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我们的七十年春节记忆
2019年02月01日 05:40:42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李月红

  浙江在线杭州2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月红)幸福,是需要拉长时间轴来体味的。

  从一碗土豆,到饕餮盛宴;从看样板戏,到办乡村春晚;从除夕守岁,到环游世界……在春节的时代变迁里,幸福最是一年浓烈时。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浙江日报70岁生日。两万五千个日夜,这份报纸记录了浙江大地的点滴发展,也刻画下浙江人民的七十年春节记忆。翻阅一张张泛黄的报纸,我们走进岁月深处,感受春节幸福指数的变迁,倾听国家进步的时代足音。
  1949年~1969年 从百废待兴到劳动竞赛

  1950年2月17日,年轻的共和国迎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春节,浙江百姓开始为春天播种希望了。

  在湖州西南部的吴兴思长乡,围炉夜话正在进行。掌珠和金二毛,是两个妇女生产小组的负责人。她们带领当地妇女打破女性不下田劳动的陋习,合作垦荒了一亩多地。在那个温暖的冬夜,她们商议着,等开春了种些番瓜、绿豆,估计可以收获番瓜两担、绿豆五斗。

  新的中国,正在孕育新的气象。1951年春节前夕,21岁的王德五和19岁的阿花结婚了。两个苦命人都是海盐农民,在翻天覆地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他们由战友成了夫妻。结婚典礼上,没有酒,没有菜,更没有叩头作揖那套老规矩,却比大家所见到的任何一个婚礼都热闹、都开心。大家喝着茶,谈论着翻身的经过,谈论着未来的生产。

  在春天返回故乡,是春节最重要的仪式。杭州南星桥车站内,40多岁的车站工作人员杨企予正背着行李扶着老年乘客走进车站,4名车站家属也加入到春运志愿者中来。工厂车间里,满怀憧憬的人们创作了新年画,叫做《在爱国生产竞赛中立功》。

  百废待兴的年代,时间会告诉你勤劳的答案。新中国成立后第三个春节,浙江人的餐桌上开始有了丰足的食物——来自国营合作社连续减价7天的红枣、红糖、橘子、粉丝、核桃、柿饼、火腿、板鸭、香肚、蘑菇等;来自私营工商业的南北货,如福建的瓜子和山货,天津的大白菜,宁波的鱼鲞。

  文化生活的大开眼界,则要等到1954年。元旦刚过,在团长汉斯·皮什纳教授率领下,原民主德国艺术歌舞团来到杭州,演出第一个节目是“感谢你们,苏联战士!” 他们一行231人,共表演了34个节目,还演唱了一首中国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

  人文的力量如同一道光,开启了大众对知识的向往。1956年春节前夕,江山县近万名中小学生,利用寒假时间,教妈妈婶婶们每人学会认50到100个字;在湖州南浔镇,当地新华书店找来13个货郎,3天就销出毛主席著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等书籍412册,很多农民说:“书店搬到我们农村来了。”

  1957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收尾之年。在公私合营的杭州袜厂,司炉工潘阿定正在锅炉间的“将军帽”里工作,他已经连续3年没在家过春节了,他说这个正在大检修的锅炉比家更重要;在杭州绸厂,厂里为过节加班的工人们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冷盘有冻鱼、虾油鸡、鲞烧肉,现烧的有糖醋鲤鱼、糖醋排骨等。

  值得一提的是,铁路杭州站的春运在这一年创下历史纪录。1月28日当天,从杭州站送出的旅客超过14500人,平均每隔38分钟就要开出一列旅客列车。

  时间来到1960年。之江大地上的公社化改革,改变了乡村新春风貌。在梅家坞村,西湖人民公社社员朱生銮正和爱人进行春节大扫除,年三十中午,他们去公共食堂参加公社大家庭聚餐;接下来,他们打算每天白天一早上山和别村搞竞赛,晚上到村俱乐部来打钹儿、拉胡琴、排戏。

  杭州第一棉纺织印染厂摇纱女工沈桂凤正在盘算,春节前杀了年猪,除了自留几斤,其余全部卖给国家;鸡、鸭、蛋家里都有,社里还分了几条大鱼;剩下的时间,就全家人去看看电影。

