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孝如春风 传递大爱——第七届“浙江孝贤”群像
2018年10月17日 05:09:30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黄珍珍

  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珍珍)又到一年重阳时。10月16日,因为一群人的到来,杭州的秋日变得暖意融融。

  10月16日上午,第七届“浙江孝贤”颁奖典礼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现场表彰了10名“浙江孝贤”、6名“浙江孝贤”提名奖获得者。

  他们当中,有15岁就开始照顾患脑肿瘤父亲的19岁女孩石鸿莹,有坚持数十年传播孝文化的84岁老人包学冠,有将22位老人当作“父母”的农村敬老院护工蔡安玲……他们的故事,诠释了当代浙江人的好家风——百善孝为先。

  他们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传递爱与正能量。

  只要我在

  妈妈永远不会孤单

  这世间有一件事不能等,行孝。“90后”浦江小伙吴健早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吴健生在一个温暖的家庭。父亲跑长途运输,母亲在家务农。因为是独子,父母对他十分疼爱。2014年8月,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被意外打破。

  那天,母亲在家清洗窗户时不幸摔倒,头部着地,当场昏厥。经过抢救,虽没有生命危险,但半身不遂,几乎成了植物人。更令吴健心痛的是,母亲失忆了,还丧失了语言功能。考虑到父亲常年在外跑长途,吴健主动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远在县城工作的他作出了一个决定:在公司附近租一套房子,将母亲带在身边。他告诉妈妈,“后半生我会一直陪伴”。

  4年来,吴健每天的生活都很“紧张”。早上6时起床,帮母亲洗漱、喂她吃早饭,倒水、切好水果。安顿好一切后,忙着赶去公司。中午短短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他需要带午餐回家,帮母亲换尿不湿。每天夜里,母亲都会因为身体疼痛反复醒来叫喊,吴健便一次次帮母亲按摩身体、缓解疼痛。“我希望妈妈能知道,只要我在,她永远不会孤单无助。”吴健说。

  面对常人难以克服的困境,浙江的孝顺儿女们选择了决不放弃。温州大学学生石鸿莹,12岁时开始用瘦弱的肩膀为母亲分忧,每天帮患脑肿瘤的父亲擦身子、洗脚、按摩,彻夜守护;在杭州市江干区,陈祺17岁开始代替去世的父亲担起家庭责任,为母亲撑起了一片天;为了让“中风”瘫痪的母亲尽快康复,4年来德清县禹越镇三林村村民戴金祥想尽各种方法,最后成功让母亲学会拄着拐杖走路,被主治医生称为“奇迹”……

  没有血缘

  依然守护这份“亲情”

  这届“浙江孝贤”中有一些人很特别,他们的行为超越了传统意义的“孝”,将原本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当作自己的父母。

  “爸爸,天凉了,多穿件衣服。”入秋后天气渐凉,每天早上,周桔凤总不忘叮嘱甘辉木。

  周桔凤口中的“爸爸”,是丈夫前妻的父亲。在衢州常山县芳村镇猷阁口村,这段动人的故事被村民们传为佳话。

  丈夫前妻病逝多年,留下幼子和年迈的父母。婚前得知这一切,周桔凤没有一丝顾虑或退缩,反而担忧起老人的后半生,“两位老人很不容易,我想替他们逝去的女儿好好尽孝。”周桔凤说。

  承诺不只是嘴上说说,那时,两位老人住在山上的老屋里,周桔凤放心不下,每天都会抽时间上山探望。两位老人在村里逢人就夸,说周桔凤就是自己的亲女儿。一开始,村里有人说闲话,说她是为了老人的财产,但周桔凤从不解释,“只要爸爸妈妈知道我的心就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浙江,这样热心肠的“儿女”真不少。在庆元县濛洲街道姚家村,“好邻居”蒋增美因感恩邻居阿婆曾经帮助照看孩子,兑现30年前许下的“约定”,将年迈独居的阿婆接到家中养老18年;在嘉兴秀洲区新塍镇新庄村,邹其根7年守在岳父病床前悉心照料,被岳母唤作“天底下最好的女婿”;在诸暨牌头镇同文村,73岁的张海平长达半个世纪赡养继父、为继父3个患病的兄弟养老送终,被评为“中华慈孝人物”。

  一声“爸妈”,让他们肩负沉甸甸的责任,也让他们收获了温暖的“亲情”。

  传承孝道

  爱的种子生根发芽

  从“小家”到“大家”,温暖与爱在浙江大地上蔓延。

  70岁的蔡安玲有22个“爹妈”。他们是象山县涂茨镇黄沙村敬老院的老人,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84岁。这些孤寡老人、失能老人不喜与人交谈,却将蔡安玲当作“亲闺女”,一见到她便喜笑颜开。

  蔡安玲是敬老院的一名工作人员。为了24小时照顾老人,7年前任职之初,她便主动住进了敬老院。每天从清晨5时开始,蔡安玲便忙着给老人们送早餐、擦拭身体、收集换洗衣裤、打扫敬老院……88岁的蔡炳祥老人很心疼,常叮嘱“女儿”要歇一歇。说起蔡安玲,老人们个个来了劲头,“经常帮我洗澡,从来不嫌我脏,吃饭时帮我一根根挑鱼刺……”

  去年,得知村里的孤寡老人林永宁病重无人照料,蔡安玲主动请缨免费当起老人的“送餐员”,一送就是一年多。林永宁临终前不能下床,大小便都在床上解决,蔡安玲在臭气弥漫的房间里当起了义务保姆,陪伴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84岁的文成老人包学冠,同样是孝文化的深耕者。他用半辈子的精力撰写新闻稿、出版孝文化书籍,记录了珊溪镇街头村139个孝顺子孙的故事。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接受、传承孝文化,今年,满头银发的他从零学起,在抖音短视频上开通账号“孝说人生”,结合孝行故事制作的温馨插画视频,一上线就获得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目前已发布8期作品,吸引全国1.2万名粉丝关注。

  包学冠希望孝文化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他的心愿与获得本届“浙江孝贤”提名奖的何勇不谋而合。这位在浙江打拼的川商,每年花几百万元推行孝文化,还成立了一家孝文化传播公司,通过论坛讲座、公益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孝文化的践行中来。

  “孝”是什么?何勇说,孝很简单,它没有标准,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它凝结在你与父母每一日的陪伴中,汇聚在每一句关心的话语里。


标签: 浙江;老人;孝文化;安玲;母亲;浙江孝贤;父亲;敬老院;妈妈;父母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