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革故鼎新勇向前
——全面深化改革的浙江实践
2017年08月06日 07:18:16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金春华

  浙江在线杭州8月6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金春华)生产总值增长8%,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不断壮大,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整体高开稳走向好。

  这份浙江经济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是全面深化改革最有力的证明之一。

  钱江潮起,奔涌逐高。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浙江始终高擎改革旗帜,革故鼎新,走在前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浙江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高站位,强担当,真抓实干,锐意创新,为中国改革提供更多浙江方案。

  下定决心抓落地

  信念坚定 擘画深远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新在全面,难在深化。

  今年7月28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专题学习讨论会,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铁了心抓改革落地”的信号充分释放出来,把“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导向树起来,把“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的标尺立起来。

  这是浙江的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基本确立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

  这对于靠吃“改革饭”发展起来的浙江来说,是机遇更是责任。

  “八八战略”,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是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浙江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

  时间先回到2013年11月,省委召开十三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决定》,明确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目标路线、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路线图绘就,行动队出发。

  全会召开后不久,省委即成立了由省委书记担任组长、省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省委改革办和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7个专项小组。

  2014年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决定〉重点改革任务分工方案》,将全会确定的293项重点改革任务进行责任分解。

  此后每年年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都会制定领导小组的年度工作要点、年度重点突破改革项目,以及7个专项工作小组的年度改革工作计划,精心筹划。

  2016年,浙江率先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改革工作机制切实推进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的意见》,实施省领导联系重点突破改革项目、改革督查、改革评估等5项机制和12项制度,为各项改革工作提供制度规范。

  今年6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省党代会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要突出改革强省,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

  顾大局、观大势、谋大事,浙江始终牢牢向着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推进——

  省委通过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改革决心、汲取政治营养;各地组建多层次、多类别的宣讲团,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切实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全省上下形成了浓厚的改革氛围。

  领导干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少数”。我省每年制定省领导亲自领衔重大突破改革项目工作方案,以省领导亲力亲为抓改革,带动各级各有关部门攻克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项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近年来,在浙江,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举措开花结果,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等一大批国家级改革试点落地生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一大批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成效显著……浙江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改革热土。

  万山磅礴有主峰

  体制机制 浙江优势

  制度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

  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全文8000余字,“制度”一词共出现92次,成为最显著的高频词。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抓体制机制建设这一关键,是浙江一大亮点和优势。

  早在2003年,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全面系统总结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即“八八战略”。其中首要优势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这为浙江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体制机制创新,体现的是牢牢把握改革规律的智慧,是敢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魄力。

  “最多跑一次”,浙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这项改革,是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浙江改革经验,撬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的重大举措。改革关键之一,就在于打破部门间藩篱,实现部门间规章制度对接、流程整合和信息共享。

  全面推进,善作善成。我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经济领域,围绕“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我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通过改革赋权转型强农。“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商事登记制度等多项改革,7月1日起,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海宁等地率先开展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唯一试点省份花落浙江。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2016年12月,我国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PPP项目,在国家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台州开工。

  ——民主法治领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建立健全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和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双联系”制度。在全国率先制定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出台防止冤假错案33项制度。乐清市“警察出庭作证制度”,成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一个亮点。

  ——文化领域,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出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双十举措”。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大力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出现在温州市区的“城市书房”,成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改革的新探索。

  ——社会领域,2017年是浙江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第一年,统一招考不再分文理、不再“一考定终身”。作为全国公安改革4个综合试点省份之一,自今年起全面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全面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健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基本建成,将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生态文明领域,建立完善“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恶果严惩”“多元投入”的体制机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完善新型环境准入制度,全面推行区域能评和环评改革。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健全打击环境犯罪协作机制和部门间案件移送机制。

  ——党的建设和纪检领域,作为全国试点之一,今年6月底,省、市、县三级监委已全部组建完毕,并全面履行监察职能。我省修订完善了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实施分类考核。落实各级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改革和完善纪检监察派驻(出)体制机制。进一步改进巡视工作制度,实现巡视全覆盖。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法治化是浙江体制机制创新一大准则。今年5月,国内首个省级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浙江通过地方立法,为破解信息共享这一改革难题、我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增强群众获得感

