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舟山 正文
春天的南风汛,冬天的北风劲吹中
一位老舟山,在历史中挖到许多故事
2017年10月08日 08:57:00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李蔚 孙雯

定海老城照片

  2017年9月24日起,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携手钱江晚报共同推出策划报道“东海人文纪行”。

  今天,我们在舟山“问潮”。

  蕴含浙江精神的东海人文之潮,自宁波出发,到舟山,在与海岛的碰撞交汇之中,呈现出别样的态势——天然而成的海港,将人群自四面聚拢,文明由此交汇杂糅。因此,从舟山的定海古城,到新城,到沈家门,到东极岛……无论由桥梁还是舟船穿行于大小岛屿之间,只要愿意寻找,隐于现实的历史依然清晰可见,如同那“定海山”的匾额,它在热闹的街巷之间,也在舟山人的精神之间。

  早在1991年,舟山就成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从新石器时代的浙江先民到当下的经济建设,数个千年,舟山的文明历史一直顽强地延续下来,浙江人借助舟船在海岛与大洋之间,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富足,并创造了舟船文化。

  先民将河姆渡文明中的水稻,由舟山传往日本;当国内首艘2万吨级江海联运直达船,2017年在舟山正式开建——六千年,舟山之舟,一直在扬帆而行。

  浙江在线10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蔚 孙雯)10月2日晚,东极庙子湖岛上的海鲜排档街灯火通明。

  东极诸岛地处舟山群岛最东端,当地人有句话“东极无风三尺浪”。75年前的同一天,就在这片海域,一场大营救从凌晨一直进行到午夜,也把舟山东极这个小小的地方与浩大纷纭的二战版图联系了起来。

  载着1816名英军战俘的日本客货轮“里斯本丸”,从香港开往日本途中,被美军鱼雷击中,赶来的当地渔民共救起英军战俘384人。

  而在研究舟山文史的孙峰看来,“东极大营救”还有另一层意义。作为国际航道上的重要一站,舟山从来都是浩瀚历史风云中不可忽略的一笔重色——从最初探索海洋的先民,到开拓远渡日本航线的徐福,自唐宋始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驿站,到16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商贸中心……

  让我们跟着“老舟山”孙峰,来听一听在古城遗址之下,海岛港湾之间,舟山藏着怎样的海洋梦想?

  乾隆时的英国使者:

  这里岛屿多,可以容纳任何大船

  每年的五六月,上千艘商船停泊附近,贸易着欧州的自鸣钟、火器,南洋的大椒、香料,江南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

  16世纪时,这里是远东最繁华的海上自由贸易区,被称为双屿港,在今舟山六横镇一带。

  在孙峰收集的早期西方航海地图资料上,双屿港被称为“Liampo”,葡萄牙人是最早来到这里的西方人,他们很庆幸找到了这么理想的避风港和候风港。三四月南风汛时,商船由广东而上到达闽浙,十一、十二月北风劲吹时,则南下经马六甲海峡,走欧亚航线回到欧洲。

  对舟山魂牵梦绕的,还有英国人。1793年,英国使团以贺乾隆八十大寿为名,出访中国,舟山是第一站。一路所见,副使斯当东把定海比作“东方的威尼斯”,“这块地方的岛屿多,安全的停泊港也多,可以容纳任何大船。”

  舟山被如此看中,是地理位置决定的。

  它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辐射南北,自唐宋以来就是古代“海上丝路”的重要中转港,是往来日本、高丽和南亚诸国航线上的重要节点。

  唐中期,海商从明州(今宁波)放洋,经舟山出海,最快三昼夜就能到日本。还有一种说法,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寻仙求药,也是途经舟山东渡日本的。

  在尚未发明汽轮的年代,远渡重洋靠的是季候风和大洋环流。我国沿海海流都是自北向南漂流,到舟山群岛后,出现自西向东的分支流,并在舟山群岛以东汇入黑潮,沿东北方向流向日本和朝鲜半岛;再加上夏季刮得最多的是偏南风,船只经由舟山群岛,向东北漂至日本是最大的可能。

  舟山虽悬居海上,但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它在古地图上的地位也印证了这一点——相当于唐朝政区全图的《唐十道图》上,几乎清一色的州一级地名,小小的东霍山岛(今舟山东福山)却占有一席;南宋时的《舆地图》是古代中国最早绘制的航海线路地图,舟山群岛的地名有19个之多。

  明朝双屿港的繁华二十年:

  三千居民,千余葡萄牙人

  舟山群岛古地名,有的还在用,有的早已湮没,比如数百年前的双屿港。

  近年来,在考古人员水陆两路的勘测下,双屿港的辉煌正渐渐从历史海洋的深处浮现出来。

  明朝嘉靖年间,因巨大的海上贸易利润,在舟山海域的双屿港一带形成了广阔的私贸区。

  当时,葡萄牙人在双屿的贸易活动主要是从事日本、闽浙、满剌加(马六甲海峡一带明代称满剌加)之间的三角贸易。

  他们与中日走私商合伙,从满剌加等地贩卖来胡椒、香料等东南亚商品,在双屿与当地商人交换丝绸与棉布,然后运往日本出售,以换回白银,再进行下一轮周转。

  在葡萄牙人和中国走私商的苦心经营下,双屿港发展为颇具规模的贸易基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港口之一。

  在舟山博物馆展厅中,可以看到基于历史记载创作的双屿港繁荣景象——各色人群,在各色货品之间,穿梭、打量、讨论着价格。

  正如曾亲历双屿贸易的葡萄牙冒险家费尔南·门德斯·平托在《远游记》中记载的那样——

  其地筑馆舍千余,由市长、承审员、议员、司法官与其他七八种顾问或裁判员,负责治理……所有屋宇的造价达四千杜加脱金币(每枚杜加脱金币约合二战前金法郎十二枚)。

  从《远游记》中可以读到,当时双屿港内有居民3000多人,其中1200人为葡萄牙人,其他居民则是中国人或东南亚人。

  葡萄牙人之所以在双屿港盘踞二十年,与舟山群岛的重要地理位置不无关系。

  明朝海禁,虽在永乐年间开始有所松散,但那个时代谈及自由贸易,仍然是一个不可想象的词语。葡萄牙人深知,杭州湾以南,明朝廷疏于管理,为他们进行自由的贸易、航行、测绘,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在双屿港私贸活动交易日益活跃的同时,明朝廷中关于海禁与否的争论正相持不下,东南沿海的世家大族中支持开放海禁的非常多,因为海商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国家收入,又能让家族亲友也能从中获利。另一派因循守旧者,认为放松海禁会导致国本动摇,要求按照朱元璋的训令“禁片板下海。”

  1547年农历七月,在沿海各种矛盾的压力之下,明朝廷命朱纨提督浙、闽海防军务,巡抚浙江,着手开展剿倭行动。

  朱纨严厉奉行海禁政策,将一切违反海禁的人员,通通归于“倭寇”行列,他的第一个目标,正是双屿港。1548年农历四月初七夜,朱纨的军队,突袭双屿港,一把大火将其焚烧殆尽。

  在那一个时代兴起的海港,一夜之间,告别了它畸形的繁荣。

  近五百年后,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群岛新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那片海域,可以看到,今天国际贸易大港的重任又落到了当年的双屿港周围——历史有时会绕圈子,但是背后蕴含的意味大不相同。

  更让人振奋的是,2017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落地舟山。

  包括无数岛屿的舟山,其地理位置一如既往的重要,不同的是,今天,它的身后可见有着有效的管理与国家的长期战略。

标签: 舟山;老城照片;海商;舟山群岛;岛屿;贸易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100843348735375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