  1961年除夕前夜,安吉县文化馆馆长邱正基回忆起1935年长征途中的“除夕”,那一天,全班14人行军六七十里,途中简单搭了个灶,把谷子放在锅里炒炒焦,用手搓出米,再放上一大锅水,加些番薯块,这才饱饱地吃上一顿年夜饭。
  1970年~1989年 从看革命电影到看春晚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国家经济好转,人们满怀革命豪情迎接伟大的70年代。

  从1972年开始,看革命电影、样板戏、越剧等,成为新年俗。这一年,由革命现代舞剧改编的彩色电影《白毛女》在全国各地城乡陆续上映。1974年,彩色故事片《火红的年代》等拍摄完成,革命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在上海上演。1978年,浙江昆剧团的《十五贯》于春节前夕在杭州重新上演。

  在乡村,知识青年正在进行一场改天换地的战斗。1978年初,衢县上宇公社都刘大队下乡知识青年朱茂水正在写家书。他已有4个春节没有回家过了,这个春节,大队要干完西干渠道支渠全部配套工程,正月初一那天还将举行开发黄土丘陵的誓师大会,让千年沉睡的荒山为祖国献粮。他在信中说:“妈妈,在农村过年,虽然文化生活不比城市好,但是热火朝天的战斗生活将是丰富多彩的,我的新春佳节一定会过得非常好。”

  之江大地,处处生机勃勃。1979年春节前夕,杭州无线电四厂老职工丁继生搬进了金祝附近的新楼房,一家五口,住一大套,三间寝室外加厨房厕所;杭州第一家修配服务商店在吴山路开张了,人们配一把钥匙,只需两三分钟;清水活鱼“跃”上年夜餐桌了,这得益于杭州市水产公司实行活鱼栈塘,春节前夕现捕现售。而在宁波,每个三口之家,春节可以买到30元左右的年货。

  70年代最后一个春节,在漫天瑞雪之后来到了。得知邓小平副总理前往美国正式访问,杭州学者侯虞钧回忆起那些年留学美国时在朋友家过春节,他期盼着中美人民间的友谊之门敞得更大,邀请他的朋友赫姆、伯尔梅斯特来杭州过一个团圆节。

  这样的期盼,在1981年春节前夕有了回应。美国白宫在当年2月3日发表了总统里根的贺电,向全世界的中国人祝贺春节,“我们期望看到一个呈现和平和繁荣昌盛的世界的到来”。

  到了80年代,改革春风吹拂祖国大地。在新的长征路上迈进,春节开始有了现代化的年味。

  温州利群塑料厂生产出一款“双龙牌”果盒,直径有35厘米,可分格装7种糖果和炒货。衢县工程塑料厂试制了一种塑料古式灯笼,一面世就成了农村串门访户随手携带或小孩玩耍的流行商品。萧山塑料厂生产的塑料暖水袋,形如热水袋,分红、绿、蓝三种,冬天可当暖水袋取暖,夏天可作解渴的盛水壶。

  还有手表,是当年春节农村婚礼的大件货。在富阳,农民最喜欢的样式有三种:一是上海产的“宝石花”、“钻石”、“金贝”牌手表;二是南京产的“钟山”牌和杭州产的“杭州”牌;三是女式表。可惜货源太少,小伙子们总是买不到。

  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这一年的春节,健身突然流行起来。在杭州,“诗人之路”长跑赛、职工篮球等级联赛、步枪和汽手枪射击比赛、冬泳赛等各类体育竞技比赛等一场接连一场,贯穿整个春节假期。

  1983年,彩色电视机开始走进家庭。在杭州市广播电视工业公司迎春展销会上,杭产西湖牌十四英寸彩色电视机首次亮相,这一每台试销价950元的高档品竟供不应求。一位工人模样的消费者,迫不及待地向营业员递上一份银行存折,说来不及等银行开门提取现金,就用存折买一台彩电吧。

  也是在这一年,春晚首次以直播形式在央视正式播出。边看春晚边吃年夜饭,成了新年俗。1986年春节前夕,六小龄童给远在浙江的父亲六龄童捎来一封家书,预告春节期间将连续播放12集《西游记》。他在信中写道:“美猴王可真不好当呀,但是为了千百万电视观众,我不能给他们留下太多的遗憾,我得尽一切努力。”

  如今,《西游记》依然是春节期间全国各大卫视重播次数最多的影视剧之一。“不留遗憾”的理想,注定会成就永不过时的经典之作。
  1990年~2009年 从唱卡拉OK到电话拜年

