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今年前五月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领跑东部
浙江经济为何一马当先
2019年07月04日 05:57:49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刘刚 陈文文 夏丹

  浙江在线7月4日讯(记者 刘刚 陈文文 夏丹)“所有春天里盛开的花朵,都在冬天里预埋了种子。”

  如果说,关山重重的2019年是大考之年的话,那么,今年1月至5月,浙江经济的“登山成绩”是让人惊喜的——

  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浙江在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上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以及沿海主要经济大省,可谓一马当先!

  挑战中的跨越方见不凡,困难中的突破才是真功。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浙江省委、省政府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相继推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招”、31项举措,扎实开展“三服务”活动,打出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一系列扎实举措,让浙江企业家信心倍增、民营经济茁壮成长、增长动能加速迭代、“双创”活力不断迸发,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看贡献

  ——对全国发展支撑更大

  1月至5月,浙江出口同比增长8.4%,这一增速不仅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3个百分点,也显著高于其他主要出口大省。今年前5个月,浙江占全国出口份额继续提升,达到13.3%,稳居全国第三。进出口并表后的浙江外贸增速位居沿海主要省市首位,占全国的9.7%。

  是什么让浙江能够站在中国出口的C位?毋庸讳言,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企业为规避贸易风险抢出口的因素。但细究后不难发现,推动浙江出口为全国作出更多贡献的,源于一种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它是浙江企业迎难而上的主动作为,是不断推进的市场多元化,是对“一带一路”市场的深耕精耕。据统计,前5个月,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欧盟、对东盟出口增长都达到了两位数。

  在全国经济增长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还不仅仅是浙江的出口。

  再看工业生产增速:前5个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也高于沿海主要经济大省。

  服务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手。今年前4个月,浙江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6%,远高于全国的9.8%,5月浙江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处于扩张区间。

  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两驾马车:前5个月,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5%,高于全国的5.6%,在沿海经济大省中仅略低于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高于全国平均,也高于江苏、山东和广东。

  还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5个月,浙江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5%,远高于全国平均和沿海主要经济大省。

  比较完上述主要经济指标,结论也就自然清晰了: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格局中,浙江正处于全面领跑态势,正在为全国发展大局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看引擎

  ——增长动能加速迭代

  增长不难,难的是坚持高质量增长。在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增长的新阶段,这是一种发展自律,也是一种发展共识。

  始终坚持用高质量发展的尺子去衡量发展,这是近年来贯穿浙江经济增长全过程的一种自觉。而从质量维度来审视,今年以来的浙江经济增长质地可以用“成色更足”来形容。

  “成色更足”,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新产品更多了。今年前5个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13.5%,新产品产值率为35.1%,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轨道车辆、光纤、新能源汽车、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产品产量更是高速增长。

  “成色更足”,背后实质是引擎之变,是经济增长动能的加速迭代。今年前5个月,在八大万亿产业中,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2%,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1.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个百分点。而且,这不是一种即时的状态,更是一种日趋显著的趋势。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年来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

  在浙江,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的意义是穿透性的、全局性的。熟悉浙江经济的观察人士都注意到,在近年浙江经济发展中,数字经济越来越不是一种独立存在,而是一种全面铺展开来的“催化剂”。随着数字经济的渗透、穿透,“云”上银行、无人超市、互联网医院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浙江大量涌现。

  今年是5G应用元年,浙江抢抓5G机遇的动作之快引人瞩目。5月28日,首批32个项目入驻杭州5G创新园;均胜电子、新凤鸣等一批浙江行业龙头企业率先“接入”5G;乌镇打造首个5G示范小镇……

  浙江增长引擎正在嬗变,还有一点表现是至关重要的。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盛世豪告诉记者:“来自全球的高端科创要素正在浙江加速集聚。”

  6月底,阿里巴巴倡议成立的罗汉堂,一口气邀来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与马云论剑西湖,畅谈新经济新发展。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会发现,在浙江,像这样的高大上场面正变得越来越多。从西湖大学到之江实验室,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到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从浙江海创园到民企院士专家工作站,高端科创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浙江集聚。对致力于创新驱动的浙江经济而言,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看活力

  ——民营经济更香、更壮

  “浙江要把民营企业家搞得香香的,把民营经济做得壮壮的。”去年省委书记车俊在与民营企业家座谈时讲了这番话,让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上的坚定决心和态度。

  观察浙江经济,必看民营经济。浙江民营经济也一直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风向标。面对今年的严峻复杂形势,浙江民营经济的状态又如何呢?

