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以一流状态建设全域化“花园城区” 美丽上城打响“五水共治”新战役
2017年09月04日 08:34:43 来源: 杭州日报 王紫微 吕啸 谢勐 孔阳洋

  新开河风光

  风情万安桥

  摄影图片/上城区治水办提供 制图/王璟

  头枕吴山,坐拥西湖,“绿水青山”是美丽上城的生态原色,是人民生活的幸福底色,更是不竭发展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上城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模式和环境问题导向,深入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四边三化”“海绵城市”等重大战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区环境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环保事业不断进步,着力提升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水韵江南。打造“山清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杭州,体现“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国际名城风貌,一个“水”字,可谓重中之重。

  上城区拥有着“一江、六河”,以及沟渠、古井等众多小微水体,也探索出了一条“共建共享、共治共管”的创新治水之路。

  2016年,上城区河道交接断面考核及“水十条”断面水质考核获得“双优”,成为杭州市主城区首个“清三河”达标区。今年,上城区更是喜获“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称号,成功捧回代表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荣誉的“大禹鼎”。同时,借助“智慧”手段,上城治气、治废均效果显著,城市管理水平全市领先。

  而对上城人来说,这只是征途,不是终点——以“加快建设一流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区”为总目标,上城已打响了“四个全域化”攻坚战。

  未来,上城区要以全域景区的理念和目标,打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景城一体的“花园城区”。努力打造一流的城市空间、一流的特色景观、一流的环境形象、一流的公共服务,建设更加美好的宜业、宜居、宜游的新上城。

  正如上城区委书记陈瑾所言,“努力使山水和城市融为一体、自然和文化相得益彰,展示南宋古都的风情遗韵,呈现诗画江南的美好意境。让生活在上城的人民时时处处都能遇见美、发现美、感知美。”

  新颜值

  治水先治岸,贴沙河畔舞动“绿丝带”

  从空中俯瞰贴沙河,一湾碧水如一条“绿丝带”,煞是壮观。而更多的“秘密”,藏在地面上的“始版桥公园”之中。

  “喏,现在的公园中央,就是我家以前的房子。”范有财在始版桥直街住了一辈子,也是这些年来贴沙河环境的“见证人”。

  过去,这里曾经是“城市牛皮癣”,因为基础设施薄弱,几乎家家户户污水、垃圾直排河中。去年,上城区下决心通过城中村改造,“以拆代截”,让贴沙河畔实现了“蝶变”。这里建起了一座“五水共治”主题城市文化公园,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还有一条城市生态绿道。

  于是,“母亲河”的水源更清、更净,全市人民饮用水的备用水源得到进一步保护,岸边“长”出的盎然绿意,则吸引居民每天前来健步、休闲。

  不少居民说,“以前的‘龙须沟’,变成了这么漂亮的公园,完全认不出来了!”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未来”——这里将成为充满活力朝气,代表产业转型发展方向的“金融科技城”的一部分。“环境的改变,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可能,也让更多重量级企业期待入驻。”望江街道经济科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正是源于“治水先治岸”的理念,今年上城区加速推进“城中村”改造,同时加快城市有机更新。

  湖滨商圈率先开展餐饮污水专项整治行动,实现餐饮污水和废渣废油分离后排放,这一模式迅速在上城区推行,实现了在册中型餐饮机构油水分离装置100%全覆盖,300余家小型餐饮店也纳入整改之列,从而提升了整体水环境。

  汛期到来之前,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沿线等处开始了新一轮“换肠”手术,地下管网逐步实现雨污分流,重获新生。

  新技术

  科技助力,智慧治水“再升级”

  手捧平板电脑,不到一分钟,地下管网情况一清二楚——“这就是新技术的力量!”上城区市政园林管理所副所长谭鸣宇感慨道,他正在新开河边例行检查雨水管网状况。

  紫花支路上的一个窨井盖被撬起,报警信息立即传送到了上城区城管局系统后台,这是上城区推广的、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井盖”;今年,上城还派出了水下机器人,结合电子化档案,摸排管道内的断裂下沉、管壁淤积、破损漏洞等问题。

  近年来,结合“智慧上城”建设成果,新技术为上城的环境治理和城市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依托“平安365”、智慧城管等平台,上城区建立了“大数据”治水模式:150个基站遍布上城,可以保证实时采集治水信息数据;河道排出口安装了230处电子标签,实时监测雨水管道内是否有排污情况。一旦出现偷排污水,电子标签会及时感应,工作人员也将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另外,上城区还为6条河道的重要水域安装了高清摄像头,配备了37个智能探头,一旦发现河道出现大型杂物,马上智能报警,实现了监测范围的全覆盖。

  新战役

  剿灭“劣Ⅴ类”,让全域水质“优中更优”

  地铁一号线定安路站的B出口,是典型的江南风格园林——丁家花园。可惜,前几年因为周边施工等原因,花园中的小池塘,水质一度不尽如人意,成了上城区唯一一处劣Ⅴ类水体。

  去年,上城区启动小微水体整治工程,这里也上任了一位“塘长”,责任就是督促、协调相关部门对池塘及时清理、维护。果然,小池塘经过去年和今年的数次清淤、整治,终于有了一潭清水。目前,丁家花园已彻底剿灭了劣V类水,上城区也率先成为全市首批消灭劣V类水体城区。

  小沟小渠小池塘,“毛细血管”的维护与疏通,是上城“全域化”治水的一项重头戏。

  为此,上城区在落实“河长制”的基础上,还创新“3×3”巡河模式,建立了包含小微水体(渠长)、古井水源(井长)等上城特色的全方位、全覆盖、全民众巡河体系和长效监督模式。

  “全域达到III类水,部分河道力争达到II类标准”,这是上城区今年提出的治水新目标。

  怎么做?河道清淤、生态治理、截污纳管——治理手段“三管齐下”。

  河道清淤:今年6月份,浣纱渠完成了“清肠手术”,清淤总量1300立方米,主要是针对渠道采取清淤修复措施,提高管渠的排水能力。此外,今年贴沙河、东河上城段也进行了清淤,清淤总量达3.6万立方米,排水管网清淤310公里,确保河道水质持续稳定提升。

  生态治理:中东河、新开河等实施生态治理,让河道定时“吸氧”,并结合生物技术手段,提高河道溶解氧含量,提升河水自洁能力。

  但,治污的关键还是从源头上“严管”,通过截污纳管,实现雨污分流。

  比如,今年上城区正在中东河沿线、馒头山等区域,实施取消截流井或改截流井为“弃流井”的提升改造工程。

  取消截流井是什么概念?就是要求在源头上彻底实现雨污分流,让污水没有机会排入河道。

  弃流井则是截流井的升级版,不仅将雨、污水分离,还可对雨量进行精准测定,通过观测雨量,选择采用自动或者人工的方式控制闸门的开启或关闭,解决雨天溢流、混流等顽疾。而且,弃流井还使用太阳能光伏板自动充电,节能环保。

  截至今年7月底,上城区已建设污水管网1.17公里、雨水管网1.4公里;雨污分流改造管网已完成1.36公里;完成截污纳管项目31个,中东河沿线安装弃流井装置27处。

  下个月,作为杭州市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示范工程,上城区南星街道的美政桥社区即将动工。预计年底完工后,能够实现阳台水雨污分流,更可提升小区雨水的储存、再利用效率。

标签: 城区;上城;风光风情;治水;河道;水体;分流;池塘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90430858713081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