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浙江出台教育新政:把洗衣扫地布置为家庭作业
2018年07月18日 22:13:46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梁建伟

  资料图

  浙江在线7月18日讯(记者 梁建伟)洗衣扫地也要成为学生的家庭作业啦!

  今天,记者了解到,浙江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少工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用3年左右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实践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实践教育的氛围。

  记者看了一下文件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机会减少、劳动实践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劳动观念偏差、轻视劳动实践、不会劳动实践、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明确提出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践教育。

  今后学校要安排

  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很多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碰过扫把。

  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目前的劳动实践教育有待改进,认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实践教育在思想上没有真重视,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在中小学的教学实际中,片面重视书本知识学习和结论的记忆,忽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在现实生活应用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所以,以后必须要强化课程实践中的劳动实践教育,要开足开好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化学科教学的实践应用环节,探索STEAM跨学科学习活动,推进学科创新实验室建设。

  另外,还要积极开发实践类选修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普通高中学校应结合当地产业和学生需求,开发丰富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指导意见认为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劳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 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大力开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木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等。

  今后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学校还得安排适量的劳动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洗衣扫地这些活

  杭城有不少小学有课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杭城有不少小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劳动技能,开设了不同的校本课程锻炼不同阶段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从2009年开始,杭州学军小学专门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生活技能课》,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需要学什么,课程里都有安排。比如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学生得学会8个项目,有文明列队、系红领巾、整理书包、学削铅笔、清扫地面等。每个项目又有具体要求,比如清扫地面,要学会使用扫帚打扫,会清扫角落垃圾;会将垃圾扫入畚箕,并倾倒到垃圾桶;及时倾倒垃圾,看到纸屑主动捡起。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甚至会安排在一年级学生的期末考试中,不考语文,不考数学,只考学生扫地、系红领巾、系鞋带等生活自理技能。

  学校的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在的部分孩子,自理能力亟需加强,家里的地是保姆扫的,红领巾是爸妈帮系的,连铅笔也是妈妈一下子削了10支轮着用,“这门课,真得好好给他们上一上。”

  杭州胜利实验学校的吕凉琼告诉记者,学校有一门综合实践课,包含了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等课程,一周两节,里面就有很多与学生劳动技能有关的内容。“我们有手工与工艺制作课,学生可以制作风筝、模型船、模型房子、飞机等;老师还会布置一些家庭实践类作业,比如让学生回家学烧一道菜,做成小报在班级内交流。学校每周五下午开设美食社团,教学生做家常菜,传统美食例如汤团。”

  吕老师说,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杭州上城区实行了无书面作业日,学校大队部、学生处就倡议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有一次就让学生回家清洗自己的校服、红领巾,让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

  吕老师说,学校还有校外拓展活动,例如六年级的学生学农体验。“孩子们来到学农基地住一个星期,在那里认识花卉植物,搭伙烧饭做菜,种地捕鱼,真正体验了各种劳动技能的不容易。”

  改变劳动观念

  比学会劳动技能更重要

  浙江出台的这项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的教育意见,在杭城的小学校长圈里同样引起了热议。记者采访后发现,大部分校长认为,劳动教育如果光靠学校来完成,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有一位校长说,哪有生活劳动技能要学校来教的,这不是家庭生活中习得的吗?一个小孩成长过程中必须的生活技能,主要应该在家庭中完成。

  这位校长说,劳动应该有两个概念,这里说的是一种技能型,或者说是操作型,还有一种是劳动观念,孩子爱不爱做,想不想做。“家里从来不让孩子去劳动,学校拼命去教一种劳动技能,有意思吗?孩子不是不会做,是不愿意做,教会了技能又有什么用?”

  还有一位校长表示,劳动教育包括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这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铺相成的,学校教育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应该要重视劳动教育,但不能把本该家庭完成的劳动技能、生活技能变成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没有这么大的功能。

  另一位校长说,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相信很多学校都这么做的。比如劳动方面,学生在学校里要做值日,还有大扫除,班主任平时也会偶尔布置一些劳动的家庭作业,特别是在假期里,应该说做的已经挺不错的了。他开玩笑说:“但是,孩子在劳动方面存在的不足,不是学校一家的事,如果把所有的事都依靠学校教育来完成,校长、老师只能无奈说一声‘我不是教神’。”

  当然,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校长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一位校长说,“小学教育是全人的教育,需要培养孩子内在的潜力和素质。换句话说,如果让一个人退掉所有的社会辅助条件,比如没有了保姆,没有了父母的物质支持,他还能不能具备生存的能力和技能?如果能,他就具备了独立的社会人的特点。这就是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

  浙大教育学院教授、儿童心理专家徐琴美看到这个意见,第一时间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终于开始重视中小学生的劳动实践教育了,可喜可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与学校教育导向相比,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同伴群体社会化的力量非常强大。

  徐教授说,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重视了,劳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比如意志品质、关心他人、生活能力、独立能力等,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甚至是家庭和谐的一种互动形式。一旦缺失,会导致儿童身心发展不平衡。

  徐教授说,现在大部分孩子不爱劳动,不愿意劳动,已经变成了一种常态,这是由当前的大环境造成的。“现在什么最重要?还是学习成绩。孩子的时间、精力被学业所霸占,怎么有时间参加劳动实践呢。所以,出台这样的劳动实践教育意见,关键在于去改变校长和老师的观念,从而影响孩子和家长的观念。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校长和老师是学生及其家长心目中有重要的权威,其观念在孩子的教育中具有引领作用。”

  徐教授说,学校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培养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地方。她认为,改变一种观念很难,因为有很多原因导致了这样的一种现状。“不过,我们的校长、老师、家长必须要有这样的观念,要去做出改变,有了观念,做法可以慢慢探讨、摸索,不能变成一种形式主义。”

  (原标题《浙江出台教育新政:把洗衣扫地布置为家庭作业》。)


标签: 家庭作业;劳动;中小学生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