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堰画乡每年都吸引大批学生、画家前来写生、创作。图为2018年国庆期间学生们在古堰画乡写生。 雷建华 摄
上世纪80年代,古堰画乡水上人家的生活。 郑国强 摄
雷建华的油画作品《渔歌唱晚》描绘了上世纪90年代古堰画乡的渔民生活。
上世纪80年代,古堰画乡居民排队等候乘坐摆渡船。
上世纪80年代末,村民们靠摆渡船来往于大港头镇与堰头村。 柯建俊 摄
詹维克的油画作品《渡口》,真实展示了上世纪90年代古堰画乡的居民过渡口的情景。
2009年古堰画乡景区开园时,摆渡船和游客画舫共同在江面上航行。乔阳 摄
现在每逢节假日,游客在古堰画乡渡口乘坐画舫都要排队。
雷建华,17岁便开始在古堰画乡周边写生。
如今,古堰画乡的新文化产业园傍水而建,体现小镇魅力。
浙江在线12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姚群 李震宇 拍友 朱云 徐华燕 蓝俊 摄影报道)“画家、画家,要画好自己的家。”这句话,在古堰画乡时常能听闻。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的古堰画乡被一袭碧绿的瓯江分成了两半:一半是“古堰”堰头村,有古樟、古道和通济堰;一半是“画乡” 大港头镇,环境优美,油画艺术产业业态丰富。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都市的美术创作开始趋向多元化,而在丽水,一群扎根本土的画家如法国巴比松画派画家那样,一直坚持在古堰画乡一带写生创作。改革开放40年来,他们用画笔描绘家乡40年的风景,被外界称为“丽水巴比松画派”。
出生于1954年的詹维克是“丽水巴比松画派”的元老级人物。土生土长的丽水人,从第一眼看到古堰画乡,他就深深爱上了这个既原始又安静的古村。土房、小舟、渔民……原生态的古堰画乡吸引詹维克等一批“丽水巴比松画派”的元老们来此写生、创作。从詹维克早期的画作中可以看到,上世纪80年代的古堰画乡偏居一隅、风景秀丽,一派原生态景象。在詹维克、蔡志蔚等一批本土画家看来,40年来古堰画乡最大的变化恰恰是对原生态风景保留上的“不变”。
1991年开始,一年一次的“巴比松油画展”将古堰画乡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展现给国内外观众,古堰画乡的知名度不断扩大,也吸引了更多年轻画家加入写生、创作队伍。
1981年出生的雷建华,也是土生土长的丽水人,师从詹维克,17岁便开始跟着画家们在古堰画乡周边写生。一幅《渔舟唱晚》描绘了上世纪90年代末,当地渔民的船上生活。艺术的魅力吸引了大批游客,随着游客的增多,2006年古堰画乡景区正式诞生。“20年来,当地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我看来是最大的变化。”雷建华说,“从耕地、种田、捕鱼、放牧到上世纪90年代经商做木加工,再到现在经营农家乐等旅游产业。”
80后的雷建华有着多重身份,除了画家外,他也是古堰画乡管委会副主任、丽水油画院院长。雷建华说:“古堰画乡的发展模式,正是依托着这片绿水青山,然后借画家、摄影师、创客等的介入,一步一步发展得更加美好。我们拥有这么一个艺术氛围,通过艺术来激活、带动、探索古堰画乡的发展,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如今,崭新的古堰画乡新文化产业园傍水而建,紧邻古镇老街,未来这里将承载起古镇所有的变化。
古堰画乡,一幅行进中的美丽乡村中国缩影,一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样本,一个有故事的浙南小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