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70年初心不改勇当国企改革发展排头兵 有一种红叫“浙建红”
2019年06月28日 05:57:16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吴妙丽 施力维 通讯员 玄兆达 刘胜波

  浙江在线6月28日讯 今年7月11日,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文内简称浙建)将迎来70岁生日。

  从1949年成立之初“几袋米”的资产投入,到如今年营业收入、产值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从最传统的建筑建造到集“投融建管运”于一体、产业链完整、专业门类齐全、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大型建设投资集团——浙江的第一家省属国有企业,如今在国企改革发展中,仍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

  创业70年,历久弥新。人们不禁想了解,其内生动力究竟是什么?

  勇于担当

  传承红色基因

  在嘉兴秀洲的小镇王江泾,有一条看得见风景的网红绿道。一路前行,古运河、水景公园、生态湖泊,江南景致尽收眼底。

  访问居民、修正设计、参与施工……这条全长6.3公里的通道,浙建王江泾小城镇综合整治项目负责人汪红卫,已记不清走过多少遍了。“我们将通过这条绿道的建设,将小镇的一颗颗‘珍珠’串起来,打造成一根‘项链’,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他说。

  这是浙建创建的31个省级样板项目之一。2017年以来,该集团共投建了109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CshKHV0VCtSAc49rAAJS9Hc8bnI249.jpg

德清县舞阳街道——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省级样板。

  5月28日,浙建美丽乡村投资建设公司正式成立。“要做就做精品。美丽中国看浙江,浙江建设看浙建。”该公司董事长丁卫星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公司将全面参与省内外乡村振兴战略市场的拓展,以设计为引领、专业化施工为核心,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浙建模式”。

  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作为浙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有建筑企业集团,浙建始终心系大局,紧紧跟随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助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

  回望70年历程,无论是上世纪50年代杭钢、衢化等工业企业的建设,六七十年代的31个对外经援项目,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型城镇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五水共治”、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无论是抗台救灾、四川灾后重建、援疆援藏等省委省政府交办的急难险重任务,还是杭州火车东站、G20峰会工程、乌镇国际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浙江音乐学院等国家和浙江重点重大工程建设,处处都能看到浙建人冲锋在前的身影。

  关键时候凸显担当。浙建的身体里本就流淌着军人忠诚奉献的红色血液,红色就是浙建的底色。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21军解放杭州,7月11日即奉命以部分工程兵部队为班底,筹组浙江建筑公司。此后,历经浙江省城市建设局、浙江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等15次变革。2016年3月28日,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正式更名为“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原来,有一种红,叫“浙建红”。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成就了浙建商海搏击的一个个辉煌。

  改革创新

  弄潮国际市场

  论行业地位,与新中国同龄的浙建如今非同小可:2018年位居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第87位(位列全国省级建筑总公司第1位)、中国承包商80强第9位、浙江百强企业第29位,连续多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净资产收益率连续多年在省属企业中名列前茅。

  在缺少政府增量资本投入,没有相对垄断性资源,也没有专属经营权的情况下,浙建凭啥能在充分竞争的建筑业市场脱颖而出?

  这背后是红色基因铸就的敢拼搏、有担当的铁军品质,更是不断改革创新炼成的核心竞争力。

  近日,浙建旗下的浙江省建设机械集团总工程师金鹤翔,正忙着为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的中国工程技术展览会做准备。在他的办公桌上,一个落地双平臂电力抱杆模型特别引人注目。这款自主研发、世界领先、抗50年一遇台风的1260吨·米超大型电力抱杆,来自于呕心沥血的技术创新。

  舟山海岛上300多米的高空,日常风力达7级至8级,要将30吨重的吊件精准、安全地放进一圈直径只有几厘米的螺栓孔,难度可想而知。“高度每往上1米,树塔的困难就成倍增加。”金鹤翔和他的团队,通过联动多个科研部门,将380米高的世界第一输电高塔稳稳地立在了东海之滨。

