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竹篮子”陈飞:我还是喜欢竹篮装菜草绳扎肉
2018年06月14日 04:53:18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李玲玲

  浙江在线6月14日讯(记者 李玲玲)6月,对陈飞有着特殊的意义。

  尤其自从2008年开始,一进入这个月份,他就有一种由衷的兴奋感,用他的话说就是“又看到希望,很有劲”。

  这兴奋感之源,一是我国的“限塑令”,正是从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二则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而这两个日子的主旨正是陈飞忙活了十几年的事。手提竹篮,身披一条写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绶带,到全国各地宣传抵制白色污染,号召大家重提菜篮,少用塑料袋。

  “限塑令”10年,陈飞和他的菜篮子怎么样了?记者到温州永嘉,63岁的陈飞坦言,自己近三年已经不送菜篮了,他表示限塑得升级。

  执着抵塑

  “除非我搞错了,这项发明将来一定很重要。”1907年7月,比利时化学家利奥·贝克兰在日记中写下这句话。当时年仅43岁的他,在实验中摆弄甲醛和苯酚时,发明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全合成可塑性材料。贝克兰的预测一点也不夸张,没过多久,这种纯粹由化学方法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以不同的结构成分涌现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用途也非常广泛。诸如有聚苯乙烯,常用作包装;有尼龙,最熟悉的莫过于丝袜;有聚乙烯,就是做塑料袋的。塑料开始无处不在。

  “我没有弄错,这件事一定很重要。”近百年后的2000年,也是在夏季,一个45岁的温州永嘉男子,站在自己家乡珠岸村的江边,看着洪水退后河岸上遍地的各式塑料袋,他惊呆了。又听儿子讲多数塑料袋是无法降解的,对环境是极大的污染。“为了家乡的环境,我应该做点什么”,自此,这个男子开始了一场与塑料袋的“战争”。

  这男子就是陈飞,一个性格有点倔,做起事来有股执着劲的农民。

  既然塑料袋有污染,那就用竹篮子吧,过去不也都用篮子嘛,初始,陈飞没把事情想得多复杂。反正周边不缺毛竹,就先自费编一些,送给大家用。

  为了向白色污染宣战,他在自己村里尝试“无塑”生活,给全村每家配竹篮,在村菜店肉铺及小商店等配备稻草绳用来绑肉,配备纸质袋装糖等。村民从不习惯到习惯,2005年5月16日,陈飞记得特别清楚的一个日子,“中国无塑料袋第一村”的牌子在珠岸村立了起来。

  从家乡到全省再到全国,从几十个到几百个再到成千上万个,多年执着环保免费送竹篮,把陈飞送成了名人。2008年,陈飞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带了56个竹篮到北京,送给参会代表,“菜篮子代表”名声又传开。同年6月1日起,“限塑令”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这让陈飞更加坚定,执着“抵塑”。

  一度迷茫

  多年的坚持,陈飞获称“环保斗士”,他自己也喜欢这个称谓。2015年3月1日,他发了第一条朋友圈,“与时俱进,微信今日开通,大家多联系”,他设置的昵称就是“环保斗士陈飞”。但他很少发朋友圈。

  “其实我不太会弄这些东西,就是觉得挺方便儿子给我发各种环保类新闻的。你看,这是他以前发我的,‘海洋塑料垃圾污染,英国女王发怒’。”陈飞说家人尤其儿子特别支持他,这些年送篮子也花了不少钱。

  在儿子发的信息里,在自己看到的新闻里,陈飞有时忧心忡忡,一度迷茫。

  “2010年,吉尼斯世界纪录把塑料袋确认为世界上最普及的消费品,这足以说明人们对塑料袋的欢迎。”

  “泰国南部一幼鲸惨死,体内塑料袋重达8千克。”

  “以一份外卖至少一个塑料袋和一个塑料餐盒计算,全国每天可能产生上千万甚至更多的塑料袋使用量。”

  “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塑料袋总使用量约147亿个,其中快递直接使用塑料袋数量约为68亿个,剩余的为电商平台和卖家的自带包装。”

  这一个个数据,从不叫外卖也不网购的陈飞就如同他当年看到楠溪江边的塑料袋一样震惊。“这生活变化太快了,仅仅靠号召大家重提菜篮难以解决问题,该怎么办呢?”

  同样被席卷的还有珠岸村,竹篮子渐渐被束之高阁,店铺里又挂起了一沓沓的塑料袋。

  当然,陈飞也看到了欣喜的一面。诸如他钟情的楠溪江实实在在变美了,他表示这不仅仅是限塑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从上到下都越来越重视环保。“绿色环保”“垃圾分类”等词也经常出现在村民的聊天中。

  再获期冀

  陈飞现在的身份不再那么多,只任村监会主任。家里的买菜任务归陈飞,这些年他依然习惯提着竹篮子,虽然这么多年在菜场他也难得碰上一个同行者。

  “其实我一直觉得篮子很实用啊,我这个是特意设计两层的,在篮子里加了层盖,可以荤素分开,或遇上像今天这种下雨天可把伞放上面。如果嫌这种占地方,也有可以折叠的啊。”陈飞不解为什么篮子就这么难推广。

  记者去的那天刚好是雨天,陈飞带记者在珠岸村转转,他左手挎篮右手撑伞,动作极其熟稔。转至村菜店,老板喊他,“老陈你提个篮子买菜啊?”记者问及村里当年为大家配备的篮子呢,这位也姓陈的老板笑了,“我家的得找找,反正没丢,但现在大家都不怎么用了,还是觉得塑料袋方便吧。”该老板说,塑料袋也是开店的一笔成本。“都像我这样你就节省了,我还是喜欢竹篮装菜草绳扎肉。”陈飞说。

  “其实这三年来,我不再送竹篮子了,”陈飞停下来解释“这不是说我不关心环保了,我在琢磨‘限塑’这个事,一定得升级,要从源头上禁止生产不可降解的塑料袋。今年我又看到了希望,就像2008年一样兴奋。”

  陈飞指的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塑战速决”,联合国环境署首次聚焦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在征求“塑料垃圾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时,明确提出了“禁用(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规范一批”的治理总体思路。

  “现在有的企业生产的袋子可以降解。”与白色污染这场战,陈飞说需要多方合力。陈飞介绍,在永嘉也有一个人正为此努力,那个人叫邬寿法,在环保材料的研发上已坚持10多年,还直接将“杜白”注册为企业商标,他们企业生产的袋子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回收利用,填埋几个月后便能降解。“用就用这种,这代替我的竹篮子,一样环保。”

  【新闻背景“限塑令”10年:效果喜忧参半,塑料袋仍是主角

  被称为“限塑令”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已经推行整整十年。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在一些大型商超、餐饮企业等地,环保塑料袋有偿使用得以推广,不合格塑料袋难见踪影。但在一些小型市场、商铺等地,超薄塑料袋、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依旧是包装“主角”。“限塑令”乃至部分地区试点的“禁塑令”仍难以完全推广落实,公众的使用习惯还有待改善。

  专家指出,当前关于限塑的倡导性、鼓励性措施多,缺乏严格执行的相关法规条款,效果很难保证。“‘限塑令’很有意义,但不能只停留在倡导层面,也要更加注重强制性的要求,比如,进一步从法律法规层面细化相关规定,以及明确违反相应规定的惩处措施。监管部门,也要进一步强化监督与检查。”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黎说。(据新华社)


标签: 陈飞;塑料袋;竹篮;限塑令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6142896830138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