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香港回归二十年!来听浙江人香港人“异乡”打拼的故事
2017年06月30日 11:18:37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曹蔚 陆文琳

  浙江在线6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曹蔚 陆文琳)浙江与香港人缘相亲、联系紧密。多年来,因各种原因,不少浙江人、香港人选择到“异乡”生活。狮子山下,有浙江人揾食打拼的身影;钱塘江边,也留下了香港同胞勉力前行的足迹。这20年来,浙港更是水乳交融,共同奋进。

  越来越多的浙籍人士在香港闯出了一片天地,也有越来越多的香港人选择浙江作为事业主阵地,他们会称自己为“新浙江人”。

  明天是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日,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在香港经商、学习的浙江人,以及在浙江经商的香港人,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异乡”打拼故事。

  李德麟:忘不掉那一夜的大雨和心情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香港浙江政协委员联谊会会长、香港大唐金融集团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德麟。

  “我来香港三十多年,至今难忘20年前的6月30日,那天晚上雨很大……”李德麟在电话里说起香港回归当晚的情景。

  1997年6月30日,李德麟早早和全家人围在电视机前,守候着激动人心的时刻。“那天晚上十二点一到,解放军就进入香港了,他们从文锦渡那边过来的时候,很震撼,很多老百姓在道路的两旁迎接他们,我们内心都很激动,因为这是真正的回归”。

  李德麟祖籍宁波,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香港浙江政协委员联谊会会长、香港大唐金融集团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李德麟的父亲李和声是香港著名金融家,从1950年自上海到香港发展开始,纵横金融业50多年,可谓是香港金融界的翘楚人物。“1981年,金市大旺,父亲让我到顺隆证券公司帮忙做黄金交易,从此就开始了从事黄金交易的生涯。”李德麟回忆说,那时起,他和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事黄金交易三十余年的李德麟。

  “进到公司后,从最底层的接听电话做起,半年多之后才做交易员,随后才逐渐参加一些管理工作。那时,我每天都要穿一件装金条的背心,身上随时都放着一两斤重的黄金,客户要交易我就得送过去。”对当时的情形,李德麟记忆犹新。

  在顺隆证券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后,1990年,李德麟毅然离开父亲的公司,自己创办大唐金融,在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做起了黄金交易。由于刚起步公司规模小,李德麟形容当时在做黄金交易时“分分钟都是惊涛骇浪”。熬过初创的艰难,大唐金融集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集证券、期货、金业以及融资为一体的公司。

  电话里,李德麟的普通话还带着几分宁波口音,原来这几十年来,李德麟家中一直保留着说家乡话的传统。李德麟祖辈旧时从宁波到上海打拼,随后父亲李和声又辗转到香港做生意,但家中的“母语”依旧是宁波话,可谓真正的乡音未改。

  李德麟家中的“母语”依旧是宁波话。

  说起香港回归以来的感想,李德麟感受颇丰:“自香港回归以来,‘一国两制’成为香港的特殊优势和发展动力,香港主流社会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认同的。”李德麟表示,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应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的要求,在推进两地经济合作与交流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对此,香港和内地都是大赢家,而两地深化交流合作也是大势所趋。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常委,李德麟每年都会有多次机会往返浙港两地,他认为,浙江和香港两地的交流互通实现了两地的优势互补,浙港两地人民充分享受到了政策“红利”。“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走出去,在香港扎根。“我曾听说过一个统计,说是到香港发展的浙商,十有八九都是比较成功的”。谈到这个说法,李德麟自豪地笑了。

  詹耀良:浙江人要支持家乡经济的发展

  2016年1月,耀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詹耀良获颁2015年度“风云浙商”。

  “1950年,我跟随家人来到香港,那时候还很小,才4岁。”谈起初到香港的创业经历,71岁的詹耀良语气中仍带着感慨。“我十几岁就到家里的工厂帮忙,白天做事,晚上读书,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头学起。”

  詹耀良祖籍台州临海,现任浙江省政协常委、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会长。少时在香港一直跟随父亲从事生产、经营手套事业,作为香港詹氏有限公司董事长,人称“香港手套大王”。

  作为一个台州人,詹耀良是浙江省最早一批回家乡投资办企业的港商之一。1981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詹耀良第一次回到家乡台州,创办了临海精美手套厂。“第一次到临海,看到家乡有些破旧的面貌,这对我的触动很大。”詹耀良开始慢慢地了解自己的家乡,逐渐开始投资。

  香港回归后,借助政策红利,詹耀良适时扩大了在家乡的投资规模:1998年在临海建起台州第一家大型商场;2005年台州耀达国际酒店落成,这是台州市第一家五星级酒店。

  “香港在回归后发展得很快,我们这些在香港的浙江人也要支持家乡经济的发展。”采访中,詹耀良多次提到要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30多年来,詹耀良陆续在台州各县市创办了16家大型企业和17家商业连锁店,为当地创造了几千个就业岗位。

  2012年11月,临海商人大会在台州学院大会堂举行,詹耀良(上图右)获得“回归贡献奖”。

  1997年后,随着香港回归祖国,香港与内地间的交往日益密切,詹耀良待在内地的时间也逐渐增加,“现在每个月要回台州三、四次,尤其是担任联合会会长后,在两地间的往返变得更加频繁。”