  1990年1月23日,离农历除夕只有3天了。清晨7时许,一辆大客车停在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大门前,静候着去北仑电厂建设工地过年的40多位职工家属。

  奔波的春节,奋斗的年。这一年,我省北仑、秦山、镇海三大工程一齐上马,为全省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10万千瓦,3个工地上有近2000名职工在加班加点。

  在杭州孩儿巷菜场,也有这样一群奔波的身影。为了赶上早市,采购员柴林杭和陈伟东在半夜赶去建德采购活鸡的路上,汽车不小心陷进泥里,他们脱下身上的棉大衣塞在车轮下。车子能发动了,结果半路又没油了。等找来汽油,把鸡拉回杭州,他们已经冻得说不出话了。

  所有的风尘仆仆,都融化在年的温暖里。到了1991年,卡拉OK走进春节生活。黄龙、华氏、杭州大厦星光、国际大厦骑士歌厅、花港、太和园、杭州酒家、天香楼等,纷纷经营起全民欢唱的业务。香港歌星谭咏麟的一首《卡拉永远OK》,久久飘荡在杭州大街小巷。

  这一年,在餐馆吃年夜饭开始流行起来。楼外楼推出的年夜饭有4个品种、10个套菜,有“2人世界宴”、“3人温馨宴”、“6人小康宴”、“10人欢乐宴”。在知味观,前一年只订出3桌的年夜饭,那年34桌全部订完。在国际大厦,可坐四百人的大餐厅和6个小包厢年前已全部订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1997年,爆竹声陆续退出城市春节。春节前夕,杭州市出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凤起路杭州钟厂对面出现了一块1米高的广告牌,上写“出售花炮”等字样,后被没收大炮仗700个及其他烟花一批。

  爆竹声落,电话铃响。同年,杭州市电信局决定,在春节期间对使用国际和国内长途电话的用户实行话费优惠。春节期间,拨打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电话,话费打八折,国内长途打五折。于是,电话拜年开始流行起来。

  世纪之交,人们进入“买买买”的节奏。杭州解百发起“岁末总动员”活动,日销售额达400多万元。百大推出“99新春大送礼”,商场里顾客摩肩接踵。超市更是百姓过节的热门去处,家友超市每天销售额高达200万元,收银台前排起长队。一位消费者说,如今过年,不怕东西买不到,就怕冲动消费买多了。

  春节的精彩,一年胜过一年。2002年,翠苑电影大世界赶在春节前开张,这是浙江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标准影院,3D立体电影厅首次出现在浙江。在服装店里,杭城几乎所有做唐装的店均无法再接受新订单了。

  这一年,磐安农民正在抢购一种新年货——地图。冷水镇箬坑村应军华买了3本地图册、一幅地图挂图。他说,他们兄弟3人在海南务工多年,明年准备闯荡大西北,先买本地图册了解下情况。有了地图,他们便能在地图上找到亲人所处的位置。近一个月来,当地书店共销出地图册200余本、地图挂图500多幅。

  开车回家过年的新年俗,是从2003年开始的。这一年,温州开通了高速公路,在江苏南京经商的温州商人陈佐锋当即买了辆轿车,除夕前夕一家三口开车回家。在北京国联汽车配件批发市场,10多个温州客商相约,一起去购买轿车开回温州过年。乐清商人陈仁春说,这几年不少温州老乡有钱了,买辆车回家过年既方便又气派。

  2006年的春节越来越国际化了。在杭州,文华社区配备了6台带视频的电脑,方便住户与海外亲友网上拜年。在温州,挪威的三文鱼、加拿大的象拔蚌、南非的鲍鱼、澳大利亚的龙虾……每天都有30吨左右“虾兵蟹将”,从全球各国转道“空降”温州。

  2008年春节来得有些惊心动魄。极端雨雪天气,切断了年的进程。在磐安县安文镇羊山头村,抢修队员陈汝山正在杆顶作业,爱人打来电话,他说:“你问我在哪里?啊!我在电线杆上呢!你说我在电线杆上过大年有意义,舍小家为大家,是个男子汉!老婆你真有水平。小心一点?知道知道!挂了啊……”

