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骄傲!瑞安姑娘郑媛获评“优秀新香港青年教师”
2018年03月13日 15:35:41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黄君君

  成为一名教师,这是瑞安姑娘郑媛从小的梦想。“教育,本来就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职业,我也愿以我鲜活的生命影响他人。”长大后,她实现了梦想,从小城瑞安走到国际大都市香港,她在港促进普通话教学和国情教育,在内地交流前沿的教学理念,向国际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3月10日,由新香港青年教育论坛组委会主办的首届年度“优秀新香港青年教师”评选结果出炉,郑媛以6万多票高票当选。3月12日,记者联系上了远在香港的郑媛。

  左为郑媛

  实力与人气兼具

  感谢家乡人的热情

  “港漂”,是香港近年愈渐壮大的一个群体,贯穿各行业的内地来港人才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圈子。2006年赴港读书的郑媛正是“港漂”中的一员。虽然教师行业没有金融圈的光鲜亮丽,但很多像郑媛一样的“港漂”教师以自己的力量影响着香港这片土地。

  近日,新香港青年教育论坛组委会主办,开展“优秀新香港青年教师评选”,评选及表彰内地来港的从事教育行业的优秀人才在香港教育行业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向社会传达正能量。

  “你是我心中最合适的人选。”在报名的最后一天,才得知评选活动的郑媛,在好朋友的鼓励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递交了报名材料。在评审委员的初审之后,郑媛凭借其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从30名报名人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进入投票环节的7名候选人之一。

  郑媛的实力得到评委的肯定,她的人气也不容小觑。投票开始后,温州人的团结一致就立马展现出来。“虽然我很少回乡,但是家乡人记得我、关心我。”郑媛说,最终,她以高出第二名近2000票、高达6万余票成功当选。

  她说:“感谢家乡人民的热情,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支持和期待。”

  怀揣教师梦赴港求学

  主动“降级”成幼儿园老师

  郑媛从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活泼开朗,轻声细语中娓娓道来的是对教育的喜爱和对学生的关怀,时不时流露着对传承、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郑媛出生在1988年,小学、初中在瑞安就读,高中在上海就读。

  “我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老师。”郑媛说,因为父母工作忙碌,无暇陪伴在她身边,她长时间寄宿在老师家中,让她对教师这一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树立了当教师的理想。

  2006年,郑媛以高出一本线28分的成绩进入香港教育大学就读英语教育专业,并获得了非本地学生奖学金。大四时,郑媛成功考取了香港大学研究生。与此同时,香港北角官立小学又录用她成为一名小学教师。

  “我写信给香港大学,他们觉得老师的工作经验非常重要。”经过沟通,香港大学支持郑媛先参加工作,并同意郑媛由全日制研究生转为兼读研究生。作为兼读研究生后,郑媛发现,她可以在课上分享一线课堂经验,课堂发言也比其他同学更实际、更精彩。

  2010年至2015年,郑媛在香港北角官立小学连续5年担任班主任,任英文和普通话两门学科的教师。“香港的老师课很多,行政工作也多。我们不仅是要看成绩单,更是要学生多元化发展,挖掘兴趣爱好。”她说,她在上课之外,经常要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组织学生课外活动。

  如此繁忙的工作下,为了兼顾家庭,郑媛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当时我的女儿即将上幼儿园,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她,另一方面,普通话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在人生起步阶段就帮助孩子们学习,将更有利于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郑媛说,2015年开始,她主动“降级”,成为香港Les Petits Lascars国际学校(一家以法国人孩子为主要教学对象的幼儿园)任职,教中文。

  郑媛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融合西方和东方的幼儿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她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提炼出许多趣味化的中文教学法。例如,运用十二生肖、传统节假日、中华美食、中国舞、书法、中国功夫、儿歌、名著里的典故等载体,让孩子们会讲普通话,认识和书写汉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郑媛说:“通过语言,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也让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有认同感。”郑媛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师生们看到她,便会用普通话打招呼。

  郑媛告诉记者,她对幼儿阶段教育有了一定了解,今年4月底,她将任职英基学校协会(亚洲最大的国际学校协会),再次成为一名小学老师。

  自觉肩负文化使者重任

  努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得知郑媛参选此次评选,她的高中老师很意外,“没想到曾经害羞又胆怯的你,变成了如今的样子”。郑媛说,这是大学参加学校及社会活动给她带来的变化。“每次参加不同的活动会认识不同的朋友,大家待在一起就会产生沟通的欲望,久而久之,性格也随之改变。”

  在大学期间,郑媛多次作为学生代表积极参加两岸三地大学生交流,先后赴北京大学、台湾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多所学校参与学习交流。每年暑假还会回到浙江,前往偏远山区学校支教,瑞安、丽水和台州的不少乡村学校都留下过她的身影。

  因为香港很多老师普通话不流利,所以无论在大学还是在香港北角官立小学工作期间,郑媛都成为学校与内地来访考察团之间沟通的桥梁。这让她意识到,自己必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我希望能将更多新鲜未知的教学法、教学资源带到家乡。”作为在港的温州新生代,郑媛常回温州交流,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我的两个女儿虽然在香港出生,但我希望她们记住自己是温州人,明白自己从哪里来,长大以后也能肩负起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郑媛说。

标签: 教师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