  不妨看一组数据:今年1月至5月,在浙江新设企业中,民营企业为18.5万家,同比增长4.9%,占93.9%;规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比规上工业高出1.9%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61.1%;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5%,占投资的64.6%;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10.2%,占全省出口的78.7%。

  数据是抽象的,也是可感的、温暖的。它清楚地传递出这样的信号:浙江民营经济保持着难得的稳健向上的成长态势。

  “通常把民间投资增长看作民营企业对经济发展信心的表现。”省统计局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全省民间投资占比始终保持在64%以上。1月到5月,全省民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4%,高于制造业平均投资增速2.7个百分点。“这说明企业家的信心在回归。”这位专家说。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浙江民企的信心从哪里来?答案是:既来自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看好,也来自浙江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来自浙江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真心呵护和真诚帮助。

  去年,浙江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招”等精准举措。今年1月,浙江又出台31项举措,从创新土地出让方式等10个方面提出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的具体举措。最近,浙江印发《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行动方案》,企业开办费用预计将下降20%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将实现“零成本”开办……如此执着优化营商环境,怎能不让民营企业家信心倍增呢?

  信心是阳光,信心是雨露。信心坚定了,从不畏惧前行的浙江民营经济,自然会结出克难攻坚、迎难而上的高质量增长硕果。

  做饮料的娃哈哈成为智能制造专家,做电梯部件的西子联合控股公司成为空客、波音等五大航空巨头的供应商,生产洗涤剂的传化集团成为现代物流专家,靠贴牌加工起家的安吉“永艺椅业”让国际巨头掏出专利使用费……这一大批不断展现出全新发展品质和气质的浙江民营企业,不正是浙江民营经济变得更香、更壮的生动写照吗?

  看改革

  ——自己逼自己不断加码

  5月13日,浙江公布了2019年第一批减负降本政策。据测算,这批政策今年可以为浙江企业减负1303亿元。

  很多人不知道,这是自去年10月出台第四批减负降本政策之后,浙江自我加压主动出台的又一批减负降本政策。2016年至今,率先减负降本的浙江,已先后制订出台了一个行动方案和5个企业减负降本政策文件,共140条减负措施,累计为企业降低各类负担和成本4245亿元。

  特别要指出的是,浙江的减负降本不仅是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更是自我加码——千方百计挖掘省级范畴内的减负空间,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停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减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差别化减免土地使用税、下调工会费、扩大电力直接交易等减负措施。

  难就难在自己逼自己。减负降本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实质上是政府对自身的倒逼。这样的事为什么浙江越做越起劲呢?

  一组数据可以回答这个疑问:

  ——今年前5个月,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实现了连续11个月回升,且创下2017年11月以来最高增速。民间项目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等重点领域均保持高位增长。同时,浙江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9%,比全国高2.2个百分点。

  ——今年1月至5月,浙江规上工业企业数达43111家,比2018年底净增2525家。这是多年未有的现象。

  投资意味着信心,是企业用脚投票。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19年,是什么让如此多中外企业为浙江投下信任票?“浙江的投资环境是真的好!各级党委、政府是真心真意、想尽办法在为企业发展优化服务。”浙江泛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长胜如是说。

  1月2日,2019年首个工作日,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等带队分赴全省各地,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他们进企业、看项目、走村居、访人才,为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加油鼓劲,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此后,各部门、各地纷纷深入基层开展“三服务”,一大批矛盾、问题被发现、改进、解决。

  “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今年,浙江又提出“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开通网上办理”、“推动多评合一、结果互认”、“全面实施‘标准地’制度”、“力争实现企业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90天’”等一系列致力于改善营商环境的新目标。

  自己逼自己,逼出来的是规范、良性而又充满活力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以来,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市场是理解浙江经济传奇的一把钥匙。这种认识并不错,但并不是全部。实际上,浙江经济崛起的过程,也是政府与市场关系建构、完善的过程,通过自我倒逼式的改革,浙江不断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规范互动机制,激发市场活力。这,就是理解浙江发展的另一把“关键之钥”。

  风浪依旧,险峻依旧,但,未来已来。

  就在不久前,全国“双创周”主场活动在杭州开场。短短7天里,超过4万人怀揣梦想,打卡梦想小镇。在全球经济寻找复苏之策的时候,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向世界展现了自信和活力。

  正是这种自信和活力,让浙江迎难而上,取得领先全国、领跑东部的好成绩;面向未来,也必将是这种自信和活力,鼓舞浙江直面更大的挑战,攀越更险的山峰。

  加油,浙江!

标签: 浙江;民营经济;减负;数字经济;民营企业 责任编辑: 余金叶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zjxw/201907/W020190704299497077419.png

浙江经济为何一马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