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入选十大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面积最小的钱江源有啥王牌?
2019年08月18日 14:06:18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妙丽 王世琪 祝旖波 通讯员 吴莉莉

钱江源国家公园风景

  说到国家公园,你的眼前是不是立刻浮现起一幕幕大片:沙漠、峡谷、山脉、高山森林、湖泊,以及熊、狼、野牛、麋鹿和羚羊?

  从1872年美国建立起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后,国家公园的设置已发展到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让全世界了解各国壮丽风貌、自然和历史财富的视窗。

  我国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于2016年迈出改革第一步,先后有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获批,其中就包括位于我省开化县的钱江源。

  一个区域怎样才能符合国家公园的条件?如何建设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先行先试的十大试点区将负责探索、回答这些问题。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就是其中的一个探路者。

  7月以来,这里动作频繁:先是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挂牌;随后由国家林业草原局组织的试点评估专家团队悄然入驻;紧接着,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公益活动在这里开启第一站……经过三年的低调建设,钱江源国家公园正撩起面纱。

  面积最小,同时又是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唯一的试点区,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探索将为全国提供怎样的模本?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又将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近日,记者走进钱江源。

  科研价值王牌——

  如何建成常绿阔叶林的世界窗口?

  钱塘潮闻名天下,钱塘江流域富庶繁荣,而钱塘江源头,则是一片静谧原始的模样。

常绿阔叶林

  这是被人们视为最神秘的地带——地球北纬三十度的奇迹之一。在这条基本被荒漠覆盖的地球橙黄色“腰带”上,惟有长江中下游的这片常绿阔叶林连绵延伸、生机盎然。而钱江源国家公园,特别是其中的古田山,则是这片低海拔大面积分布的原始常绿阔叶林最典型、最原真的代表。

  2016年,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正式获批。其面积约252平方公里,包括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等3个保护地,以及连接以上自然保护地之间的生态区域。

  “当时无论是申报,还是获批之初,我们并不被看好。”刚刚走马上任的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汪长林说。

  纵观其他试点,个个堪称“明星”:三江源、神农架、武夷山、大熊猫、东北虎豹……或有波澜壮阔之盛景,或有令人称奇的珍禽野兽,且面积动辄上万平方公里。相比之下,钱江源国家公园,不仅面积最小,特色似乎也并不突出。

  然而,已走过20年生态立县道路的开化,有足够的自信、诚意和决心,要做成此事。确实,如果能在中国最繁华的东部地区建成国家公园,保留这样一块原真自然,无论是从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资源库,还是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来说,意义都非常深远。

  高等植物2062种、鸟类237种、兽类58种、两栖类动物26种、爬行类动物51种、昆虫1156种,这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生物基因库——对于这片森林的价值,科学家们更早地认识了。

  2002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克平第一次来到古田山,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十分珍贵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在他的牵头下,这一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浙江大学、古田山保护区建立了5公顷样地,2004年又建成一块24公顷的森林大型动态样地。

24公顷样地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在此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在他眼里,古田山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两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带领团队来了,吸引他的是隐藏在密林深处的中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麂。“我们在此设站研究,这是一种堪与大熊猫媲美的中国特有动物。”

  目前钱江源国家公园已实现全境网格化监测,共建有大大小小样地近600个,满足不同科研项目的需要。古田山的大型森林动态样地已经从建立之初以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为主发展为多学科交叉的生物多样性科学综合研究平台。

  基于这里的研究,国内20多个不同研究单位和高校的97人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生态学顶级期刊共发表文章246篇(178篇被SCI收录)。

  “科研价值,是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中的一张王牌。”汪长林表示,这里的目标是建成常绿阔叶林的世界窗口、科研与监测的中国样本。

  管理体制深化——

  如何走出多头管理、协调无力的困境?

梦幻钱江源

  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体制试点试什么?首先要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突出解决保护地的碎片化管理问题。

  钱江源国家公园涵盖4个乡镇,21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近万人口。当地干部给记者打比方,一个落地在4A风景名胜区的项目,刚好划入国家公园区域,“从旅游的角度说你人越多越好,越火爆越好,但从国家公园的角度就不是这样,人的行为和流量都要控制,那么到底听谁的好呢?从发展来说,国家、省里要你守牢生态屏障,不用考虑经济,可作为当地主政、当地百姓肯定是有发展的欲望和冲动,这又怎么协调?”

  事实上,多头体制、管理分割、协调无力、合作低效是全国十大试点的普遍难题。

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成立

  7月2日,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开化揭牌成立,这是其试点工作推进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

  早在2017年3月,浙江省就成立了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整合了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初步破解了多头管理和碎片化管理的问题。

  记者注意到,此次挂牌,管委会不再保留,体制进一步梳理优化。新挂牌的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为正处级的行政机构,由省政府垂直管理,省林业局代管,作为省一级财政预算单位,形成“规划一个口、审批一支笔、资源一本账、保护一张网”的管理格局。

  与国内其他试点不同,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试图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政区合一”的优势,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管理局局长的同时,两名副局长同时兼任县政府党组成员。

  “县政府每2月召开一次体制试点工作例会,加强县区之间的工作沟通交流。我们希望能避免体制试点工作的县区‘两张皮’现象,毕竟很多工作需要地方上来推动。”汪长林介绍。

  这种“垂直管理、政区协同”的管理模式是否能从根本上破解困境,从而让试点纵深推进?非常值得期待。

  资源统管创新——

  如何实现35万亩集体林的统一管理?

