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在担当作为中砥砺前行
2019年09月27日 06:53:24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9月27日讯风从钱塘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浙江的国有经济经历了改革成长的脱胎换骨,收获了转型发展的丰硕成果,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

回望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多重原因,国家对浙江的投资不多,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比较弱小。即使到1978年,浙江的国有工业总产值仅为81亿元,国有经济规模和效益在全国排名较后。经过多年来的市场磨砺和改革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已上升至全国第二位,在营收、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上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浙江国企以资产证券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举措在全国国企改革中先声夺人,创造了多个国企改革的“浙江样本”。

回顾其发展历程,我们发现,进入新世纪以后,浙江国企改革的基本框架和发展逻辑变得尤为清晰。这一切源于2003年提出的“八八战略”,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年来,浙江正是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在新一轮国企改革背景下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

栉风沐雨七十载,浙江国资国企干部职工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国有企业在浙江“要不要发展壮大、能不能发展壮大”的问题,形成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共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也是浙江经济发展活力的一个生动注解。

砥砺奋进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9月5日,本年度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排名榜发布。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名列第89位,这已是该企业连续第3年入选前100强。

时光倒退70年,浙建集团的前身浙江建筑公司,与共和国同年诞生。作为我省第一家省属企业,在上世纪50年代浙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背景下,扛起了建设杭钢、衢化等一大批老牌工业企业的任务……如今,该集团已名列中国企业500强,并从最传统的建筑行业阔步迈向数字工业化转型之路。

与浙建集团的发展轨迹相类似,浙江国企大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变革中不断成长壮大的历程。“作为资源小省,浙江的国有企业基本不具备资源和市场垄断优势,而现在却出现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比翼齐飞、各领风骚的发展势头,确实不容易。”一位老国企的创业者动情地说。

改革开放以来,在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相互促进下,我省国有经济规模与质量不断提升,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总体实力显著增强。

当下,浙江国企舰阵蔚然成型:物产中大、交通、能源、海港、杭钢等“千亿级”旗舰领航,建设、国贸、巨化、机场等行业排头兵比翼,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航道上劈波斩浪、奋楫争先。

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国有企业1.1万户,资产总额14.4万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万亿元、利润1424亿元。其中,省国资委监管的省属企业年末资产总额1.2万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664亿元、利润370亿元。目前,省属企业有5家“千亿级”企业,有6家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其中物产中大集团连续9年入选世界500强。

谁走在变化之前,谁将拥抱新的世界。对标世界一流,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浙江国资国企引擎何在,动力何在?

在于“集”——聚焦主业实业,积极服务全省大局。目前,省属国有资本在基础性领域和优势行业集聚度已达85%以上。全省港口、机场资源和省属高速公路、铁路资产深度整合,打造了海陆空三大省级交通产业平台,并谋划启动了化工、油品、农业、旅游、职教、产权交易等6个领域的专项整合。

在于“新”——以创新、可持续方式驱动发展。从超低排放、新型氟制冷剂等核心技术的攻克,到智慧高速、建筑工业化等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浙江国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底,省属企业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4户、各类研发机构84个;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奖9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6个。

在于“立”——因时而立、因需而立,不断优化完善国资布局结构,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确立起功能齐全的工业门类,到立足新时代新起点加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投入,成立省石油公司、大数据公司等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平台,组建浙商银行等一批总部在浙江的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浙江国企改革发展基金等一批产业投资基金,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在于“破”——去产能去库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升国企“含金量”。钢铁、海运、煤炭等过剩产能化解和房地产去库存顺利完成;杭钢集团关停半山钢铁基地并加快转型,成为全国钢厂去产能的典型;持续推进瘦身健体,省属企业管理层级全部压缩至四级以内。省属40户“僵尸企业”全部出清,全省160多户国有“僵尸企业”完成处置;完成“三供一业”等国企办社会职能剥离移交工作,让企业“轻装上阵”。

先行先试  在国企改革中乘势而上

今年7月,物产中大集团以454.35亿美元的营收继续上榜《财富》世界500强。从2011年入选世界500强时的第483位,到2019年的第249位,9年连续上榜并提升234个位次。

这位“优等生”的发展秘诀是什么?诞生伊始就处在“没有政策倾斜、没有准入门槛”的完全竞争领域,物产中大集团正是靠着改革不停步、创新求发展的那股子韧劲,实现了从赚取买卖差价的传统贸易商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转变。

这也正是市场思维活跃的浙江,国资国企敢于率先探索实践的一个缩影。回顾总结浙江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段在改革中勇立潮头、抢抓机遇的历程。

2004年6月,省委主要领导深入多家省属企业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提出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实现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的改革目标,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搞活国有经济。当年7月,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浙江国企巨轮驶向改革“深水区”。

2004年11月16日,浙江耀江集团整体产权公开转让正式签约,在国内第一个实行省级国有企业大集团整体挂牌转让;2006年12月18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合资公司成立,这是内地民用机场整体合资的首次尝试……浙江以铁的决心、实的举措,排除各类险阻破浪前行。

改革过程中没有先例和参照,浙江国企改革者只能一路前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多年来,浙江国资国企坚持“宜强则强、宜留则留、宜退则退”,在进退留转中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毫不动摇”和国有经济“三个有利于”的论断进一步解答了国企发展的路径困惑,有如拨云见日,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指明了方向。2015年下半年以来,新时期国企改革顶层设计“1+N”制度文件密集出台,浙江国资国企根据“路线图”制定“施工图”,先行先试开新路。

