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都说杭州信息经济强 但这块短板不得不补……
2017年08月04日 14:52:45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袁华明

  浙江在线8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袁华明)在杭州保持高位发展的时候,杭州又给自己泼了冷水——8月1日举行的杭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六问杭州”,对“保持清醒头脑,找准建设一流城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其中也问到,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能力有没有达到一流?涌金君觉得,这一问也适用信息经济。

  杭州的信息经济这几年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杭州经济发展持续保持高位,信息经济功不可没。但是杭州信息经济结构偏“软”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历史原因:基础就偏“软”

  杭州信息经济结构偏“软”也非一时之说,有它特殊的历史原因,整个产业的发展基础就偏“软”。

  在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增长势头乏力的大背景下,2014年杭州提出了以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一号工程”,推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

  “一号工程”聚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扎实推进国际电子商务、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产业、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数字内容中心建设,培育万亿级信息经济产业集群。

  并以“七大应用”为亮点,推动“智慧杭州”建设。在智慧政务、城管、交通、医疗、旅游、网上产品质量监管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智慧应用亮点和杭州特色的智慧应用商业模式,推动智慧产业发展。

  杭州“智慧城市”布局已见成效

  杭州在提出“一号工程”之时,电子商务、软件应用产业在杭州发展得风生水起,尤其是电子商务已经领跑全国,在国际上也有较高的知名度。

  要从电子商务之都升级到信息经济第一城,杭州所拥有的基础既好又忧,好的是电子商务基础扎实名气很大,忧的是发展基础偏“软”,缺乏强大技术支撑。

  三大软肋:如何“软”“硬”兼顾

  涌金君跟杭州不少业内人士聊了,总结一下,杭州信息经济大致有三大软肋。

  ✎ 第一大软肋:偏重于应用层开发,基础层研发不足。

  虽然,杭州有海康威视、大华等一批行业顶尖企业,但更多的信息经济企业是应用开发型的。

  涌金君在杭州某创新平台的企业看到,这个平台里不少都是开发一个应用型APP就算是信息经济创业了。

  从微观上说,当然创业要鼓励,这些创业者也在某个细分领域解决了用户痛点;但从宏观上看,如果信息经济都是这类企业,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缺乏基础层开发,也和杭州高等教育之后有关,在这一点上杭州可能比不过合肥,合肥单靠一个中国科大就把基础研发做得够强。

  海康威视是安防行业龙头企业

  ✎ 第二大软肋:偏重于商业模式创新,技术突破不足。

  涌金君疑惑,是不是受当年电子商务发展创新模式的影响,杭州不少信息经济创业者还“沉湎”于商业模式创新。

  从短期看,信息经济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可能会带来不错的营收,但从长期看,商业模式经不起技术进步的“折腾”。因为商业模式这种“生产关系”必须符合技术发展这种“生产力”的要求,当技术进步时,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红利便会消失得一干二净。

  以前做电子商务起家的阿里巴巴都在转型,提出的“五新”就包括了新技术。虽然外界也有人评价阿里巴巴这一新说法是为了淡化自身电子商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单一形象,试图加重技术支撑方面的色彩,但他们的转型努力倒是挺认真的。

  ✎ 第三大软肋:偏重于政策引导发展,市场引导机制尚不成熟。

  客观地说,发展信息经济,杭州出台了不少好的政策。

  杭州形成了完整的信息经济工作推进机制,包括: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扎实推进以西溪谷、传感谷、云谷和云栖小镇、梦想小镇、硅谷小镇、基金小镇等,以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为核心的新型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如云栖小镇已初步形成“云基础+平台+基础创新+基金+人才”的产业生态。

  但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如何无缝对接?市场化引导机制有待加强。

  改革展望:已到必须优化的时候

  正是因为信息经济在杭州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已相当大,全市上下都重视,也正因此,需要不断优化信息经济结构,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稳健发展。

  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杭州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1409亿元、增长22.5%,占地区生产总值24.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分别增长44.9%和44.1%,数字内容、云计算与大数据、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增长32.5%、29.9%和28.1%。

  云栖小镇已成云计算产业高地

  不过,我们也看到了杭州的努力。今年上半年,杭州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2%,这可以看作是杭州信息经济“软”“硬”兼顾的一种努力吧。

  和深圳、苏州等城市相比,杭州信息经济偏“软”的特征就更加明显了。

  深圳市统计局公布2016年对深圳市GDP贡献前20强企业,前两位分别是华为、中兴,这两家企业就足以让人仰视,也足见深圳信息经济很“硬”气。

  而杭州和近邻苏州相比,两座“人间天堂”之城相差也不小。作为江苏经济的代表,苏州制造业占比相当高,在发展信息经济方面也更重视制造业领域。以苏州高新区为例,数据显示,在该区每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00亿元中,先进制造业实现产值近900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杭州高新区(滨江)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55.6亿元,同比增长14.5%。虽然拥有一批信息经济制造企业和应用型企业,高新区本身在全国排名也进入前三,但在规上工业中先进制造业领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杭州信息经济结构偏“软”不无关系。

  不久前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皖考察学习时,代表团成员对苏州以信息经济驱动的先进制造业感触颇深,在很震撼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发展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相对的短板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在不断补短板的过程中,总体上都提升了,但某些方面仍会是相对的短板。杭州的信息经济虽然处在高地,排在前列,但短板同样明显,亟需补上。

标签: 信息经济;杭州;电子商务;小镇;苏州;创新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