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打造“湖州365,天天在服务”品牌
2019年02月25日 06:24:50 来源: 浙江在线 马晓晖 编辑 江于夫

  新年伊始,省委迅速部署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在全省上下推动形成了深入一线摸实情、集中精力破难题、凝心聚力促发展的浓厚氛围。近段时间来,我多次带队赴区(县)部分乡镇(街道)、村(社区)和企业走访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听取诉求反映、征求意见建议,积极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以实施“365”工作举措为主要框架的“三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向全社会传递“湖州365,天天在服务”的鲜明导向,着力推动“三服务”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

  一、沉到一线察实情、办实事

  按照“奔着问题去,坚持效果导向、群众满意导向,不为办不好找理由、多为办得好想办法”的原则,我们深入企业、群众、基层排摸问题,共收集到涉及企业贷款融资、土地要素保障、技术工人招引、社区办公用房保障、集体经济增收等方面的问题25个,其中10个问题在现场立即协调解决,其余问题带回来,逐一明确解决办法。

  1、进企业“问难帮困稳增长”。我们先后到珍贝羊绒、贝盛控股、振兴阿祥、德玛克等15家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走访,查看项目推进情况,询问企业经营状况,向企业宣传减负“35”条政策,帮助协调解决了一批难题。如某企业反映融资难,我当即向企业推介“绿贷通”银企对接平台,并要求市金融办上门服务,只用3天时间就联系长兴农商行落实了500万元授信。另有一家企业反映招引技工长期存在困难,我要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做好对接,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培训高技能工人。

  2、访群众“问政惠民补短板”。我们深入织里镇晓河村、东湾兜社区、浒井港滨湖公园等地走访调研,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问冷暖、访民情、听建议,收集到大量第一手资料。比如,有群众反映,到医院看病挂号排队的问题已有所缓解,但化验检查排队情况仍较突出;还有群众反映,市区小学去年底开始实行学生放学后托管制服务,这本是件好事,但由于托管时间过短,好事没起到最佳效果。这些群众反映的日常小事,为我们改进民生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3、入村社“问需强基增活力”。到湖州工作一年间,我已跑遍全市所有45个乡镇、25个街道和5个具有乡镇(街道)相关职能的开发平台。每次到基层调研,都尽量到村和社区与基层干部交流谈心,也切身感受到基层工作的不容易。比如,最近有社区反映办公用房短缺问题,也有社区负责人反映社区留不住年轻人,还有几个偏远村反映集体经济增收难的问题。这些问题,我都一一记录下来,带回来继续研究。

  二、刨根问底找原因、查不足

  在大走访中,我也特意征求了企业、群众、基层对党委政府开展服务的看法。大家普遍反映,这两年我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有效促进了机关服务效率大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持续增强,但在具体实践中,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突出表现在“四个不够”上:

  1、领导联系有时仍不够紧密。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领导联系制度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很有帮助,但联系的紧密度还有待加强,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首先是覆盖面不够广,对中小微企业和小微产业园、众创空间联系得相对比较少;其次是有的联系领导平常到企业走动不多,一般“大呼隆”地走走,企业缺乏“亲近感”。

  2、政策入企还显不够畅通。有企业表示,这几年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惠企政策不少,但具体到企业,能不能充分享受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一方面,这些涉企政策大多设置了前置条件,而现实中企业能够完全符合要求的并不多;另一方面,一些政策文件内容比较繁杂,又没有统一的涉企政策服务平台,企业往往需要花大量精力来研究政策细则,导致许多中小微企业争取政策优惠的积极性不高。

  3、服务方式还不够多元。一位长期关注政府服务的专家表示,做好“三服务”要讲究方式方法,用好各种载体手段,特别是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该在“三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湖州在全国首创“绿贷通”银企对接平台,就很好地解决了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这一做法完全可以复制嫁接到中介服务管理、人才引进培养、知识产权交易、设备共用共享等其他领域。

  4、群众监督还不够有力。有基层干部建议,要推动“三服务”工作上水平,群众监督也是重要一环。比如,这几年在窗口单位利用电子系统开展的“办事满意度评价”做法,就对窗口单位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促进作用,其他领域也可以借鉴,要将群众评议作为考核机关部门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三、对症下药强实招、建机制

  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结合群众诉求反映,我们研究提出“365”工作举措框架,既是向社会传递“湖州365,天天在服务”的强烈信号,也是通过三张清单、六项重点、五大载体的实施来推动“三服务”工作走深走细走实,从制度层面、体系层面推动湖州服务环境整体提升。

  1、理清“三张清单”。一是全面的“问题清单”。3月底前完成5757家“四上”企业、261家农业龙头企业、15个特色小镇、48个小微企业园、115个众创空间、1192个村(社区)走访全覆盖,并逐步延伸到中小微企业,按照现场解决、带回来由部门研究解决、需市领导协调解决三类进行分类管理,梳理形成详细的问题清单。二是明确的“责任清单”。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确保每个问题都有人抓有人管。三是精准的“落实清单”。明确问题解决的途径、办法和举措,实行挂牌销号、跟踪问效,确保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应。

  2、突出“六项重点”。一是降本减负稳增长。用足用好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一企一策做好政策辅导,帮助企业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红利,确保今年再减负100亿元以上。二是落地达产扩投资。推广“标准地+承诺制”等有效做法,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达产。三是要素保障优环境。统筹打好“五未”土地处置、差别化用电用水用气等组合拳,全面落实“1+N”人才新政,着力破解企业在人才、资金、土地等方面的要素需求难题。四是补短治疾惠民生。从老百姓天天有感的“日常小事”抓起,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出行等民生领域重点难点问题。五是减压松绑活基层。研究制定督查考核、创建评比等备案制,清理整顿涉村涉企事项“七多”问题,让基层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推动发展上。六是强村增收壮实力。积极推广“强村十法”,力争年底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欠发达村。

  3、构建“五大载体”。一是涉企政策“云平台”。利用湖州“数字大脑”,打造集政策权威发布、网上申请办理、政策需求收集于一体的涉企政策“云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破解政策入企难、企业享受难的问题。二是金融助企“绿贷通”。深入抓好“绿贷通”银企对接平台建设,完善“机构+产品+服务+评估”运作机制,力争到今年底通过“绿贷通”获得银行授信累计超1000亿元。三是中介服务“大市场”。搭建全市统一的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和信用管理平台,为企业和中介机构提供精准服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四是社情民意“直通车”。发挥“12345”政府阳光热线主渠道作用,打造集民情收集、分析研判、结果应用、评价监督于一体的社情民意热线平台。五是党群连心“服务圈”。高标准打造各领域党群服务中心,重点推进解决100个城市社区办公用房“狭小老旧”问题,打造“8分钟”党员群众服务圈。

  4、健全保障机制。一是搭建展示平台让群众“看”,定期发布湖州“三服务”指数。二是开展媒体问政让群众“考”。组建市民观察团,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群众来当考官,各级领导干部当考生,全面检验“三服务”成果。三是坚持典型引路让群众“评”。市级层面每季度召开一次“三服务”工作交流会,亮晒成绩、比拼成效,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每两个月评选一次“服务之星”。四是强化跟踪让群众“督”。将“三服务”工作纳入市对区县、部门年度综合考核,督查、统计等部门对各地各部门落实问题清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问题解决到位。

  【作者为中共湖州市委书记】

标签: 三服务;湖州;社区;走访;群众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