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思政星课堂”的星光,来自思政老师的激情
2019年04月22日 06:23:02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浙江在线4月22日讯 思政之星,闪耀如光。那么育德教人的思政课老师的星光,从何而来?

  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邓泽球教授,是高校里有名的“富有激情”的思政课老师。从教已快35年的邓教授,收到最多的评价就是:用心投入,激情活力。

  到计量大学后,他讲过19门课,每年都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有时甚至每周20多节课,近1000学时,超过基本要求近3倍。

  年过半百,仍然如同一位“追风少年”。每次花十几个小时备课,提前30分钟到教室做准备,他把每一堂课都当成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他告诉记者,刚进大学当老师的时候,他和学生差不多大,如今他的年纪已经比学生的父母还大,但是很多学生依然亲切地叫他“球哥”。

  “我的激情和活力,来自台下同学们的反馈,他们的关注和鼓励让我有热情上课,我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

  这份热情从未熄灭,因为它始于少年时代的理想。

  1980年,16岁的邓泽球以地区文科第一名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当时我在中学里的成绩很好,很多老师劝我考理科。但是我特别喜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我当时的理想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研究解决社会问题,15岁那年就决定报考人大哲学专业。”

  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任教,逐渐发现学习的意义更在于“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

  “我很重要,我在努力,我能成功。”这是邓泽球在其任教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送给同学们的一句话。在每堂课开讲前,他都会与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以求共勉。

  课堂上,他总喜欢脱稿讲授,并适时邀请同学上讲台与之互动,鼓励同学敢于上台,勇于开口。他的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样比较抽象的课程,理论结合实际才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方法。”邓泽球老师说。

  比如,为同学解读马克思的人生的时候,邓泽球教授会讲解马克思17岁时写下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从家庭条件来看,马克思完全可以成为‘高富帅’,但他17岁就在思考人类的幸福,表达为人类服务的理想。”

  除了课堂上的交流,邓泽球还常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聊学习、思想、感情、生活和工作上的问题,帮助学生规划学业、职业和人生。

  “思政课不是讲空话套话,老师对所传授的思想,要真学、真信、真用。”邓泽球说,“我对学生们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还不到30岁。这篇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并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更主要的是人类社会生活过去的历史、现在的实践和未来的理想。”

标签: 老师;学生;马克思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