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希望】回望非典 爱与温暖
2018年12月18日 07:47:5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黄小星

  浙江在线北京12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小星)一切都空了。只剩下那扇门。

  十五年后,它还包裹着建塑厂家的胶带,把手与门锁斑驳生锈。环绕的藤蔓迎来又一季枯萎。从门里看过去,是大片生长着芦苇与苍耳的空地,平静而直白。

如今的小汤山医院。黄小星 摄

  十五年前的春天,时任小汤山医院院长的张雁灵,眼前的景象与这个初冬迥异。所到之处,曾经绿油油的麦子地上,人影穿梭、铁锹翻飞、机械轰鸣、灰尘弥漫,六大建筑集团同时在一个操作面上展开交叉作业,高峰期工人总数达到7000多人,24小时不间断作业。

  他从没见过人员机械如此密集的工地,就像之前任白求恩军医学院院长的他,从没接受过比小汤山院长、党委书记更急促、更沉重的任命。

  比任命更紧急的是病毒肆虐的速度——

  2003年3月初,北京发现首例输入性非典病例;4月20日,北京报告非典病例339例;4月27日,北京非典病例累计突破1000例;4月29日,当天新增病例达到创纪录的152例;5月7日,北京非典病例累计突破2000例……

  7天7夜建成医院

  京城以北35公里,初冬的北京小汤山医院安于一隅。穿过喧腾的门诊,高大的白杨被干燥凛冽的风擦出沙沙的声响。一些疗养者在怀碧湖边散步或下棋,日光明亮而清冷。绕到后园,除了那扇门,再找不到非典的任何痕迹。

  2003年的春天。一天之内,筹建小汤山非典专科医院完成从决策、研究、勘察、拍板到开工。经过七个不眠之夜,5月1日深夜,医护人员将最后一张病床放进隔离病房。张雁灵仿佛听到,八达岭高速公路上,蓝光飞旋的救护车刺耳的尖叫声越来越近。

  一个多小时后,当第一批非典病人到达,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座颇具规模、设施齐全的大型传染病医院,仿佛“诺亚方舟”现身眼前。

  以病房为战场,张雁灵带领来自13个大单位114所医院的1383名医护人员,开始与SARS病毒的“肉搏战”。

医生在抢救非典病人。新华社资料图

  生命闯关

  初冬,方渤在一个人的家中。曾经是厨师的他,拆开一袋超市贩卖的大包装速冻饺子煮上。屋里格局基本没变,还是15年前的模样,陈设简单而干净。

  15年前,方渤平静的生活,因大姨子突然到访打破。她从广州来京游玩,不久发烧入院。此后,一家九口陆续入院。

  方渤起初以为是重感冒,直到被告知,他感染上了非典,病得很重。还没来得及害怕,三天不退的高烧已经击垮了曾经是运动健将的他。

  连呼吸都是对抗的敌人。多位曾经的非典患者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最难受的是“憋气”:随时随地,一口气喘不上来,强烈的窒息感就会攫住喉咙与大脑。

  一晚,方渤接到噩耗,与他相濡以沫20多年的妻子因非典去世。住院时,他们每天都要通电话,相互打气。

  此时,哀伤与恐惧充盈方渤的心胸。

  最让张雁灵难受的,也是生命消逝。小汤山之外,SARS病毒无忌肆虐,患者和医护人员都在倒下。

  妻子去世后,方渤浑浑噩噩地过了许多天。直到一天,他起身上厕所,不小心,门砰地一声关上。他想开门,想呼叫,但气不够用了,胸憋、头炸,就像提前来临的死亡。

  凭着最后一点力气,方渤用手指一点点把门抠开了。还是那个世界:清洁的病房,明亮的灯光,穿梭的洁白身影,一束正当花期的康乃馨在窗台绽放。那一刻,他决定,要活下去。

  非典印记

  许多人谈到2003年的非典,提到最多的词就是“隔离”。杭州上城区望江街道“在水一方”公寓,76家住户202位居民被隔离13天。这也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大范围隔离区。

  但许多东西是隔不住的。至今,在20年楼龄的“在水一方”的一号楼一楼大厅,仍悬挂着一幅非典时期的照片,居民章安琪写道:“非典使我们被隔离,隔离使我们更亲近。”大楼里,邻居们守望相助,亲如一家。

解除隔离后,杭州“在水一方”一号楼的小朋友跑出大门。视觉中国供图

  “这些年,大家还像过去住在大杂院一样,在电梯里遇见,不管是老业主还是新业主,都会亲切地打个招呼,”韩萌芽告诉记者。如今,她是小区物管中心主任,非典后,居民们成立了杭州首个邻里互助会。

  在北京,张雁灵回忆说:当时在小汤山医院,为更好地练技术,护士长贡献手臂,让小姑娘们一次次地把针扎在她身上;一位老人因为自己曾经把非典传染给老伴和护士背负巨大压力,拒绝治疗,护士就一口口地喂她吃饭,每喂一口,老人都要说声“谢谢”。

  而除去身处险境的患者与医务工作者,非典给普通人留下怎样的生活印记?

