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扫地也要成为学生的家庭作业了。
浙江在线7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梁建伟)昨天,记者了解到,浙江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少工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用3年左右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实践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实践教育的氛围。
主要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机会减少、劳动实践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劳动观念偏差、轻视劳动实践、不会劳动实践、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明确提出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践教育。
学校要安排
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很多孩子都知道,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家里从小到大都没有碰过扫把。
在《意见》中,明确指出目前的劳动实践教育有待改进,认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实践教育在思想上没有真重视,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在中小学的教学实际中,片面重视书本知识学习和结论的记忆,忽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在现实生活应用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所以,以后必须要强化课程实践中的劳动实践教育,要开足开好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化学科教学的实践应用环节,探索STEAM(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跨学科学习活动,推进学科创新实验室建设。
另外,还要开发实践类选修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普通高中学校应结合当地产业和学生需求,开发丰富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意见》认为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劳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开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木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等。
今后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学校还得安排适量的劳动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洗衣扫地这些活
杭城不少小学有课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杭城有不少小学早就行动起来,开设了不同的校本课程锻炼,不同阶段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从2009年开始,杭州学军小学专门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生活技能课》,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需要学什么,课程里都有安排。
比如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学生得学会8个项目,包括文明列队、系红领巾、整理书包、学削铅笔、清扫地面等。每个项目又有具体要求,比如清扫地面,要学会使用扫帚打扫,会清扫角落垃圾;会将垃圾扫入畚箕,并倾倒到垃圾桶;及时倒垃圾,看到纸屑主动捡起。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年级学生的期末考试不考语文,不考数学,只考学生扫地、系红领巾、系鞋带等生活自理技能。
学校的负责人表示,现在的部分孩子自理能力亟需加强,有的学生家里的地是保姆扫的,红领巾是妈妈帮系的,连铅笔也是长辈一下子削了10支轮着用,“这门课必须好好给他们上一上。”
杭州胜利实验学校的吕凉琼老师告诉记者,学校有一门综合实践课,包含了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等课程,一周两节,里面就有很多与学生劳动技能有关的内容。“我们有手工与工艺制作课,制作风筝、模型船、模型房子、飞机等;老师还会布置一些家庭实践类作业,比如让学生回家学烧一道菜,做成小报在班级内交流;学校每周五下午开设美食社团,教学生烧饭做菜,例如汤团。”
吕老师说,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杭州上城区实行了无书面作业日,学校大队部、学生处就倡议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有一次就让学生回家清洗自己的校服、红领巾,让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
学校还有校外拓展活动,例如六年级的学生学农体验。“孩子们来到学农基地住一个星期,在那里认识花卉植物,搭伙烧饭做菜,种地捕鱼,真正体验了各种劳动技能的不容易。”
孩子的生活劳动技能
主要应该在家里学
浙江出台的这项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的教育意见,在杭城的小学校长圈里引起了热议。大部分校长认为,劳动教育如果光靠学校来完成,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A校长表示:“为什么生活劳动技能还要学校来教,这不是家庭生活中学会的吗?一个小孩成长过程中必须的生活技能,主要应该在家庭中完成。”
在这位校长看来,劳动应该有两个概念,一种是技能型,一种是劳动观念,“在家里,长辈从来不让孩子去劳动,而学校拼命去教一种劳动技能,有效果吗?孩子不是不会做,是不愿意做,教会了技能又有什么用?”
B校长表示,劳动教育包括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这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铺相成的,学校教育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应该要重视劳动教育,但不能把本该家庭完成的劳动技能、生活技能变成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没有这么大的功能。
C校长说,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比如劳动方面,学生要做值日,还要大扫除,班主任平时也会偶尔布置一些劳动的家庭作业,特别是在假期里,应该说做得已经挺不错了。
当然,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校长们的观点是一致的。“小学教育是全人的教育,需要培养孩子内在的潜力和素质。换句话说,如果让一个人退掉所有的社会辅助条件,比如没有了保姆,没有了父母的物质支持,他还能不能具备生存的能力和技能?如果能,他就具备了独立的社会人的特点。这就是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
浙大教育学院教授、儿童心理专家徐琴美也在第一时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终于开始重视中小学生的劳动实践教育了,可喜可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与学校教育导向相比,家庭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同伴群体社会化的力量非常强大。”
徐教授说,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重视。现在大部分孩子不爱劳动,不愿意劳动,已经变成了一种常态,这是由当前的大环境造成的。“什么最重要?学习成绩。孩子的时间、精力被学业所霸占,怎么有时间参加劳动实践呢?所以,关键在于去改变学校的观念,从而影响孩子和家长的观念。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老师观念在孩子的教育中具有引领作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