  7月26日,专家团队结束了对钱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试点评估考察。地役权改革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地役权改革通过实施补偿的形式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实际管控,创新价值极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葛剑平说。

  确保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占主体地位,实现有效的统一管理——这是国家公园的准入条件之一,也是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难点。

  我国南方山林性质复杂,集体林占比高,钱江源国家公园也不例外。据统计,在钱江源国家公园35万亩山林中,集体林占比超过80%。

层林尽染。拍友 段刚强 摄

  如何实现35万亩集体林的统一管理?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钱江源国家公园就为中国南方国家公园的建立探索了一条新路。

  “我们尝试进行试点区集体林权地役权改革,目前已经全面完成。”汪长林介绍,在不改变森林、林木、林地权属的基础上,先由农户或村民小组自行委托村民委员会管理、再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表决形成决议,将使用权和管理权统一授权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明确约定权利义务,通过一定的经济补偿限制权属所有者的行为,实现钱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集体林地统一由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

  “我们的理念是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生态优先、林农无忧。”汪长林说。

  对于曾经“靠山吃山”、以伐木为主要营生的当地农民来说,这样的改革能顺利推进吗?

  “如果不是10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用这样生态补偿的办法,那现在推行肯定要难得多。”苏庄镇横中村文书汪林兴告诉记者。

  2001年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横中村有21720亩山林被划进了保护区范围。这些山林有的属于集体,大部分是则承包到12个小组。

  这些树从此再也不能随便砍伐了——村民们要想通并且认同这一点,首先要算清一笔生态账以及长远账:是伐木合算还是封山育林保护好生态合算?

  汪林兴那时是村支书。他还记得,为了生态补偿款的分配,村里闹开了锅,争吵不休,四个镇的副书记蹲在村里足足协调了一个多月。每天开会,每天讨论,总算形成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分配方式。古田山保护区才得以和村里顺利签下租赁合约。

  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再加上在省委省政府和有关省直部门支持下,如今国家公园试点区内集体林地地役权补偿标准提高到48.2元/亩,涉及的3757户农户已全部签订了集体林地地役权设定合同,实现了国家公园范围内重要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

  “不仅为集体林占比较高的生态保护区提供了互促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而且还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葛剑平说。

  据了解,接下来,钱江源国家公园还将开展承包地地役权改革和宅基地地役权改革,通过改革实现域内资源统一管理,促进原住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

  共建共享共传承——

  如何在保护中实现发展?

花鼠

  钱江源国家公园及其周边地区是一个生态共同体,需要共同保护、共同治理、共同建设,最终要实现全民共享、世代传承。

  然而,保护是否就要牺牲发展?这样的困惑始终存在。

  对于国家公园所涵盖的一些乡镇,经济利益的牺牲是现实的。

  开化县齐溪镇丰盈坦村村口,有块难得的平地,空地前竖着的牌子上写着“绿茶生产工艺展示中心暨茶青交易市场建设项目”,但目前丝毫没有项目落成的影子。

  “我们村里的茶叶品质特别好,但一直是小农小户生产、销售,茶农赚不了多少钱。而且齐溪镇作为茶香小镇,也一直没有较大的交易市场。我们就想通过这个项目,把村里的集体经济搞起来。”村委主任汪配利告诉记者,项目2017年10月开建,原计划2018年8月完成的,结果刚刚平好地就不得不停工了。

  项目停摆,生态修复,钱江源国家公园域内四个乡镇都碰到这样的问题。长虹乡的龙海康体养生项目二期也停工了。“一期已经建好了,但没有二期的配套,整个项目就是一个空壳。”乡党委书记郑凯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国家公园建设刚刚起步,这个转化通道还没那么快打通,短期内估计看不到效益。”

  对于试点区域内的项目建设,国家公园管理局有一票否决权。“并不是否定任何项目,而是要在符合国家公园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发展。”汪长林解释。

山水一色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公园对四个乡镇都有项目规划和布局,如齐溪镇的国家公园小镇建设、和田乡的清水鱼博物馆、长虹乡的暗夜公园以及苏庄镇的国家公园科普馆和珍稀动植物园。为了更好地理顺社区关系,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每年还安排2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域内村庄环境、卫生教育等工作。

  随着这些项目的推进和落成,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或将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如何实现跨区域共同保护,是地处浙江、江西、安徽三省毗邻区域的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另一难题。

  连接浙江开化和江西婺源的大鳙岭,山脚下有一个村子,横跨两省。走在这个村子里,你会发现两种不同的门牌——“长虹乡霞川村河滩自然村”和“江湾镇东头村河滩自然村”。前者属于浙江省,后者属于江西省。

  在大鳙岭之上,800亩由江西省管理的山林插花在钱江源国家公园之中。“一片林子分属两省,联合保护势在必行。”长虹乡党委书记郑凯告诉记者,2017年1月底,长虹乡和江湾镇签署了生态保护协议。今年5月,霞川村与东头村率先达成共识,创新设立钱江源国家公园跨省联合保护站,以权属不变、属地管理为前提,配备巡护设备,共建巡护队伍,共同开展社区发展、特色经营等。

  “这种自下而上、村镇之间开展的跨区域合作保护,目前来看效率更高,起效更快。”汪长林说。

  截至目前,钱江源国家公园已与毗邻的江西、安徽所辖三镇七村,以及安徽休宁岭南省级自然保护区签订合作保护协议12份,实现省际毗邻镇村合作保护模式全覆盖。

  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就是共享的过程。

  徜徉在古田山,静谧瑰丽的自然之美让人宁静;穿行在开化县城,满树满眼的青翠沁人心脾。为守护好钱江源头这片绿水青山,开化人选择了生态发展之路,如今又踏上建设国家公园的新征程。

  透过这个浙西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窗,记者仿佛看到,属于开化的丰收季节就在前方!

标签: 钱江源;国家公园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zjxw/201908/W020190818509436931050.jpg

入选十大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面积最小的钱江源有啥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