  该技术在菲律宾这样的“一带一路”沿线岛国,运用前景极为广阔。近年来,围绕各种市场痛点,浙建在建筑工业化、智慧建造配套、深大地下空间、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超高层建筑、工程装备、轨道交通等领域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CshKHl0VCtOAfCxOAAF_UXsQj_U460.jpg

浙建承建的浙江音乐学院,荣获2016年鲁班奖。

  目前,浙建已拥有包括3项国际领先、3项国际先进的191项核心技术。人们印象中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建筑业,正源源不断地引入新的科技活力。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热点。眼下,浙建德清建筑工业化基地正加紧生产专供亚运村项目的装配式构件。浙建积极引领浙江装配式建筑发展,已在省内外布局10多个建筑工业化基地,主编、参编17项国家级或省级标准。其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和物联网的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示范项目,刚于6月14日通过验收。“BIM和基于物联网的装配建造技术,再加上自主研发的建筑机器人,未来浙建造房子比搭积木还要高效、智能、绿色。”浙江省建工工程研究院院长金睿表示。

CshKHV0VCtOAZ7VFAA4XM4gnAOM640.jpg

东海之滨,浙建承建的目前世界最高的1260吨·米电力抱杆。

  创新的活力,最终来源于改革的推动力。在浙江的国企改革中,浙建身兼数个“第一”:浙江最早进入市场经济的国有企业,第一家由政府部门整体转制的国有企业,第一家开始试点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

  今年4月,浙建拟借壳多喜爱上市,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这个举动,被认为是浙建落实“凤凰计划”的重要一步,而未来浙建将在模式转型上加快步伐,打造数字驱动型的建筑集团。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随着形势变化,传统的发展模式、盈利模式,将是制约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症结所在。”浙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德法说,时不我待,浙建不断推动经营模式、市场模式、生产方式转型,增强发展新动能。

  基建投资和建筑工业化,是目前浙建重点培育的板块。它通过构建EPC(工程总承包)、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浙建模式”,稳步提升主业,新模式业务占比提升到25%以上,基础设施业务比重提升至15%以上。

  在改革创新的推动下,浙建弄潮海内外,参与全球竞争。目前,浙建海外人的足迹已遍布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以阿尔及利亚为中心的北非市场、以香港为中心的东南亚市场这两大百亿市场,累计合同额突破100亿美元,营业额突破60亿美元,承接海外项目超过500个,2018年被评为浙江省十佳国际投资企业。

  党建铸魂

  培育大国工匠

  一片艳阳下,工程机械往来穿梭,浙建阿尔及利亚分公司副总经理舒春文,正在施工现场忙碌安排工作。这里是浙建今年4月在当地拿下的2000套住宅新项目。

  舒春文经常向新来的年轻人讲述当年6人团队的创业故事。2003年初到此地时,他们水土不服,思乡心切。从中国带来的丝瓜种子,仅结出一根不足拇指大的丝瓜,但它却是当时6名拓疆者的珍馐佳肴。

  16年过去,当初播下的种子已经茁壮成长,开枝散叶。如今,浙建在50余家在阿中资企业中名列前茅,树起了“铁军”的旗帜。

  浙建铁军有着高度凝聚力和进取心,是因为有“根”和“魂”。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就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也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我们要求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哪里有职工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浙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目前,集团已对全部800多个在建工程项目,实现党组织建设全覆盖,“项目长制”、浙建党员先锋工程等做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CshKHl0VCtOAAn4UAAMVP3EiIqM233.jpg

跟着项目建在青藏高原上的党支部。

  党员不仅要身先士卒参与项目建设,更要做好沟通,化解群众、同事的心结。每月10日,是浙建的“建筑工人沟通日”,这项举措至今已经坚持了12年。集团的党员干部,会深入工地与工友谈心聊天,并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现在时不时下雨,我们的衣服都晒不干,能不能帮忙解决?”6月10日,在杭州城西某工地的施工现场,有工友向项目支部书记提出了这个烦心事。经过讨论,项目部决定开辟一间专用的烘衣房,“工人身上是干的,心里才是暖的。”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沈德法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建议取消‘农民工’字眼,以‘建筑工人’代替”,这个建议得到住建部明文采纳。从去年开始,浙建就不再有 “农民工”之称,而是“建筑工人”。这不只是改个名,更是对广大工友的尊重,也显示了浙建着力培育“大国工匠”,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雄心。