  对于未来,詹耀良希望能加大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为了家乡建设尽我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欧镇江:我把香港的房子卖了,杭州就是我的家

  “新杭州人”欧镇江。

  “那种心情很难形容,我只能想到激动这个词,因为从那一刻起真正有了祖国,以后填国籍的时候不用再犹豫。”操着一口港普的欧镇江说到香港回归就关不上话匣子,一双眼睛亮晶晶。

  “我现在还记得回归当晚,镶有港督徽号的米字旗在风雨中降落,警察要换新的制服,这几个细节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看到的时候心情真的很激动”。在随后的香港交接仪式上,中国的五星红旗升到顶端后舒展飘扬。

  如今,欧镇江已在杭州扎根,常年往返于杭州和香港。

  欧镇江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从九十年代开始,先后在恒基兆业和新世界中国负责内地的商业项目。2001 年底,欧镇江从新世界出来,回香港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因为一个“西湖时代广场”项目,他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欧镇江与公司员工交流。

  “我对杭州的第一感觉是这座城市很美,山好水好人也好,到现在,也还是这个感觉”。过去在香港,欧镇江就喜欢跑步,定居杭州后也保留了这个习惯。早上沿着钱塘江边跑一圈,可以让他在工作中保持一整天的“战斗力”。

  欧镇江参加了两届杭州马拉松。

  欧镇江说,最近几年杭州的跑步爱好者越来越多。早上出门跑步,总能看到很多年轻人在江边慢跑。“我还参加了两届杭州马拉松,虽然跑的是半马,也算是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

  刚来内地的时候,因为家人都在香港,基本上1-2周就要回去一趟,每次都是来去匆匆。2003年后,欧镇江和家人移居到杭州,生活重心也随之转移到了内地。“我把香港的三套房产都卖掉了,在杭州安家,回香港都是住酒店,我觉得我就是一个“新杭州人”。欧镇江爽朗地笑了起来,他说,孩子虽然出生在香港,却是在杭州长大的,小学三年级之前也一直住在杭州。

  欧镇江还参加了浙商商学院的研修班,有了很多本地朋友,他希望能真正地融入这座他喜爱的城市。

  经过14 年的漫长岁月,如今,作为中国香港(地区)商会杭州分会会长的欧镇江,已经成为在杭州、上海、香港、台北、首尔,拥有5 家分支机构的商业设计集团负责人。

  健谈的欧镇江说起这两年在杭州的发展,滔滔不绝、眉飞色舞。

  去年,香港·杭州创新创业中心在杭州成立,成为继中关村之后,全国第2家香港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两地企业可以通过这个一站式平台解决许多问题,节省大量时间。两地政府通过该中心推动香港青年和企业家来杭州创新创业,也鼓励杭州企业赴港创新创业。并在场地、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扶持。

  欧镇江与工作伙伴在商讨工作事宜。

  欧镇江说,他有许多浙商朋友,只有真正融入所在的城市,才可能成为赢家。他希望将来有更多的香港人能真正了解内地的发展情况,用更加包容的心态相互融合,让来往两地的企业家真正融入所在的城市。

  盛稳迪:香港给我很大的安全感

  2014年,盛稳迪拿到了香港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香港回归20年,来自内地的“新移民”源源不断地涌入这座国际金融之都。这些“新香港人”奋斗在香港的各行各业,其中就包括了一部分赴港求学后留在当地打拼的知识型人才。来自杭州建德市的盛稳迪今年29岁,正是留港打拼的其中一员。

  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8所公立大学面向内地招收自费本科生。2007年,通过香港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盛稳迪成为了一名港大新生。彼时,她手上还握着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权衡良久,带着一颗好奇心,她踏上了这座满街飘荡着粤语的城市。

  初到香港,随处可见的“的士”司机给盛稳迪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停车的时候会在车窗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这样万一挡住了路,别人也可以找到他。”盛稳迪笑言,香港给了她很大的安全感,“我属于神经比较大条的类型,走在路上经常被人提醒背包的拉链没拉好。还有手机丢过几次后,最后都能幸运地找回来。”

  最先遇到的是语言问题。“香港人一般说粤语,学校里同学之间也用粤语聊天,如果不会的话确实生活中会不方便。”为了尽快适应香港的生活,盛稳迪从头开始学习粤语,现在早已到了看港剧无压力的程度。

  盛稳迪在今年的香港元宵灯会上。(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十年过去,现在的香港最明显的就是普通话的普及程度。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心一份2015年的调查显示,懂得普通话的人有68%,时至今日,这一比例仍在上升当中。

  “刚来的时候,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普通话说的都不太好。现在不同了,上班族积极学习普通话,家长会给孩子请普通话家教。”盛稳迪渐渐感受到,作为交流工具,普通话在香港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研究生毕业后,盛稳迪选择留在香港,现在她已经拿到了香港“永久身份证”。盛稳迪目前在一家中资券商的香港分公司工作,有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习惯了香港的生活节奏,她说,未来或许会一直留在这座城市。

  (部分资料参考自人民网、《浙商杂志》)

标签: 香港;镇江;杭州;李德麟;香港人;台州;普通话;浙江人;浙江省;黄...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