史担当。
截至2016年底,全省97%的建制村完成村庄绿化、村道硬化、污水治理等环境治理;创建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2500个;启动五批172个重点村、868个一般村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项目;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527个。农村面貌深刻变化,城乡距离逐步缩小,美丽经济的梦想不断升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小桥流水,青砖黛瓦,充满海洋气息的画屋隐于青山间。这是舟山定海区干镇新建社区的怡人景象。
近两年来,20余户农家乐在新建社区陆续开业,每年游客数量突破30万人次。社区党支部书记余金红说:“今后要将社区打造成没有围墙、处处是景的美丽新农村。”
从“美丽资源”到“美丽经济”,舟山新建社区见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10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实践。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美丽乡村建设中,浙江始终探寻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实施‘千万工程’必须把助农增收作为贯穿工作的始终,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互联互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是浙江历届党委、政府的决心,也是行动的指南。
数字,彰显成效。
2016年全省农家乐直接从业人员达16.6万人,年接待游客2.8亿人次,营业收入291.1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396.2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6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374∶1缩小到2.25∶1;村集体经济收入362亿元,村均收入123万元。
美丽乡村成为热土,更激起返乡的热情。
黄岩西部,群山绵延。过去,这里山村90%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空心村”现象普遍。
近几年,4万多名漂泊在外的人归来山村。他们建设蔬果、花卉、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将闲置农房整合后进行市场化运作。40多个“空心村”陆续实现逆袭,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多元增长到2.5万元。
桐庐、庆元、云和、龙泉、松阳等5地于2016年成为全国首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地区,生态农业、养生养老、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方兴未艾。
今天的浙江,正不断生发出美丽经济的鲜活样本。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春夏交替之际,走入桐庐环溪村,溪流环抱、清风徐徐。
家家户户排出的污水通过管道流入人工湿地下的处理池,过滤净化后排出;生活垃圾按“可堆肥”“不可堆肥”分类,由专人清运,“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历史一去不返。
桐庐全县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并于2013年率先在全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覆盖。这一年,也是浙江深化开展“千万工程”第11个年头,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突破口,不断拓展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行动等相继施行。
天蓝、水清、地净、村美,绘就全省2万多个村庄的底色,也不断缩小着城乡的距离。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0余年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居民,对是否享受与城市均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尤为敏感。
“对浙江来说,目标要更高一些,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更进一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意味着:浙江的发展进程中,广大农村居民决不能掉队,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必须比肩齐飞。
目标清晰而生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的美丽乡村。
公共服务不断延伸:2016年底,全省68个县(市、区)实现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同标;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商贸金融资源下沉,基本形成以中心村为主平台的30分钟公共服务圈。
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农村公路里程达10.7万公里,建制村通村率、通村公路硬化率、班车通达率达100%;有线电视、光纤网络建制村全覆盖。
之江大地上,美丽风景与美好生活,正诗意相连。
从“物的新农村”
到“人的新农村”
“半月烟居半月山,松篁荫翳抱东环”,说的是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
月山村出名,是因为举办了30多届的“乡村春晚”。每逢春节,这台充满乡土气息的晚会都会吸引不少人前来。人们将装饰一新的文化礼堂挤得水泄不通:村民自导自演、吹拉弹唱,表达着喜乐;城里人欢欣鼓掌,感受着乡愁。举水乡党委书记黄丽芬说:“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在这里融合,带动山村发展,也改变着村民的精神面貌。”
由点到面,“乡村春晚”成为知名公共文化品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乡村,不仅是“物的新农村”,更是“人的新农村”,“物的美丽”必须与“人的美丽”并重。
浙江强调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以文为魂,强化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
自2013年以来,全省每年启动一批保护利用重点村和保护利用一般村,按“一年成形、二年成品、三年成景”的工作要求,推进项目建设。同时,全面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截至2016年底,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527个。
这是乡村文化“活态”保护的一步,也是推动乡风文明的一步,更是提升农民百姓获得感的一步。
兰溪诸葛八卦村,是浙江上千古村落的一个典型。村里的200多幢明清古建筑如何保护?村两委认识到,关键是要提升村民的保护意识。
“如有毁坏文物行为的农户,村民委员会将中止该户的一切福利待遇”,毁坏文物的处罚措施被写入村规民约。村民们不仅自觉遵守,还自发捐款用于建筑修缮,自发监督践行规范。
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浙江还明确:2017年6月底前基本搭建起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四个平台,加快向村级延伸,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
“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业宜居”,这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想象,也是美丽浙江建设的最终目标。
透过美丽乡村这一扇生机盎然的窗口,感触生态价值、城乡普惠理念的脉动,浙江的未来,值得期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