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青苗“扎根”之旅 下沉一年间,遂昌138名年轻干部变得更懂乡村
2019年07月16日 06:31:1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肖淙文 县委报道组 肖靓 程航

  柘岱口乡青年干部(左一)进村勘察项目建设现场。

  浙江在线7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肖淙文 县委报道组 肖靓 程航)26岁的村第一书记、24岁的村委会主任助理、29岁的项目顾问……遂昌农村,活跃着一批年轻人。去年夏天开始,该县乡镇一级的138名年轻干部以到村任职、全日驻村、领办项目等多种形式,集体“扎根”到乡村。

  理想很丰满——乡村要振兴,年轻人是活力所在,也代表着未来,发掘并培养本地年轻人才,鼓励并引进四面八方的有志青年,乡村振兴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现实也颇具挑战——从案头到田头,这些年轻人中有的不会说本地方言,有的甚至从未体验过农村生活。到了乡村,他们面临的是工作能力、服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全方位的考验。

  一年了,这些年轻人收获着欢喜、焦虑的经历,也有满满成就感和“压力山大”的体验。在他们的故事里,乡村有了变化,他们自身也在改变;这些故事更发人思考:乡村振兴,年轻人也需要展现才华的平台,如何让发展中的农村与想干事的青年形成良性互动?

  真正的乡村,到底是啥模样

  自从2017年7月大学毕业考入高坪乡做农业技术员,1995年出生的华凌杰与农村工作打交道已有两年。但在他的感知里,直到去年6月,他才踏实地踩到脚下的土地上,真正开始认识眼前的乡村。“以前的大部分认知都来自报表和台账,只能从一堆数据里窥视碎片化的乡村模样。”

  大柘镇的青年干部林越有同样的困惑。今年26岁的她在初到乡镇时,曾负责贫困户帮扶和美丽乡村建设,每日走村入户的日子虽辛苦但充满成就感。她一度认为,自己能实现到村里“沾沾泥土气”的情怀。但调入党政办公室后,女干部不再安排驻村,林越像被束住了手脚,满心的抱负和想法难以施展。

  整日在电脑前忙忙碌碌,却很少有机会真正扎下去为村民办点实事,这是不少初入乡镇的青年干部的常态。从乡镇到乡村,基层工作看似无缝衔接,却成了他们难以跨越的距离。

  “这就是我想从事的事业吗?”有时回顾一天的工作,华凌杰会扪心自问,但答案多数时候是茫然的。为此他甚至跟高坪乡党委书记林庆雄红过脸:“我不想做这些冗杂的材料和报表,它们没法改变农村的样貌。”

  “我们老一辈的乡镇干部不会去想这些事,上面布置什么就做什么。但这些90后不一样。”面对华凌杰的咄咄逼人的质问,林庆雄没有批评,反而觉得这样的质疑和思考,是乡村发展需要的。“我们常常遗憾乡村缺年轻人,这回他们真的来了,到底要怎样为他们搭建平台激发潜能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有收获?”这些问题林庆雄也在思考。

  去年6月,为了解答乡镇年轻干部和“老乡镇”们的困惑,解决年轻人农村工作经验不足,不愿、不敢、不会下村等问题,遂昌组织部试点“青年扎根”计划,重点组织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到村挂职,既让他们在农村大熔炉摔打磨练,帮助其成长进步,又利用他们的学识和创新加强农村一线工作力量。

  抱着大干一场的心态“出征”,不少青年干部收到的第一份乡村“见面礼”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淡竹村的村委会主任助理李菊青刚一上任,就接到了最需要跟村民打交道的搬迁安置摸排工作。小姑娘奔波几日,磨破了嘴皮统计村民意向,最后与驻村师傅的结果一对比却傻了眼。两人数据相差悬殊,不少当着她面满口答应要搬迁的村民,都在师傅这儿反悔了。

  华凌杰的经历更让人捧腹。到村民黄法雄家的农家乐考察时,平时坐在办公室侃侃而谈的他,在自我介绍后愣是打不开话匣子。黄法雄拿眼神上下一打量他,“你说是乡里的干部?我怎么没见过,你到底是哪儿来的?”华凌杰心里“咯噔”一下,第一次来就被当成了踩点的骗子,他无奈又沮丧。

  与村民打交道的一个个侧面,渐渐拼凑成乡村相对完整的图景。“青苗”们逐渐认识到,要想走进真实的乡村,必先走进村民的心里,要想改变乡村的现状,必先改变村民的观念。

  乡村里的事,“我来做”“我能做”

  “我能为村民做点什么?”这是“青苗”们想得最多、最急迫的问题。而他们身上,也带着年轻干部的通病:对工作预设比较理想化,工作方式比较书生气,有时“想当然”……

  林庆雄说,这些人初入基层,不少是城镇独生子女,并非农二代,对乡村工作缺少概念。比如,理想化地认为可以按8小时工作制到点下班;发了通知,村民就会自然地去执行;村里发展的事乡镇不必多操心指导……尽管如此,林庆雄也看到了这群90后有着能力强、脑子活络、充满理想与激情等不可替代的优势。

  扎根到大柘镇梭溪桥村的第一书记王薇是青苗中对身份转换适应较快的一个。“看着是个小姑娘,但雷厉风行,有两把刷子。” 村里的老驻村干部包宗波这样评价她。梭溪桥村是大柘镇的软弱落后村,村班子战斗力差,连每月一次的党日活动都因为人员到场率低很少能按时召开。