  浙建还努力为每个从事基础工种的建筑工人,提供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浙建的每个项目工地,都设有建筑工人学校。项目组每月固定时间,邀请工匠大师教授专业技术,帮助一线工人提高职业技能;鼓励和支持员工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若参赛获奖,企业还会帮其成立工匠工作室,开展“传帮带”。

  潘小健,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建筑工人。17年来,他只专注一件事——扎钢筋。以身边同事为师,从钢筋设备的使用,到学习钢筋翻样、绑扎技术,再到掌握不同型号钢筋的弯曲规律和角度参数,潘小健一步步稳扎稳打,2018年11月一举获得中国技能大赛钢筋工职工组冠军。如今集团海外急难险重的项目,总活跃着他的身影。

  2018年,浙建启动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提出到2022年底,培育10名具有行业领军水平的匠领,百名具有高超技艺和技能传承能力的匠师,千名技艺精湛、能克难攻坚的匠才,万名具有一定技艺和技能传承能力的匠星,形成完整的人才培育体系。

  “喧嚣随夜色歇息了,工地没有因夜幕而沉睡。我们送走了辛劳的白天,又迎来了灯光白昼。继续自己的步伐,奔波在夜的征程……”潘小健喜欢用诗歌记录工地生活。正因为有一根根像他这样有血有肉的“钢筋”,才支撑起浙建等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明天。

  【深一度

  老国企的 新作为

  ——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蒋兆康

  一家建筑业企业走过70个年头,能取得中国企业500强、浙江省百强企业、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第87位等令人瞩目的成绩,实属不易。拥有国企属性的浙建,能在建筑业这一市场开放、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特别是在长三角这片民营经济发达、民营建筑企业数量和实力均名列全国前茅的区域,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迈入新常态,建筑业已告别过去简单粗放的增长模式。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放缓,“项目少、找活难、利润低”更是当下建筑业企业面临的严峻现实;另一方面,PPI(生产价格指数)处于高位震荡,资源成本增加,通过低价中标的项目,成本居高不下,上游压力传递到建筑业。

  面对行业现状,浙建具备的3个显著特征,或是企业应对和破解当前和未来发展难题的优势。

  属性上,突出一个“红”字。作为省属国企,与共和国同龄,这在省内乃至全国都屈指可数。“红”是与生俱来的色彩,在扛鼎基建、对外援建、抗震救灾、援疆援藏、美丽乡村建设中,所积累的精神财富和品牌效应,锻炼和培养的敢拼敢打敢奉献的浙建铁军,正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在浙江“四大建设”以及PPP等项目中,“红”的优势,也体现在与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中。当很多企业还在为拿项目发愁时,浙建已锁定后续发展的业务板块。

  业务上,突出一个“全”字。当今和未来的建筑业发展环境,要求企业或大而全,或小而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建筑工业化的导向,必将淘汰一批低质量的企业。浙建创立以来,一直深耕主业,并不断向行业上下游延伸。在建筑施工、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工业制造及工程服务业领域不断建树。投资、设计、建设、制造、运营全过程服务,已使企业成为行业中的全能选手,抗风险和促发展能力全面成型。

  格局上,突出一个“大”字。全球的眼光就能看到全球的生意格局。在行业企业谋求省外市场开拓时,浙建已成为浙江省十佳国际投资企业。从施工总承包到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转让)及EPC(工程总承包)、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从超深地下空间、复杂空间架构到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大格局运营模式下,增强的是核心竞争力。最近,浙建正全力推进重组上市工作,这将给企业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这些老国企的新作为,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和启示。

  (本文图片均由浙建提供)

标签: 浙建集团;国企;党建;排头兵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zjxw/201906/W020190628318529643388.jpg

70年初心不改勇当国企改革发展排头兵 有一种红叫“浙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