  民心所向 施政所在

  “获得感”一词,诠释着改革永恒不变的价值底色。

  如何增强群众改革获得感?浙江的答案是:民心所向,施政所在。

  温州,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却也存在投资难、融资难、监管难等诸多难题。

  堵不如疏,疏不如导。2012年3月,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设立。5年来,温州已初步探索出金融风险处置、民间融资规范、金融服务实体、壮大金融组织、地方金融监管5条新路径,纵深推进金融综合改革。

  特别在民间融资规范方面,打破民资进入金融业的“玻璃门”,温州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已超400亿元;推出全国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化、法制化;首创“温州指数”,促进民间融资利率阳光化,在温州及全国区域民间金融市场发挥交易价格的“指示器”和“风向标”作用……

  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不仅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而且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

  自温州沿海岸线向北约150公里的宁海县,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已实施10年。

  群众急需政府做什么实事,请人大代表来票决;政府如何实施实事工程,人大代表全程追踪监督。这是宁海改革的经验。今年3月,省人大常委会在宁海召开现场交流会,我省市、县、乡三级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

  浙江群众参与政府决策还有另一种重要载体:每年要实施哪些实事项目,省政府都会提前通过网络等渠道征求,群众投票集中的民生实事,将被优先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每到年中、年末,省级政府又会公布民生实事落实“成绩单”,接受群众监督。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在浙江,群众越来越多地直接参与到改革推进过程中。

  三百里浦阳江,从污水横流回到清波荡漾,成为浙江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本。

  “这两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原来旧的生产经营模式已不适用。我干脆转行做和生态有关的事。”浦江县浦阳街道铜桥村,曾从事水晶机器配件生意的郑建鹤租下一栋民宅,办起农家乐,生意红火。

  治水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行动者。在浙江,类似郑建鹤的例子比比皆是。河长制等发端于最基层的创举甚至已上升为国家制度。不管是“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还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群众一直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澎湃动力。

  开弓没有回头箭

  强化监督 狠抓落实

  全面深化改革重在落实、成在实干。

  今年3月,省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督察工作,全省各级人大和8万多名各级代表参与了督察工作。

  7月初,省政协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集体民主监督。

  7月底,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组织3个督察组开展第四轮督察。

  ……

  自“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以来,各项督察工作陆续展开。

  开弓没有回头箭。以各种方式抓落实,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显著特色。

  不仅在“最多跑一次”改革领域,在全面深化改革、切实消除改革落地中的“堵点”“痛点”和“盲点”过程中,在明确承担改革任务的主管单位是抓改革任务督察落实的主责单位的基础上,我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重要作用,率先在国内实行督察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责任。

  “我们早就做好了分工,一路明察、一路暗访。” 7月初的这次行动,听得懂金华方言的省政协委员张飞联直接“混”进办事群众中,听他们“倒苦水”,把情况一一记录在册,汇总反馈。政协委员们多次参加省政协民主监督,已探索出一系列灵活多样、更接地气、更具实效的监督方式。

  用好考核指挥棒抓落实,浙江不仅建立健全了能定责、可追责的系列考核机制,还积极通过调整完善考核制度推动改革落地。

  丽水,浙江的“绿谷”。

  2014年,省政府宣布不对丽水考核GDP和工业增加值。同年9月,丽水开始分类实施绿色考核,该市生态保护区内的县(市、区)不再考核GDP。

  丽水干部群众积极转变理念、探索生态发展之路,在林权制度改革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3年来,丽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蝉联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居全省首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96.73亿元,增长19.8%;全市农家乐、民宿实现营业总收入12.23亿元,增长34.5%,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第三方评估,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形式。2016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出台重大改革项目第三方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浙江在国内率先建立起重大改革项目第三方评估制度。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陈宏彩说,第三方评估以开门式评议,集中民智,群策群力,切实增加了公众的改革获得感、提高了改革实效。

  改革永无止境。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浙江将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标签: 改革;浙江;省委;体制机制;改革项目;群众;督察;八八战略 责任编辑: 金林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