近年来,浙江省级层面相继出台国企改革配套文件50余件,各地制定相关文件340余件,形成我省深化国企改革的“1+N”政策体系。同时,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深化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厘清监管边界、完善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方式。

2015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决策部署整合全省沿海港口及有关涉海涉港资源平台,成立浙江省海港集团,去掉“宁波—舟山港”中间这“一横”成了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的关键。整合做大优势资源的动作并不仅于此,2004年以来,省属企业本级累计进行20多次重大重组整合。

改革没有尽头,探索永不止步。把混改作为国企改革重要突破口,抓好各类国家层面改革试点工作,省属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70%以上。把上市作为混改重要路径,逐家明确资产证券化任务清单,省属企业资产证券化率已达61%以上。把完善公司治理作为市场化改革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员工持股试点等10多项改革试点工作……

一轮轮改革攻坚,打破了一层层束缚发展的“坚硬外壳”,不断激发出国企发展的内生动力。2018年底,省委、省政府出台全面深化国企改革“1+6”行动方案,绘就了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新蓝图。下一步,全省国资国企将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加快构建统一发展目标、工作支撑、政策制度、考核评价等“四个体系”,着力实施统一监管、改革转型、布局优化、治理完善、职能转变、党建强化等“六大攻坚”,促进全省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和国有企业转型发展。

担当作为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9月17日,杭州高铁西站枢纽工程正式开工,三年后,连接杭州、上海、南昌的第二高速通道将给浙江人带来畅通无阻的出行体验。

将视野转向东海之滨,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昔日孤悬海外的舟山诸岛被一一串联。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连岛高速公路和世界规模最大的跨海桥梁群,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打造“一带一路”桥头堡补上重要的交通一环。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只是浙江国企担当作为、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一个小视角。70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浙江国企时刻不忘“国字号”的职责使命,自觉将“三个责任”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在一件件大事、难事、急事中挺在前方、守在一线,体现着国有企业的中流砥柱作用。

国有企业是建设重大项目、服务重大战略、保障重大活动的骨干力量。多年来,浙江国资国企发挥“主力军”“排头兵”作用,建成了浙江大地上一个个标志性工程、重要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从1991年杭甬高速铲下第一块土,到1996年12月,全长145公里的杭甬高速正式通车,杭州、绍兴、宁波多地被串珠成链。成立18年来,省交通集团先后建设杭金衢高速、舟山跨海大桥等22条高速公路,参与建成16条铁路;我省在全国率先拥有3个“千万级”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发展为全国五大航空口岸机场之一;G20杭州峰会召开之际,国有企业承担数十项工程改造建设,为我省各类重大活动举办全力做好保障;2018年底,连接杭州与安徽黄山的杭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与此同时,连接上海、江苏的多条省际断头路正在全速施工,国资国企全力托举“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

国有企业是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去年4月,浙江启动了“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一年多来,23家省属企业及其下属企业,与浙江衢州、丽水8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完成结对,确保“消薄”行动落地落实。今年以来,省属企业积极参与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四川仪陇县、宣汉县、万源市共100个贫困村签订村企结对帮扶协议,投资总额近亿元,让当地百姓切实感受“浙江温度”。在煤炭、天然气的价格与日俱增的背景下,浙能集团多年来始终牢记使命与责任,保障全省能源安全。从2013年到2018年,浙能集团累计下调上网电价约9分/千瓦时,天然气价格下降1.21元/立方米,为社会降成本作出了卓越贡献。2018年,民营企业遭遇困境,省国资运营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多渠道帮扶省内民企纾困转型,通过并购重组、项目合作、发起设立专项纾困基金等方式,投放资金近3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参与逾30亿元……

国有企业是服务民生事业、提供社会就业、守住保障底线的重要支柱。2018年全省国企上交国有资本收益81.3亿元,调入公共预算31.8亿元;划转10家省属企业10%国有股权充实社保基金,涉及国有资本及权益逾90亿元。从2004年至2019年,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累计增加13.76万亿元,增长了20.4倍;其中省属企业累计增加9818亿元,增长了4.7倍。

强“根”固“魂”  加强国企党建

9月17日,省国资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在为期3个月的主题教育中,省国资委和省属企业充分运用我省“三个地”政治优势和国资国企优势,高标准谋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进一步夯实了国有企业“根”和“魂”。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长期以来,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突出抓改革促转型、抓队伍强管理,力促“大党建”创造“大效益”,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同频共振、互促互进,特别是今年以来,实施国企党建“六大行动”,开展党建“十项试点”,奋力推动国企党建工作实现新提升。

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理顺党建工作管理体制,23家省属企业、54家在浙央企党组织纳入省国资委党委统一管理。目前由省国资委党委管理的基层党组织共1.02万余个,党员15.52万余名。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要求进公司章程,健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机制,深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站在企业改革发展的新高度,打好干部工作“上下管育爱”组合拳,着力打造“狮子型”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全面启动“领航人才”“浙江制造2025人才”“互联网+”人才、金融人才行动计划。截至2018年底,省属企业科技人员数量达到1.2万余人。

推动基层党建新发展、新突破。创造性地提出“一企业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一党员一闪光”,打造浙江国资国企党建工作“大品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清廉国企建设,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推进省属企业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警示教育,规范国企领导人员履职待遇,促进廉洁从业。

标签: 国资国企;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国企改革;改革 责任编辑: 郭海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在担当作为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