  祥和过年的背后,总有人在负重前行。
  2010年~2019年 春运人次从2.3亿到29.7亿

  时代阔步向前,新中国的春节越来越隆重了。跋涉千山万水,过年便是回家。

  春晚逐渐成为充满时代感的新年画。2010年,省级卫视开始进军春晚舞台,浙江卫视砸入6000万元大贺岁,这个数字是元旦跨年晚会的20倍。

  2011年,快递小哥开始走进春节生活。体育场路的山东快递员宋哥,每天早上6时起床,晚上9时许才回家,每个月收入多了2000元。快递是个体力活,宋哥打算再做几年就回老家了,首选计划是在老家开个小超市。

  这一年,全国春运运送旅客2.3亿人次。浙江大学2008级人文试验班叶沈俏为父母拍了张照片,这是父母一年中唯一能相聚的日子,一个洗衣服,一个洗菜;一个烧饭,一个烧火;两人一帮一合,家里终于有了热腾腾的味道。

  2012年,越来越多的外地工人选择骑摩托车返乡过年。320国道上常山县招贤镇高埂村临时搭建的屋棚,被摩托车队当作由浙入赣的最后一站。为赶回老家吃年夜饭,在台州打工的李顺国凌晨2时就起床出发,双手一直没离开车把手,一路上风吹雨淋,手指冻得直不起来了。志愿者端上盆热水,他的手立刻暖了。

  2014年,活鸡开始退出菜市场。春节前夕,受H7N9禽流感影响,杭州痛下决心关闭活禽交易。高档会所也开始退隐。西湖景区的30家高档会所陆续向大众开放,“西湖会”更名为“开心茶馆”,龙井茶18元一杯,茶食8元一份,家常菜15元起。

  不过,这个春节最热闹的主角是网约车。春节是出行高峰期,支付宝绑定快的,微信联手滴滴,各自吆喝着补贴返现。两家软件公司不仅对司机有奖励,乘客打的每单也可获10元奖励。在滴滴南下、快的北伐后快速铺路全国,我们看到一场打车软件烧钱大戏进入肉搏阶段。

  2015年,全国春运超过28亿人次,相当于超过全球1/3的人口,在短短40天内集体迁移。

  乡村春晚,开始成为春节新图景。2016年,在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航民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首次开演,来自平原、水乡、海岛、山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朋友纷纷献上他们的拿手节目。这台村晚在余姚和乐清设立了分会场,三地以卫星连线的形式进行互动。这一年,我省建成3400多家农村文化礼堂。

  2016年,G20峰会首次来到中国,来到杭州。祖国在日益强大,激发了人们的奋斗热情。春节前夕,在城市一些重点工程建设工地上,劳动者仍在热火朝天地奋斗着。41岁的安徽工人朱元宝在27层工地楼顶拍下心愿照。来杭州打工10多年,看着一幢幢充满国际范儿的大楼在手中升起,他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网络上,在美团大众点评推出的新版“年味地图”上,东坡肉登上“杭州当下最火的菜”榜首,引发超过19万人探讨“哪家东坡肉最好吃”。夜晚,杭州全城的景观灯都亮起来了。

  2017年春运,浙江共运送旅客1.44亿人次。在春运最热闹的杭州火车东站内,一对坚守春运一线的年轻人情定终身。虽然同在客运一班,对客运员王希、检票员方柳懿来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也许是我在寒风凛冽的站台奔走,你在人流如织的候车大厅穿梭。

  2018年春节,我们选择了一位老人的回忆。80岁的王成富说,7岁那年,年夜饭是手里捧的一碗不冷不热的胡萝卜汤;18岁时,年夜饭是屋檐下望眼欲穿的腊肉;30岁左右,年夜饭是灶台上冒着热气的鸡鸭鱼肉;到了55岁,年夜饭是酒店餐桌上丰盛的山珍海味;今年的年夜饭又有了新花样,孙女前阵子已在网上订好外卖。这一年,春运40天,全国旅客发送量约29.7亿人次。

  一年复一年,时间走到2019年。此刻,我们逐步进入春节时间。离己亥新春,还剩下四天。春节的时代变迁,每年都在发生,每年都有新变化。不论是记录,还是被记录,它们都真实且深刻地留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家国记忆里。“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春节,从来就意味着回家过年。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祝福每一个读者的新春!

  (参考资料:1949年~2019年《浙江日报》)

标签: 春节;浙江;年夜饭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