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新冠肺炎康复者 期盼走出另一种困境
2020年04月23日 06:43:27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张冰清 吴朝香

  浙江在线4月23日讯 今年2月8日由新冠孕妇生下的小天使小汤圆如今长得胖嘟嘟的。结束隔离的小汤圆爸爸复工也近一个月了。昨日,小汤圆爸爸陈先生拿到了康复后的第一笔工资,四千多元,几乎只有之前的一半。

  受到疫情影响,他所在的理发店客流量还未完全恢复,大家的收入都受到了影响,但他下降的幅度最大,很多老顾客不敢再找他剪头发。同样是新冠肺炎康复者李女士和苏阿姨,也多多少少感受到了旁人异样的目光。

  小汤圆家的大门上,曾经贴上的封条早已撕去,只残留下一点胶印。但另一条无形的封条出现了,它紧紧困住了迫切想回归正常生活的康复者。

  老顾客放话:

  他回来我就不来理发了

  今年是陈先生在这家理发店工作的第4年,凭借扎实的手艺,他慢慢攒下一批固定的老顾客。他没什么洋气的英文名,客人都简单地叫他“小陈”。

  住院治疗期间,老顾客从不同渠道获知他一家三口确诊新冠肺炎的消息,纷纷发来微信问候,好几个还提前预约康复后找他理发——

  “就当给自己放一个长假,好好休息一下了。等你回来给我剪头发。”

  “小哥,注意身体,好好休息,年轻人抵抗力强会好的。加油哦,等你回来再去找你理发。”

  “我和老公看了新闻,觉得像你们,我们都希望你们赶紧好起来。看到小汤圆出生,我都哭了。下次回杭州,我要去好好抱抱这孩子。”

  这些话支撑着他走完漫长的治疗期,也让他对出院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但上班后的第一天,同事的一句话瞬间浇灭了他的希望,“有客人说,你回来上班,他就再也不来店里剪头发了。”

  快一个月下来,陈先生明显感觉到客人减少,以前一天有20几个客人,现在只有10几个,“愿意来的老顾客,态度都很好,很关心我们。不愿意来的也就不联系了。”

  尽管他一天工作超过12小时,几乎没有休息一天,到手的工资也只有4千多。除掉2千3的房租,剩下的钱用来买小汤圆的奶粉、全家的伙食和日常开销,还要攒下一点还拖欠的房租,实在有些捉襟见肘。

  小汤圆的妈妈待在家带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抽不开身出门,也不想过多和邻居们接触,“别人总会有点顾虑的嘛。”

  此时,连乡下的老父亲都感受到了亲友的疏离。父亲年前来到城里过年,大部分时间都住在他哥哥家,跟小汤圆一家的接触并不多。但半个月前回村后,村里人都不敢到他家串门,路上遇到后招呼都不打就掉头躲开。

  几天前,他嫂子发来一篇文章,标题耸人听闻:《两年内,不接触染疫患者!》这篇没有任何署名的文章称,如果身边有朋友或同事得过“新冠肺炎”,在今后两年时间里,绝对不能接触,否则随时可能被感染。因为这种病毒不可能从病人体内被彻底消灭,会永远寄生于病人体内。

  她现在很少出门

  “人家有想法,就不主动去接触”

  “我现在不怎么出门,更不去别人家串门,知道人家有忌讳嘛,何必呢。”痊愈后,50岁的李女士隐隐觉得,生活中,周边人的和她相处有一些微妙的变化。

  李女士和老公施先生居住在浙江某个县城,夫妻两经营一家卖建材的小店。1月18日,施先生突然出现发热,之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年初四转院到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李女士随后也被确诊。

  李女士是轻症,住院四天后就治愈出院;施先生当时是重症,在妻子出院4天后出院。夫妻两人出院后又接受了14天隔离,都在2月初,结束隔离后回家。

  两人痊愈后,身体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合适,感觉和生病前也没多大差别。3月份,他们还曾去浙大一院做过核酸检测,一切正常。