  有人记得,那年许多人从高考考场走出来抱头痛哭,因为临时启动备用卷,考题太难了;有人记得,被隔离在家,吃了两个月的“老干妈”配米饭外加酱豆腐。

  普通人的生活里,一样有隔离不了的爱。

  “我们在一起之后不久,非典横行,那段时间人心惶惶,她总是失眠,所以我每天晚上都在宿舍外面打电话唱歌,哄她睡觉,唱的是《一生有你》: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一遍又一遍,一直唱到电话那边安静下来,我才挂了电话回宿舍睡觉。”一位网友写道。后来,那个女孩成了他的妻子。

视觉中国供图

  一场灾难,在普通人的记忆与生活里,是有痕的。

  值得所有人庆幸的是,疫情一天天向好。

  2003年6月20日上午10时05分,最后18名非典康复患者沿着绿荫掩映、细石铺就的马路迈出小汤山医院。闪光灯、鲜花与欢呼声汇集而成的海洋中,突然间,张雁灵被几位医护人员抬起来,抛向天空。

  那一刻,正午的阳光太炙热了——热得就像毫无防备的笑容与泪水,一下子涌到张雁灵脸上。

  新闻深读

  后非典时期,反思与变革

  “它像一个幽灵。”

  张雁灵觉得,SARS病毒是此生最狡猾的对手。“它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快速致死性,是典型的瘟疫,可我们对它一无所知。”回忆15年前,他对记者说。

  15年前,已取得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终身教职的李玲,接到北京大学邀请,参与医疗卫生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不顾“一切后果自负”的警告,她收拾行李,回到长安街上都空无一人的北京。

  一场惊心动魄的公共卫生危机,我们为什么能赢?它拷问了什么,又留下什么?

科研人员在检查快速检验非典的试剂。视觉中国供图

  医疗战线被非典撕开大口子

  “毋庸置疑,北京在面对与非典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时,由于缺乏经验,先期反应迟疑,导致北京成为继广东之后非典肆虐的重灾区,进而波及整个华北地区,并危及全国。”张雁灵记得,当时,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张张神色凝重的面孔。

  “卫生部领导分析认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有缺陷,缺乏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制度机制和必要准备,直接导致我们在抗击非典的前期处于被动地位。”张雁灵指出。

  回国后,李玲很快参与卫生经济基层调研。走了几个地方,她出了一身冷汗,“问一个地方官员,说起GDP来如数家珍,但问起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他们一无所知。”李玲庆幸,疫情只发生在几个大城市,没有深入乡村。

  “缺乏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缺乏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网络不健全,政府及有关部门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应急医疗救治能力不强,相当多的医疗机构不具备应急设施,医护人员缺乏防护知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薄弱,”张雁灵停顿一下,“北京的医疗战线,当时被非典撕开一个大口子。”

视觉中国供图

  “小汤山奇迹”的启示

  与“幽灵”作战,张雁灵能做的,就是率领战士们严防死守。一套制度共计3章24节,约8000字,被印刷成46页的小册子,全院人手一册。有媒体将它称为特殊条件下的小汤山医院“军规”。

  有护士因为给病人输液情急之下摘了口罩,被当成严重纰漏通报批评。小汤山医院的一条“铁规”是:绝不准用医护人员的生命为代价,去尝试新的方法。

  58天里,小汤山医院先后收治非典患者680人,约占全国七分之一,其中抢救危重患者67人,除8人因多种并发症不治死亡,其余全部康复出院,创造了大规模收治非典患者病死率仅为1.18%的奇迹,全院1383名医护人员无一感染。这被世卫专家称为“医疗史上的奇迹”。小汤山医院内严格的管理和组织,正是“抗非”工作的集中体现。“中国政府的组织能力特别强,成功地控制了非典。”

  非典改变了什么

  “非典是个转折点,它让大家知道,仅仅抓经济发展是不够的,一场公共卫生危机,可以让经济发展成果化为乌有。”2018年11月末,在北京大学朗润园,李玲对记者说,2003年之时,我国就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经济建设的“腿”很长、做得很好,但是社会建设这条“腿”就很短,但非典以后,“医改、教改,整个社会建设都跟上来了,非典是一场灾难,但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灾难推动的,它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转机。”

  《人民日报》指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留给人们的思索是多方面的。“北京也在反思、总结和改进,努力将坏事向好的方向导引。预警系统、监控系统、疫情报告体系、社区防控体系的建设将明显加快,长期的公共卫生体系将逐步健全,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的能力得到显著加强,公共信息披露机制不断完善,政府协调能力和行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中国高效地解决非典问题,而且也促进整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国有信心,就是应该从非典开始。”此后,李玲深度参与国家医改工作,“第一个是新农合,为什么15年来,我国再没有发生大规模传染病,是因为非典以后,中国建立了从村、乡、县、省一直到中央的无缝隙直报体系。”

  除了这些最直接的进步。整个国家的发展观念也在改变,党的十七大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

  2015年11月25日,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部分内容参考自张雁灵《回望小汤山》一书)

标签: 非典;医护人员;小汤山;非典病例;医疗战线;SARS病毒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