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中国可助力全球治理4.0
2020年04月27日 06:02:59 来源: 浙江在线 王文 编辑 吴晔 周宇晗

  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金融形势正在转好,但正如中国战“疫”正从国内战场转移至主要防范“输入”,经济金融发展也需要防止各类风险的“倒灌”。

  笔者认为,当下需要中国重燃G20杭州峰会时的激情,努力推动全球治理4.0的转型升级。

  全球化1.0属于大航海时代,当时的全球治理受限于西欧列强的初起,争霸味极浓。全球化2.0以英国殖民体系为主流,海洋争霸,列强根据殖民地割据势力范围,全球治理仅在殖民地体系之内实现;全球化3.0由美国牵头,二战后建立的一系列国际贸易、金融与经济规则一度行之有效,但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退出”,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全球盛行,全球治理3.0日益没落,这也是导致当下抗“疫”合作多数国家各自为政的重要原因。

  当下,全球化一定程度上的休克,正是全球化重塑的机会。新的全球化,正是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重大时机。从这个角度看,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中国提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大会主题,对于疫情期间的全球合作仍有意义。几年来,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显时代价值且符合时代潮流。

  第一,全力打好疫情国际舆论战。在国际舆论交锋中,充分发挥智库、学者等专业意见提供者的作用,有针对性、有理有节地进行回应和驳斥。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可借“外嘴”说话。类似工作,还可以多做,进而形成国内外强大统一的舆论氛围。

  第二,建立公开透明的国际援助和国际反馈机制。印尼海啸、海地大地震、非洲埃博拉疫情发生时,中国政府和人民都给予受灾国无私的帮助与支援;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界各国纷纷伸来援助之手。这样的相互支持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国应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援助和反馈”机制,及时向社会包括境外团体和个人公布捐助资金和物品的去向,消除捐献人的疑虑,激活社会更多的资源和力量。这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

  第三,建立全球防疫信息交换网和疫情风险评级机制。与中国严密的防控措施不同,一些国家采取了“相对放任”的态度,部分地区疫情形势严峻。同时,疫情随着人员往来而在全球急速扩散,给更多国家,尤其是医疗条件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重大潜在风险。中国在本次疫情防控中迅速建立了信息通报机制和发布系统,对稳定社会人心、阻止病毒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大数据为手段,迅速建立国家间信息共享机制,与各国分享当前疫情防控状况、防疫经验以及重大发现,不仅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国际蔓延,还能更有效地压缩国际谣言的传播空间,并减弱疫情对经济金融的冲击。

  第四,在全球倡导“生命无价”的新人权观。这次疫情对全球的冲击是全面的,各国的不同反应实际上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国家治理体系。但是,疫情传播没有国界、阶级和种族之分,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人已经开始认识到,单纯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最终有可能带给人类更大灾难。因此,我们要倡导、倡议“生命无价”的价值观、人权观。生存是基本人权,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珍视,这也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同时,我们不仅要尊重人的生命,也要尊重大自然中一切生命,各国要团结起来保护环境,加快落实《巴黎协定》,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建议各国利用我国2020年10月在昆明召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的机会,联合建立生物保护大数据系统,倡导健康饮食、天人合一等理念。

  第五,力保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地位。经过了40多年的艰辛努力,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取得了现有地位。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必须全力帮扶企业做好生产经营,尤其要支持涉及进出口的企业运营。当前稳外贸显得更为重要,要积极帮助企业从物流、人员、资金等方面减小疫情影响,按规定履行贸易合同,绝对不能因这次疫情,让中国企业与全球产业链之间产生“脱钩”趋势。因此,需要加强人民币稳定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步入负利率行列,加上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也更加明显,因此,央行不仅要加大跟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协调力度,也要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更好的条件,稳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第六,以人民币重塑全球资源市场体系,可开发人民币天然气ETF。根据公开资料分析,中国的多种金融衍生品陆续向国际投资者开放,如原油期货、铁矿石期货等,市场处于稳定发展之中,相应金融产品也正在发挥应有的效果。境外交易者积极参与购买中国金融产品,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定价能力都得到了认可。因此,中国的金融衍生品迎来全新发展机遇,可以着手布局推出更多的金融衍生品工具以利于风险管理。同时,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处在动荡时期,也正因此,我国需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加强区域金融监管合作,如与日本、韩国的银行业合作加强区域银行业监管,积极推动中日韩金融监管者高层会议的举办等。促进区域金融稳定,加强对输入性风险的防范。

  第七,加大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力度。我国要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相对充裕,切实降低企业的融资难度和成本。与此同时,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的务实合作。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也在紧张地关注疫情发展趋势。我国金融的国际影响力已经大大提高,在维持国家金融稳定的过程中,我国应与周边加强区域金融监管合作,如与东盟国家的金融监管部门签署货币合作协议维护汇率稳定。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重塑,防止别国利用这次疫情对我国金融市场施加影响,统筹利用好国家司法、贸易、会计、金融等领域资源,做好大数据时代金融数据安全防范工作,对滥用长臂管辖权的行为予以坚决回击。

  第八,积极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传染病是人类共同灾难,此次新冠肺炎有可能对全世界人民健康和生活带来重大冲击。面对全球性问题,召开主要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共同讨论解决方案是惯例,比如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在经历了“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及全球经济危机后,促成了G7会议的召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主要大国一致同意召开G20领导人峰会。中国为抵抗本次疫情为人类做出巨大牺牲,防控效果有目共睹,建议通过网络系统,加强与世界主要大国和受疫情影响严重国家的交流沟通,一方面介绍防控经验,研讨应对方案,完善国际卫生合作,为不发达国家提供更多援助;另一方面要对疫情给经济金融带来的冲击作出预判,从而促进各国加强政策协同,维护全球供应链和资本市场的稳定。

  总之,在全球危机时刻,中国具有显著的体制优势。相信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人继续上下齐心,精诚团结,一定能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标签: 疫情;中国;经济金融;全球化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中国可助力全球治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