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开启新时代“三农”发展新征程
2018年05月11日 06:17:42 来源: 浙江在线 李文峰 姜佳将 编辑 江于夫 吕苏娟

  浙江省作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和探索者,通过理念引领、政策供给、产业融合、人才振兴、文化传承、社会协同、农村电商等发展战略,“乡村振兴”得以率先破题。

  浙江省作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和探索者,通过理念引领、政策供给、产业融合、人才振兴、文化传承、社会协同、农村电商等发展战略,“乡村振兴”得以率先破题。日前,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按照“654”的框架排篇布局,形成了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全面开启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新征程。

  以“千万工程”为引领,从环境整治向全域美丽蝶变

  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理论源头和创新实践始于浙江。从“八八战略”总方略中提出打造“绿色浙江”,到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推动生态省建设的有效载体,再到进一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事关浙江乃至中国未来的永续发展大计,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源头。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他又明确提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七条道路”和“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从“绿色浙江”“千万工程”到“两山”理念,从 “七条道路”到“五个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外延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地丰富、完善和成熟,成为浙江省乡村振兴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浙江省正是在这些理念引领和政策指引中形成行动自觉和文化自觉,通过“千万工程”、“五水共治”、治危拆违、厕所革命、古村落保护和小城镇综合整治等环境整治工作,不断迎来“生态拐点”,逐渐向“全域美丽”蝶变。通过“柔性规划、谋划乡村”不断规避“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通过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实现生态振兴,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华丽变身。

  安吉县鲁家村用6年时间完成了乡村蝶变,通过村庄整治,从一个脏乱差的普通浙北小山村,转变成村域大景区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黄岩区沙滩村有效利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建筑和用地,通过“柔性规划”,将废弃建筑和土地资源转化为“美丽乡村”;德清县莫干山镇从美丽城乡和乡村旅游入手,以打造国际一流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努力建成全域美丽大花园,着力打造最美乡村。

  以人民生计为根本,从传统农业向产业融合聚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从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增强亿万农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人民生计发展,既是发展目标,更是发展结果。通过不断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浙江省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最大民生工程,以人民生计和人民有盼头为根本,始终遵循“农民要什么,我们干什么”的方针,以乡村旅游和现代化高效农业为引擎,不断融合旅游、文化、创意、商贸、娱乐、物流、工业、会展、博览等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改变传统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和运作模式,催生新型业态,提高产业附加值,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向产业融合发展的“倍增效应”聚变。

  比如,绍兴“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打造千亩花市、千亩花苑、千亩花田“三个千亩”,利用传统兰花产业优势实现农旅融合,从早期花农“一根扁担闯天下”,到当代花农“一台电脑网天下”,走出了一条以发展花卉绿色产业为主线,推动山区产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安吉鲁家村通过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经济,实现从村集体负债150万元,到吸引投资近20亿元,形成了“公司+村集体+18个特色家庭农场”的鲁家村经验;台州黄岩区绿沃川农场、蓝美农庄、中德农场等,融合现代化高效农业和农业旅游,农旅融合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样本。

  以人才支撑为抓手,从情怀留人向发展聚人转变

  把人唤回来、让人留下来,这是乡村振兴的初衷,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浙江乡村正是基于上述五个要求,发现并激活了广大民众和乡村社区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既用感情留人、乡情动人,更以事业聚人、以环境育人、以发展成人,开创了聚人气、添才气、有朝气的乡村振兴新局面。主要经验有三:

  “人力即资本”,开发培育本土的领导、管理、创新人才,吸引乡贤力量、“农二代”、“农三代”等“农创客”回来建设新农村,带来人气和机遇。如安吉鲁家村书记便是鲁家村本土人才回归,“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通过邀请本土村民回乡创业、吸引外来资本投资开发等,汇聚起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种资源要素,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德清莫干山镇仙潭村成立了返乡创业基地,成立全国首个村级返乡创业协会,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并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创业指导和经营服务。

  “人流即财流”,鼓励城市的人才、资本和消费“上山下乡”。如同济大学与黄岩区开展了长达6年的校地合作,以乡村规划、乡村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助推了乡村振兴。今年2月国内第一家“乡村振兴学院”在宁溪镇乌岩头村挂牌,为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人才培养提升乡村振兴新动能。如丽水成立全国首家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为网创青年提供创业疑难解答、网销产品测试、专业技能指导等服务,推进农村青年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通过各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与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开展基础班、提升班、专项技能班等培训,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培养了一批“农创客”。

  以乡村文化为灵魂,从文化传承向文化自信核变

  乡村振兴要让人们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何避免新农村建设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通过农耕文化的复兴实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持续自觉的文化软实力、构筑更加积极进取的文化软环境,为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浙江省利用文化礼堂、非遗传承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程、“拯救老屋行动”等载体,深耕乡村文化,传承文化遗产,复兴乡土建筑、民间戏曲、传统手工艺技术和农耕技术,打造乡土家园意象系统、建筑系统和生活系统,还原传统生活文化图景;同时,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营造文化自信、民众满意的新型农村文化社区。

  比如,丽水古堰画乡,“古堰”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江南古镇的传统风貌,“画乡”则融合了现代艺术特色和文化功能,文化复兴赋予丽水走向世界的文化自信;宁波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利用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主打红色旅游和培训产业,从15年前的“全面奔小康,老区不落后”到如今的“全面奔小康,老区创示范”,现已成为“全国文明村”、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

  以社会治理为基础,从单打独享向共建共享嬗变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其中,自治是实现民主权利、参与乡村治理、共建美好乡村的根本,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关键,德治是中国乡村历史绵延不断的传统,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浙江省在农村社区治理中,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社会协同,建立起以党的基层组织为统领,协调各方的融合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和乡村居民、乡村社区、外来资本等各个要素的包容性治理体系。形成了集体经营主体“公司化”运作模式、国有企业“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合作模式、社会资本“公司+农户”模式等新型合作模式,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个体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转变。二是强化社会治理,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让社区居民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保护本土和新型农村居民的权益。

  比如,桐乡高桥镇提倡“法治为要、德治为基、自治为本”的“三治”建设,旨在建立“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建设体系、“以评立德、以文养德、以规促德”的德治建设体系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建设体系。绍兴棠棣村以柔性治理为突破口,以文明家庭创建、经商户地图、学子榜、家风家训上墙等为抓手,通过以德育人、以德化人、以德感人,强调村民德治,潜移默化中形成小家和谐、大村和美的文明乡风,群众对村级事务支持度高,村干部对群众办实事多,正向促进形成政通人和。

  以农村电商为纽带,从传统销售向“互联网+”裂变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迅猛,成为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浙江找准“互联网+”的支点,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现平台裂变,成功撬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拿锄头,一手拿鼠标”,成了当下浙江农民的新形象;“烧饼村”变“淘宝村”,成了当下浙江农村的新形象,把锄头和鼠标捆在一起,实现了生产与消费的充分对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精确与高效。主要做法有三: 一是平台构建,外引内联打造农旅产品营销平台;二是终端下沉,村级服务打造农村综合服务体系;三是品牌为先,打造农产品统一品牌。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

标签: 乡村;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千万工程;人才;德治;文化;生计;传统...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