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重在办事 成在务实
——浙江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15周年特别报道之三
2019年10月28日 03:38:53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金梁

  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再漂亮的口号喊上千百遍,不兑现,只是水中月;再美好的蓝图勾勒千百次,不落地,只是镜中花。

  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由省、市向县、乡拓展,由基本公共服务向全域拓展……15年来,浙江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事项入手,围绕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城市住房、生态环境等10个重点工作领域,持续不断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

  如何让为民办实事不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如何让民生实事不变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真正获得群众的认可和配合?回顾浙江多年来的成功实践,关键还是完善和落实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把握住“旨在为民、重在办事、成在务实”的精神实质。

  敢于担当

  不嫌小、不避难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小学学后托管服务……从民生实事涵盖的领域来看,多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生老病死等具体“小事”,要将这些为民谋利的“小事”落到实处,需要勇于作为、敢于担当的精神。

  百姓之事,枝叶关情,最是“小事”显担当。

  今年初秋,一场别开生面的中老年人智能手机操作技能大赛在宁波市科学探索中心拉开帷幕。台上,“选手”们3人一组,娴熟地操作着微信等各种手机应用;台下,坐着数百名从各个地方赶来的“粉丝”。

  2017年,宁波将中老年智能手机操作技能普及作为民生实事项目,为中老年人打开了一扇与外界交往、沟通的窗户,如今已持续了近3年。“对老年人进行培训并不轻松,我们不断改变工作思路,打破常规,多方联动,培训人数年年递增。”宁波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宁波今年将培训10万中老年“手机达人”,让更多中老年人共享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红利。

  群众身边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社会“大事”的“小细胞”,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深入而持续地抓好落实。15年来,浙江为民办实事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切实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仅2019年,省、市、县三级就公布推出民生实事1085件。

  小事立做,大事常解,越是“难事”越担当。

  走进长兴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基地——天能循环经济产业园,假山凉亭、曲径通幽、流水潺潺、满目青翠,让人感觉这里不是工厂而是花园。经济发展与环保共生共赢的难题,正是在为民办实事过程中得以解决。

  这些年来,长兴将“环境治理难”问题纳入政府民生实事,持续开展治水治气治土治废,从蓄电池行业整治到粉体行业整治,再到矿山、码头、道路整治,一行接着一行治、一年接着一年推,实现了从环境监管重点县到国家生态县的巨大转变。“群众的事再难也要办,我们就是要发挥钉钉子精神,全力解决‘老大难’问题。”长兴县委书记周卫兵说。

  在大事、难事面前,担当不仅是勇气,更是本事。15年来,浙江陆续推进了一批民生领域“含金量”很高的改革,如教育领域率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零择校”;人力社保领域率先建设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医疗卫生领域率先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等,让民生实事变得更亲民、更惠民。

  机制保障

  能办事、办成事

  为民办事,除了想办事,还要能办事、办成事。

  通过多年探索,我省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包括任务分解、目标考核、协调执行和反馈评估等内容的有效执行体系。“现在水质很稳定,夏天再热、水库水再少也不会影响我家的用水。”自从村里通上自来水后,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肇村村民牟卫萍的心情一直不错。原来,当地村民饮水过去一直靠小型山塘水库,容易出现缺水断水的现象。2016年,妙西镇人大代表何萍把相关情况反映给镇人大主席团,经镇人代会票决,这件民生事成为当地民生实事之一。

  很快,妙西镇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开始启动,当地对这项工程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和量化,加快推进、逐项落实、加强项目进度跟踪。2017年年初,妙西镇原乡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在龙山村设置首个自来水管网。当年10月,管网通到了龙山村村民家中,大家终于用上了来自城乡一体化供水的自来水。一年下来,妙西镇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受益人口达到1.3万人,接入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的行政村达12个。

  为了确保办成事,建立完善的责任落实机制更关键。

  杭州从“破七难”到“综合考评”就是很好的探索。2003年开始,杭州围绕“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行路停车难、办事难、清洁保洁难”等7个反映集中的问题,建立了“破七难”工作机制;2005年开始,围绕“破七难”实施综合考评;2008年,对13个承担“破七难”问题的牵头责任单位进行面对面评议;2017年,进一步将“破解民生难题”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如今看来,从提出责任要求到建立责任体系,浙江很多地方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具体到人的责任体系,让为民办实事真正落到了实处。

  责任落实少不了真金白银。财政资金往哪里投、有多少用于为民办实事,直接决定着民生实事的规模和效果。

  供水项目水管铺设、全自动系统设备供水站建设、城市管网延伸……2019年以来,浙江全面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已完成投资近50亿元,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惠及人口300多万。“如果没有政府财政的保障,让更多的农民喝上干净的水,可能还要推迟许久。”省水利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说。

  73.4%,这是2018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目前,浙江已实现从公共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变,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用于改善民生,最大程度惠及百姓。

  借力市场

  广开渠、引活水

  为民生办实事,除了用好政府“有形之手”,也要让市场“无形之手”更加有力。

  浙江各级政府在逐步试行民生保障财政资金优先安排的基础上,还努力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形成了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为民办实事工作的良好氛围。

  每天晚上7时,温州体育中心内的“百姓健身房”总是很热闹,许多人在这里挥汗如雨地锻炼。“百姓健身房”就是温州市十大民生实事的体育项目之一,建在群众身边,满足基层群众需求。

  温州借助社会资本力量助推文体设施建设。以“百姓健身房”为例,就是政府出补贴,市场来运营,社会体育指导员当“教练”,百姓纷纷点赞。两年多来,温州已建成近百家“百姓健身房”。

  教育同样也是一块试金石。在舟山,全市15年来累计吸引社会资金10亿元兴办教育;在温州,瓯海区政府收到温州森马集团捐资3亿元建设的学校。

  用市场化手段破解民生投入难题,不光是筹集资金,还要凝聚多方力量。

  人保财险宁波江东支公司巨灾查勘员董颖至今还记得,2015年台风“灿鸿”过境后,她一天走遍5个社区,抽查50多户居民家进水情况,一些人听说保险公司能赔款,都觉得是意外之喜。2014年,宁波市政府斥资3800万元建立巨灾保险制度,通过政府资金撬动商业保险,形成了一套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公共救助体系。仅2015年,“灿鸿”“杜鹃”两次台风过后,就有13.6万户受灾居民家庭获赔。

  首创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开展区域性公共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宁波通过政保合作助力经济发展、参与社会治理、服务民生保障,构建了一张与经济活动环环相扣、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保险风险保障网。

  “从党和政府集中资源统一为民办实事,到放开群众和社会力量的手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办实事,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浙江对如何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省社科联原党组副书记、原副主席蓝蔚青总结说。

  不论政府财政一元保障,还是社会力量多元投入,群众满意才是唯一标准。据统计,2014年至2018年,城乡居民对省政府民生实事满意率逐年提升。

  时间会记录所有的小幸福和大民生。15年持之以恒地为民办实事,收获的不仅是满意率,更是浓浓的民心。

标签: 民生实事;为民办实事 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重在办事 成在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