  “感觉到原来的熟人刻意和我们保持距离。”李女士说,以前相互有走动的,自从他们回来后,就没再来往过,“也没听到他们说过什么,就是从一些行为动作能看得出来吧,比如碰面了,刻意避开之类的。然后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也没必要说出来。”

  上个月开始,李女士的小店开门营业,会有一些老顾客来光顾生意,但大多还是线上交易,“客人在网上下单,我们这里派单送货。”

  李女士和老公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守店,她也很少出门,只有每天晚饭后,和老公出去散步。这是痊愈后,两人养成的一个习惯。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回避。

  “一些生意上的伙伴,还有我几位小姐妹,我们平时都来往的,我会去小姐妹那里玩,生意上的搭档,我们也一起吃过饭。”李女士性格也蛮豁达。”

  曾经的熟人

  看到她,赶快躲了起来

  李女士所感受到的与人相处的微妙,70岁的苏阿姨感受得更明显,她说得也更直白。

  “前几天下雨,我去超市,在门口碰到一位熟人,她看到我,赶快把伞竖起来,把自己遮挡住,装作没看到。说实话,我有点难过的。”

  苏阿姨是武汉人,儿子在宁波工作,她年前坐飞机到儿子这里过年,疑似旅途中被感染。确诊后,被转运到浙大一院之江院区,一度发展到危重症。治疗一个多月后,2月17日出院,回到宁波后,又接受了20多天的隔离。

  康复后的苏阿姨,觉得身体还不错,她有时候,一天能走一万多步。苏阿姨现在每天买菜做饭,没有特别的不适,只是偶尔走得太快,会气喘。

  “我回家后不久,一位关系还不错的邻居,就给我打电话说,给我买了水果牛奶,放在水果店,让我自己去拿。”苏阿姨蛮感谢这位邻居,但又觉得有些怪,“我有解除隔离的证明,医院也说我们没事了啊。”

  渐渐地,苏阿姨发现,原本经常结伴买菜的邻居,也不来找她了,路上碰到了,有时是远远打个招呼,就赶快走了,有时就装作没看到。

  “我也有绿码的,这样子,我心里是有点不舒服的。”苏阿姨说,儿子劝他,不要在意,不来往就不来往,“人家有想法,也理解吧。”

【记者手记】

别让他们 受到第二次伤害

  武汉第一批患者康复之后,央视白岩松就问过李兰娟院士:康复之后会有抗体吗?康复者是否还会传染别人?

  李兰娟明确回答:康复的病人会产生一种抗体,有抗体不传染。

  然而在采访中,作为新冠肺炎康复者,苏阿姨和李女士,都感受到了身边人对他们微妙的态度。这种微妙让他们感情复杂:难过、不舒服、还有一点委屈。

  试着理解的苏阿姨说:“如果我们真的危害社会,医院应该也不会让我们出来的。”

  和苏阿姨、李女士只是情绪上的些许冲击相比,小汤圆爸爸的遭遇则更现实和直接:很多人不愿光顾他的理发店。这已经影响到了他的生活。

  新冠肺炎康复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复工复产,这是毫无疑问的。

  记者曾采访过几位武汉的医生,他们也曾是新冠肺炎患者,但治愈康复后,都已经回到了医院,开始正常工作:看门诊、做手术。

  从法规上来说,最近,最高人民法院也发布《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一)》,明确:用人单位仅以劳动者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被依法隔离人员或者劳动者来自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为由主张解除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这也说明,新冠肺炎康复者有权利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对普通人来说,也许不存在伤害康复者权利的情况,我们更需要的是对此有一个科学的认知,而不是盲目的恐惧。

  疫情期间,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对新冠肺炎康复者同样如此:你因无端恐慌而产生的言行。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种伤害。他们已被病毒伤害过一次,请不要再让他们受到第二次伤害。

标签: 康复;汤圆;隔离;阿姨;肺炎;理发;爸爸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新冠肺炎康复者 期盼走出另一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