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袁华明)庆祝香港回归20年的热潮依旧。
今天,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外资来源地、最大的境外融资平台,是内地对外投资的首要目的地,也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心。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香港作为国家连结全球的“超级联系人”作用,将更为凸显。过去,香港曾是内地与世界经济沟通的中介;回归20年,香港与内地已经进入了合作发展的新时期。
同样是沿海,浙港交流,潮平两岸阔;多方有互补,浙港合作,风正一帆悬。这20年,浙江是与香港合作联系最紧密的内地省份之一。回顾这20年,人们蓦然发现,随着这种联系日益紧密,浙港合作发展的重心也在渐变。如果说这20年的前期是经济贸易往来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后期随着对香港产业优势、平台优势的进一步了解,更高层次的合作正在深入展开。
其中,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的价值正在日益凸显。这恰可以成为浙江企业借力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环。
赴港上市 潮涌香江
6月27日,浙商银行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公布去年赴港上市以来首个社会责任报告。和浙商银行一样在香港上市的浙企有50家之多,截至目前我省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共86家,赴港上市占到半数以上。
香港回归20周年,到底有多少浙江企业选择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上市?这些赴港上市的浙企,你又熟悉多少家?
记者从浙江省金融办获悉,截至2017年6月底,我省企业在境外上市共86家,其中选择在香港上市的达50家,占了半数以上。
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是在回归前夕,如今它已是在港上市浙企中的元老级企业。
1997年5月15日,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首次募集资金折合人民币36.85亿元,创造了我省一次性引进外资数额最大的纪录。
赴港上市,为浙江企业多了一条通向资本市场的道路。20年来,赴港上市的不少浙江企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绿城中国、吉利汽车、银泰百货等,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
有意思的是,去年3月30日,浙商银行在香港上市,成为那一轮赴港上市内地银行中唯一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的股票代码就是2016。今年3月31日,总部位于宁波的沧海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宁波第76家上市公司,沧海控股是我省的市政园林及市政工程建设服务提供商之一,而沧海控股在香港主板的股票代码是2017。
20年前“沪杭甬”在港上市后,浙江不少地方政府看到了企业赴港上市带来的益处,纷纷动员企业除了争取在境内上市之外也可考虑到香港上市。这样的动员持续了好几年,到现在,浙江企业对赴港上市早已有了共识,是否赴港上市已成为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现在,倒是香港不少机构纷纷到内地吆喝:赴港上市不用排队、制度透明费用低。
香港回归20年来,港人生活方式保持不变,资本市场却蒸蒸日上,深度和广度都得到很大提升。20年来,港股市值涨了7倍多,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了2倍多,日均交易额增长了4倍多。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认为,内地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为内地做了三件大事:转口贸易、直接投资、发展资本市场。1997年底,只有101家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占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15%、占港股市值的20%;截至2016年底,已有1002家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占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51%,占港股市值的63%。从上市企业数量上看,浙江赴港上市企业占的比重较大,约占境内赴港上市总数的5%左右。
借道出海 走向全球
在香港上市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最近动作频频。6月23日,吉利集团在吉隆坡与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签署最终协议,收购其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莲花(又称路特斯)51%的股份。此次,也是吉利集团继收购沃尔沃等项目之后再“出海”,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的全球布局。
香港上市、国际跨品牌运营经验都是吉利集团能在20多家竞标企业中胜出的重要原因之一。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参加签约仪式时也表示,宝腾即将踏上新征程,有了新的平台和动力,宝腾在东盟市场的发展前景更可期待,有望成为东南亚的领先汽车制造商,马来西亚也将成为吉利集团在该区域的右舵车中心。
香港资本市场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对外高度开放,资金进出完全自由,以及各类外资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对外开放程度高,国际知名投资银行几乎均在港设立分支机构,其中诸多为亚太地区总部。借道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浙江企业趁势快速实现国际化,在港上市的浙江企业也成为我省海外并购的主力军。
全球化时代,走出去是必然的选择。曾在香港金融机构工作过的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在去年上市时表示,选择香港上市与浙商银行的国际市场布局计划是相契合的,利用香港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有利于提高海外投资者对浙商银行的认知度。“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的发展空间很大。”
不仅大企业,小企业也有了更多借道香港的投资机会,对于一些不知名的企业,香港资本市场确实是可供选择的方案之一。虽然很多大企业、机构投资者“走出去”了,但让老百姓、中小机构“走出去”并不现实,他们需要一个“坐在家里投世界”的渠道。2014年开通的“沪港通”、2016年开通的“深港通”便提供了这样一种渠道。内地老百姓通过这些渠道,可以购买在香港上市的国际公司股票。
省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赴港上市有助于浙江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与国际市场接轨,在打通国际市场的情况下,也有助于浙江企业进一步实现跨国投资、并购等。
窗口、桥梁、跳板……在国家现代化的不同阶段,香港曾扮演不同角色。赴港上市,也从当初的政府推动变成了企业的自发行为。在中国乃至亚太区发挥经济城市的典范作用,利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让香港仍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
浙企强身 转型升级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些赴港上市的浙江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位于我省长兴县的超威集团和天能集团是国内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双双在港上市。近日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榜单,超威、天能两家企业以综合排名第6位和第8位再次上榜,并在所有上榜的电池企业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位。
同时,浙企也更多地按国际化标准规范自身。一度上演股权之争的绿城中国,通过非常透明的方式完成了相关手续。从“蜜月”到“分手”,从2014年5月22日融创中国收购绿城中国的协议签署之后,各种传言不断,特别是10月底传出宋卫平可能重回绿城的消息后,外界对“剧情”的各种猜测更加玄乎。从当年5月22日到12月18日,正好210天,这期间也让很多人了解了香港资本市场的监管制度,也看到了内地企业在这种制度下的合规运行。
更多的,我们看到在港上市的浙企变得更加严谨规范了,作为公众企业,他们需要向市场报告动向,特别是规模不大的赴港上市企业,一步到位直接接轨国际化的规范。
记者从浙江省金融办查询了赴港上市的浙企名单,这50家上市公司中,包括了浙商银行、吉利控股、绿城中国等一批知名企业,但也有部分名气不大的企业。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香港资本市场是浙企上市的又一条通道,一些名气不大但质量不错的企业也可以获得上市机会。新兴产业和初创型科技企业,也有了获得更多国际化金融服务的可能性。
未来香港资本市场,依然利好不断。港交所6月16日举行“建议设立创新板及创业板检讨”新闻发布会,提出建议通过设立“新板市场”,在不影响现有主板及创业板的前提下,吸纳“同股不同权”架构的科技网络或初创企业赴港上市。
省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旦香港的“新板市场”成功推行,对浙江企业而言将是极大的利好。因为浙江民营企业众多,不少企业规模也并不大,如果能通过香港资本市场实现上市,将极大地提升知名度,也有利于规范自身发展。
此外,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债券通”已于今年5月获批,正式启动时间待定。港交所表示,未来还考虑将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新股、商品等纳入互联互通机制。对浙江在港上市公司而言,又是一条利好消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