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水之繁华
2018年11月05日 06:56:3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黄莺

  浙江在线11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莺)今天,为新安文化“发声”的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金健人先生。

  金健人,生于水下狮城,长于水上狮城。在淳安县姜家读了小学,浪川读了初中,知识青年下乡鲍家务农三年,公社五七农场继续务农三年,农机厂做工三年,考入原杭州大学读书四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兼任浙江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韩国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写作学会会长。撰有专著数部、论文百篇。

  曾组织中韩竹筏跨海漂流探险,从浙江舟山漂流到韩国仁川,验证了“稻作文化”东传之路始于江浙。另受杭州市政府委托,参与重建了高丽寺和主持创建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

  感谢金健人教授带来的淳安水运故事,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倾听。

  一

  很多很年后,已经接近耄耋之年的程广中依然忘不了自己年幼时,家后院的蜜枣加工厂。

  这是每年秋季才开起来的手工作坊,程广中的母亲也在作坊里打一份短工。要用极细的刀刃,在新鲜枣子上密密地划出平行的斜纹;这些加工过的枣子会和糖浆一起在土灶上慢慢熬煮;最后,经过了熬制和蒸晒后的大枣,浸润了红糖的香甜,变成了当地特产的蜜枣。

  这大概是70年前的事情了,随着秋风的到来,蜜枣香甜的味道就会在记忆里浮现。

  同时浮现的,还有程广中的老家淳安威坪古镇。

  其实,威坪古镇不出产枣,也不出产糖。

  新鲜的枣子是靠着小船和溪水从更深的山里运过来;榨糖用的甘蔗则来自新安江另一边的兰溪。

  正是靠着四通八达的水路,自己不出产农作物的威坪古镇有了蜜枣这样的特产;也是靠着门前这条从安徽滔滔奔腾而来的新安江,在威坪古镇边打了一个近乎90度的大转弯,再一路往东奔去,既连接着兰江通往浙西衢州、金华等地,又连着富春江、钱塘江直通杭州。

  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威坪古镇没入湖底。当年的古镇到底有多热闹?

  2008年,69岁的程广中联系了自己所能联系到的年长的亲戚、幼时的好友,尽可能从每一位威坪古镇的原住民那里截取当年古镇的记忆,为的就是绘制一份《原威坪古镇街区商铺详图》,五埠三街十弄,150多家商号变成了一个个瘦小的格子,在一张A3纸上挤得满满当当。

  

  程广中的老家在威坪古镇的后街上,祖父辈开始卖糖,名为程广泰糖坊,虽然在《详图》上只是一个3毫米宽的小格子,但其实有3个铺面。

  和他家的店铺一样,原威坪古镇上的店铺多数起着“中转站”的作用,囤积山货,比如山货店、杂货店、药材店,收购了山里来的桐油、红枣皮(山茱萸)等特产,等船顺新安江而下,把它们带去杭州、宁波、上海,甚至海外。

  也有些小店,做着前店后厂的生意,把山货做个简单的粗加工,再卖出去,价格就能高很多,比如蜜枣,还有榨油坊。这里的榨油坊有时候榨的是山核桃油,与现在的小核桃已经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干果不同,当年的山核桃大部分是拿来榨油的,更好卖,比普通的菜油贵。

  当年外出经营农副产品、土特产山货的人特别多,别看山货生意小,但是也能做得特别大,比如原屏峰乡郑家埠的郑坤素,就靠经营来自山里的竹木柴炭,变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商人,民国时把杭州南星桥一条街的店房都买了下来。

  为了能生活得更好一些,老底子淳安、遂安的居民,用足了智慧,不惜力气,把大山、江水里的每一份馈赠都发挥出了十分的功用。

  沿街的铺面做买卖,屋后的小天井做加工,家里的老老小小都不闲着,能打短工的都再去赚一分工钱。

  靠山靠水靠自己的双手,认真地生活。

  

