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彦是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八年级的学生。刚入校时成绩处于班里“后三分之一”的他,在半个学期里“逆袭”,跑到了全年级的“前三分之一”,七年级期中时斩获了学校“兰心少年黑马奖”!进入八年级,他在学业成绩上已稳稳占据班级、年级前列。勤奋、专注、自信、阳光的陈振彦成了同学们的榜样,激励着身边的许多人。
在丁桥老百姓眼中,陈振彦所在的丁兰实验中学也是一匹“黑马”。
时间倒回至十年前,彼时,它是一所教学质量薄弱、名不见经传的郊区初中。如今,它已是丁兰智慧小镇上的一所优质中学,更是周边家长们心目中“家门口的好学校”。“新简约”课程、意趣课堂建设风生水起,教学质量逐年提升,连续几年中考重高增长率都位居市区前列。
丁桥的老百姓们,见证了这所56岁老校的“逆袭”。
“兰心少年”
学校“05后”们的精神坐标
从班里的“后三分之一”到现在的“学霸”,是如何做到的?
“良好的心理,老师们的鼓励以及自己不懈的努力。”陈振彦笑着说,小学时,自己是个“没心没肺”对学习不上心的孩子。“进了初中,到了全新的校园,想着小学浪费了很多时间,不想再这样了。”
陈振彦说,学校的学习氛围很棒,各项活动很丰富,老师们温暖有活力,促使他想让自己也“棒起来”。他从点滴处做起,一个多月过去,进步就显而易见了。到了七年级下学期,他已是班里各方面的佼佼者,原本不爱说话的他越来越开朗、自信,还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经常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班主任张惜珍说,陈振彦非常爱阅读,知识面广,有一个大家送的爱称“班里的百度百科”。这一年里,陈振彦有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接近他的目标——“成为最好的自己”。去年,他是学校“兰心少年”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丁兰实验中学,像陈振彦这样闪光的“兰心少年”有很多。学校的“兰心少年”从六个维度全方位评价学生,包括课堂表现出色的“兰雅之星”、勤奋努力的“兰悦之星”、体育素质出色的“兰健之星”、具有科技艺术特长的“兰韵之星”、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兰孝之星”、学习优异的“兰优之星”,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里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长处。每个孩子取得的成绩、进步,都会得到很大的肯定和鼓励。每年的“兰心少年”表彰活动,学校还会邀请家长来到现场,一起见证孩子的高光时刻。
校长赵骎说,“兰心少年”是学校“05后”全体学生的精神坐标,希望每一位丁中学子,都是有着“质朴如兰、执着如兰、自管自立、自信自强”品质的自主型“兰心少年”。
语文课视频在抖音上火了
体育课“育体”又“育心”
“全班都是才子,好优秀!”
“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老师能教出这样有才的学生!”
抖音平台上,丁兰实验中学一群孩子在语文课上创作对联的视频很火爆,收获了近50万点赞和上万条评论。
这些“对联小能手”的老师,是语文老师王杨军。王老师的语文课堂“很神”!比如,讲易错字,王老师不会让学生枯燥地反复抄写,而是会从该字的起源讲起,孩子们了解来龙去脉后,印象极深,不需要太多练习,也不会出错。比如,他花很多心思,录制了有趣的微课,讲“诸葛子瑜之驴”故事、药铺门联今夕对比等。他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融入课堂,用好玩的方式,让学生提升对语文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之妙,让每个孩子喜欢上中国的文化。
在学校,像王杨军一样不走寻常路的老师有很多,他们博学、阳光、温暖,充满着创造力,干劲十足。
今年因为疫情,体育中考取消,体育组的老师们把普通的体育课变成了“游戏课”,针对九年级学生创新设计了6个团建游戏。在欢乐的游戏后,体育老师还设置了“谈心环节”——听音乐、做瑜伽、说心里话。40分钟的一节体育课,既强健了身体,又缓解了考前焦虑,提升了班级凝聚力。
“体育并不仅仅是锻炼身体、中考拿分,它能让学生养成一种素养和习惯,让学生学到团队奋斗、不畏困难的精神,体会生命教育。”校长赵骎说,老师们对体育课的创新,体现了校园大体育“育体”又“育心”的理念。
活力爆棚的“兰秀”教师们将教学与当下的社会热点结合,顺应时代发展,极具创新意识。“90后”科学老师叶琼琦带着班上的七位同学,拿下了第十二届DI创新思维中国区总决赛挑战E类全国二等奖。疫情期间,脑洞大开的老师们发起了建设迷你版“雷神山”挑战,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作品很是惊艳。
在赵骎看来,教师的一端连着学校的发展,一端连着学生的发展,只有教师成功了,才能有信心帮助学生成功。学校也为老师们搭建了各种成长平台,比如学校有“值周CEO”,由普通老师轮流担任,老师们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上来,给学校方方面面提了不少针对性强的“金点子”。
“一个孩子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在我看来,一位好老师绝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也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人生道理,丁中的老师能温暖学生的心,这种温暖会传递到家庭和社会。”赵骎说。
“新简约”课程
从“最”少年的本真出发
丁兰实验中学是浙江省第一所绿色建筑一星级学校,不光建筑“绿色”,课程也很有“绿色”范儿。
秉承“绿色浸润幸福,阳光点亮生活”的办学理念,学校这些年打造的“新简约”课程,让教育回归自然本真,老师们轻松教,学生们快乐学。学校流传着很“霸气”的一句话:可上可不上的不上,可讲可不讲的不讲。老师们在教学上力求“精准”,并“尊重差异”。
学校还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借助大数据,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游戏式评价”,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2016年开始,学校引入电子书包在课堂中的应用,每个学生每天的作业都是不一样的,老师们通过电子书包个性化推送题目,让学习程度较弱的学生尽量避免跟不上的情况,而“吃不饱”的学生也不会出现“陪读”的情况。
在丁兰实验中学,“新简约”课程中包含的劳动教育课程,是经过十年探索后开设的,很受孩子们欢迎。在日常化的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与劳动能力,养成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意识。
学校的楼顶有三千多平方米的“都市屋顶农场”,同学们在这里随着季节变迁种植时令瓜果蔬菜。校园的一角,有动物养殖区“生态牧场”,学校每年会饲养6到8头大黑猪,这里也是《八戒养成计》的主要劳动实践基地。假期里,同学们将收获的瓜果蔬菜、猪肉、手工作品等义卖,开展公益活动。
“孩子们在劳动教育中建立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迁移到学科学习中,也促进了学校的教学质量逐年提升。”校长赵骎说,这几年,丁兰实验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对比同一届学生在初一新生素质测试和中考的重高率,近三年的增长都在20%左右。
“逆袭”后的丁兰实验中学,获得了家长们的点赞和认可。近三年来,对口小学毕业生选择直升丁中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就上家门口的好学校!”这是家长们的笃定回答。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