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四百专家学者齐聚贵阳 探讨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红利可以这样共享
2017年06月23日 05:59:25 来源: 浙江日报

  浙江在线6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梁国瑞)6月17日,来自全球重要国际组织、学术机构、企业界的4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贵州贵阳,在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上,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共享绿色红利”为主题,进行多方探讨和深入交流。

  从东海之滨到多彩贵州,细心对比可以发现,有着类似山水资源禀赋的浙江、贵州两省,在新一轮绿色发展进程中,正在尝试走一条相似的路径:守住生态底线,瞄准绿色发展。如今,贵州正在建设“多彩贵州公园省”,浙江则正在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在本次研讨会上,频频出现的“河长制”“生态红线”“美丽乡村”等词汇,更是浙江探索多年并仍在持续推进的实践。

  从这个维度观察,在贵州这场研讨会上,专家学者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思路,对于正在努力实现“两个高水平”目标的浙江而言,极具参考价值。

  绿色转型

  需要全社会参与

  实现绿色转型,转什么、如何转?这是各地绿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看来,绿色转型深度关联着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创新方式、发展方式,“它是由众多场景构成的一个宏大画面,我们往往容易陷入其中的某个场景而看不到全景。”

  转型发展,需要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陆续出台,《“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等接连发布,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也颁布施行,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顶层设计已经初现端倪。

  但是,绿色转型想要深度推进,仅有体制机制的支撑显然不够。“如果绿色发展只是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而不是社会个人和企业普遍参与,那么,绿色发展的空间和可持续性将大打折扣。”刘世锦提出,应该争取使市场发挥基础性甚至决定性作用。

  在他看来,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喝清洁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吃放心食品,并且愿意为它付费,“需求的形成和增长,就是绿色转型最强大的动力。”刘世锦认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共享单车等技术创新,正是在绿色需求推动下产生。

  “浙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探索出了一系列经验,如河长制、垃圾分类、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做法。”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杨春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专门提到,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浙江探索出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倡导的基本途径,尤其值得借鉴。

  当前,绿色转型正处于关键关口,如何进一步挖掘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吸引全社会共同参与,成为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正如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章新胜所说:“绿色红利的最终表现,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必须共享,才可持续。”

  绿色金融

  注入发展新活力

  今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其中,浙江将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等方面先行先试。

  事实上,随着绿色转型渐成趋势,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发展的一股新风潮。去年召开的G20杭州峰会,在中国的倡导下,绿色金融被首次纳入会议议程。同样在去年,绿色金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绿色转型的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的核心,是处理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使绿色经济能够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同样成为此次研讨会上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

  加拿大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院原院长、中国国务院国合会首席顾问亚瑟·汉森分析说,接下来的十年到十五年,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投资,将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但如果我们不能根本性地改变旧的金融模式,绿色发展将很难成功。”

  中国在绿色金融发展上的高效和迅速,让亚瑟·汉森惊叹,他注意到,“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银行、保险、证券行业代表,在谈到绿色金融时都非常激动并且积极。”亚瑟·汉森说,生态文明、绿色转型,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这些绿色金融所支持的项目,“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面。”

  年轻一代

  确立生态价值观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部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更已成为指导中国长远发展的新理念。面向未来,生态文明如何深深扎根?参会的几名教育界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生态文明本身是新型的发展方式,对人才的要求也会更加特殊。”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认为,在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要成为理念变革的引领者,广泛进行生态优先的教育,“不仅是思想引领,更重要的是科技成果的应用。”他说,这段时间,北京林业大学正与贵州有关方面加紧洽谈,准备设立北京林业大学贵州生态研究院,“目的就是为绿色转型提供各方面科技支撑作用。”

  “我们不能用传统学术研究方式论证生态文明。”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特别代表、地球研究中心副主任亚瑟·兰说,他们正在尝试建立一种全新的研究、调查、科研方式,培养一批技术型的科学家,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为什么如此重视年轻人的作用?亚瑟·兰说,年轻人没有老旧思想,特别是在跨学科研究中思路更加开阔,“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亚瑟·兰建议,教育机构应该尽快行动起来,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博士生,每个层级都开展生态环保方面的教育和科研工作。

  美国杜克大学联席副校长、昆山杜克大学业务拓展联席副校长柯文迪,则带来了她的实践经验。5年前,美国著名高等学府杜克大学和武汉大学在江苏昆山市开办昆山杜克大学,主攻精英教育和前瞻科研。

  “我们希望通过教育,鼓励大家进行自由论证,带动更多新思想、新思维。”柯文迪说,让学生参加项目,可以更好了解政策背景以及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更好地了解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理念就会自然扎根。”

标签: 生态文明;绿色金融;绿色发展;贵州;浙江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