  就是靠着这些认真生活的百姓,如今的千岛湖水面下,曾经的两条黄金水路被经营得风生水起—— 一条新安江横贯,东可乘下水船至富春、临安(杭州)、婺州、会稽一带,西可乘上水船至黟歙、丹阳、鄱阳等地;南有武强溪可到新定(遂安),北有东源港可至分水、临岐。

  水路历史悠久,据宋代方勺《青溪寇轨》载:“青溪为睦之大邑,东北趋睦,西近歙,民物繁庶,有漆楮林木之饶,富商巨贾多往来……”说明北宋时徽商就沿江而下,来淳安经商。

  而至少在明朝时,因遂安淳安一代盛产竹子,通过放排的方式,竹子被运往城市,进入寻常百姓家或朱雀堂前。海瑞在当地的故事中,有一个说的就是为了拦截从徽州去往京城的严嵩党羽、巡盐御史袁淳的快船,当地居民砍下一万根毛竹放入新安江内,民工们扎筏出篙,竹子堵塞航道,方便海瑞从陆路追上并拦截大船,当场揭发袁淳在花盆内藏金银等赃款的罪证。

  这两条黄金水路沿线,当年有威坪、港口、茶园、贺城、狮城等繁华的埠口城镇,从“金港口,银茶园”这样的老话里,还依稀可以想象当年的模样。

  水路通畅,商贸繁华的另一个佐证,是战时这些小城镇曾也是兵家重要的屯兵和粮草补给重地。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曾经在港口镇驻军,筹集粮草。

  当年的水运,何止让当地人有了生意和生路。周边地区的人,也有不少靠着水路生存。

  比如在港口镇,沿江有5个码头,可以停泊船筏200多只,是当时淳安遂安两县城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也是新安江流域去往徽州、严州、金衢、杭州的关键节点。港口镇沿江的街道有上街和下街,长约300米和200米,开店的商人以徽商为主,金衢绍的商人也多。

  水上的船只,有不少来自桐庐、建德。当年在船上讨生活的妇女,已婚的被称为“同年嫂”,未婚的称为“同年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在清朝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能找到答案:当时在浙江西北一带掌船为业的人家,多是桐庐严州(即现在的建德)人,所以叫“桐严”,“同年”是方言音译。

  四

  深山最深处,只要有水,都能汇集到新安江,质地优良的山货也不畏酒香巷子深。行路难,难行的何止蜀道,水路一样难行。

  船工,是这条流淌着金银的水道上,必不可少的存在。

  民国版《遂安县志》和老版《淳安县志》上,淳安遂安商贸水运的章节近乎于零,留下的是农业灌溉图谱和水利设施的描述,就连船民也未被计入县志职业栏的“正经”行当,但是对于新安江的水运,他们谁都不能少。

  十里扬帆,轻舟从日边而来,听起来满是诗意。现实里,行船的船工却是步步血泪,民间流传“新安一条江,下漂到苏杭,上游到黄山,难字三点滩,三百六十滩,滩滩泪汪汪”。

  枯水期的行船,船工们开船不仅靠桨,靠的还有锄头——新安江主航道上常有石头露出水面,船底磕到石头,会发出打鼓一样“咚咚咚”的撞击声,遇到实在过不去的大石头,会有人下水用锄头把石头撬走,船才能通过。

  主航道尚且如此,在连接着深山和新安江的小河流里,还遍布着灌溉所需的水坝,船运几乎就是靠背出来的。大多的船要结伴而行,5条起步,因为一条船一般只有两个人,需要背纤的地方单条船是没有办法走的。

  纤夫们逆水而上时,像虾一样弓起身子,几乎匍匐在地往前爬行。有时候,为了生计,女人们也要背纤,大冬天纤绳都被冻得冰硬,也只能咬牙,光着腿脚,跳进齐腰深的冰冷河水中。

  新安水运繁华,是深山中勤劳耕作的农人、港口小铺中诚信待客的商人,还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掌排背纤的船工们,共同撑起的。


标签: 新安江;浙江大学;水运;船工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