  王薇身材纤细,走路带风,不仅语速快,办事更利落:“就从这里抓起。”她上任后党建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立规矩。以前开会没有正式的签到表,总有人浑水摸鱼。她接手后将党员们按各自情况分为村内常驻党员、长期外出党员和患病党员三类,重新排版设计后的签到表简洁明晰,是否参会一目了然。

  把在镇里学到的本事和经验用到村里,王薇投身乡村的热情和能力,让缺少能人的梭溪桥村有了发展的主心骨。随后,她又建议将主题党日与村里的重点工作相结合。村里要建新的党员活动室,但资金紧张,她发动党员投工投劳、捐资捐物。将活动室的造价从原先的155万元降为112万元,为村集体省下了40多万元。

  驻扎到高坪乡箍桶丘村的雷杭,灵活机敏。一入村,他就摸到了一个困扰许久的问题——箍桶丘村的农家乐有400多张床位,由当地的农家乐协会管理,并向成员收取每床5元的服务费,但每到旺季村里要分出大量精力处理农家乐食品安全、游客矛盾和无序竞争等问题。

  如初生牛犊的雷杭了解情况后主动来找高坪乡党委副书记李文富探讨对策:“能否由村委接管协会?把收来的服务费用于农家乐管理和村庄建设?”在雷杭的启发和坚持下,箍桶丘村改变管理模式,不仅使村集体经济增收了10万多元,还从源头保障了农家乐的规范管理。

  类似这样的问题在以乡村旅游为主要产业的高坪乡还有很多,一直以来,乡镇苦于人才紧缺并未做过彻底的调研和总结。对此,几个青年干部趁“扎根”的机会,一起在高坪各村开展了一场乡村旅游大调查。李菊青和华凌杰趁着饭点走村入户,拉拉家常,并向农家乐经营者和村里的熟客征求意见建议,探讨高坪避暑经济的短板和可能性。

  一个夏天,两人走访了40家农家乐,寻访了400多名游客。会统计、善分析,娴熟运用办公软件的青年干部们各司其职,一起完成了一份3000余字的发展报告。如今,报告中不少建议都被乡里采纳,修建旅游公厕、增加老年病药物供应等方案均已在运作。

  “我来做”“我能做”,这些“青苗”,源源不断从乡村吸收养分,正在拔节生长。

  心中有乡村,才是扎下了根

  截至目前,已有138名年轻干部扎根到村。36名表现优异的“好苗子”被挖掘纳入全县优秀年轻干部库,进一步实施重点培养。年轻干部每月下村时间从原来不到5天增加到平均11.3天,累计帮助解决各类问题470余件。

  既然是“扎根”,那么,“根”到底意味着什么?工作中的所见所闻让不少青年干部们也开始反思。“根”或许不是有形的,也并非一定要一直在乡村一线工作。它可以是更接地气的工作方式,是丰富的乡村经验,是剪不断的乡土情怀,更是对农村现状的关心和思考。“心中有乡村、有村民,才是扎下了根。”这是以后去到任何一个岗位里都需要的。

  曾经撞了南墙的李菊青反思过后再次上门。像其他青年干部一样,扎根改变了她直白的工作方式和企业化的工作习惯。操着一口方言,她先把搬迁政策一条一条讲给村民听,并请家庭内部统一意见。接着又给出余地,暂时确定不了不用着急给出模糊的答复,她的电话24小时开机,随时联系。“上一次我连第一步都没做好,群众工作真是门学问。”李菊青说,对每一户的情况了如指掌,走家入户才有底气有方向,以后她都会把准备工作都做在前面。

  而让华凌杰最高兴的,是逐渐感受到村民们给予他的信任。“什么事儿都愿意跟我聊,有问题第一个打我电话,我的价值被他们看见了。”这份信任是他实打实做出来的。村里原先的保洁员工作不到位,不少人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华凌杰反复上门与保洁阿姨沟通,但都没有起色。“我们村庄搞旅游,卫生最要紧,我来扮这个白脸。”他下定决心向村书记提出撤换保洁团队。如今,换了新保洁的茶树坪焕然一新。这一切,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城里来的”小伙子转变了印象。每次走在村道,迎上一张张打招呼的笑脸,华凌杰都能感受到被村民当成“自己人”的那份亲热。

  一年的乡村之旅,让青年干部重新认识乡村的同时也开始正视更多乡村弊病。“平时待在乡镇不觉得,村里几乎看不到我的同龄人。”李菊青说,乡里开民宿农家乐的多为五六十岁,83%的外来游客都集中在60岁以上。村两委班子的年龄也不低,据统计,遂昌县乡(镇)、建制村两委成员年龄在35岁以下的只占比7.14%。而这部分人中青年干部基本都集中在乡镇,以高坪乡为例,其下辖的6个行政村除一名85后村支书外,其余村两委年龄均在50岁以上。

  “我们现在看到的,和理想中未来的乡村模样或许还有很长的距离。”雷杭说,小到垃圾回收方式的不合理,大到人才短缺、配套不完善、建房难等乡村课题……“扎根”让青年人看到了理想和现实的距离,也看到了更多可以改善的方向。

  的确,“青苗”们与乡村逐渐拉近的日日夜夜,也是他们日渐成熟的旅程,更是乡村改变的契机。

  大柘镇柘溪上村委会主任助理到农特产品销售点开展网上销售拍照培训。

  高坪乡农家乐新貌。 通讯员 方丽红 摄

  新路湾镇青年干部参与设计村庄中的党建元素。
  (图片除署名外,由当地乡镇提供。)

标签: 乡村;青年干部;农家乐;凌杰;村民;高坪乡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青苗“扎根”之旅 下沉一年间,遂昌138名年轻干部变得更懂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