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舟山 正文
舟山建设生态牧场 为鱼类再造“海底家园”
2018年05月23日 09:31:24 来源: 浙江卫视 记者 成立刚 陈伟英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舟山市通过建设人工鱼礁、实施增殖放流等措施,加快海洋生态牧场建设,为鱼类再造一处处“海底家园”。

  在中街山列岛东极岛的附近海域,在吊机的牵引下,一个个人工鱼礁正缓缓地被投放进入海底,为这里的海洋生物提供了一个让他们生存繁衍的生态家园。在施工船的驾驶室内,现场负责人朱磊奇正不断用对讲机指挥工人进行投放作业,本次工程投放的鱼礁总数为5000个,要搭建成一个近似圆锥体,为的就是增强在海底的稳定性以及抗潮汐能力。朱磊奇告诉记者,之所以搭建成圆锥体,是因为能够起到固定位置和阻挡急流的作用,再加上椎体的内部海流冲击会比较小,很适合鱼类的生长。

  建设人工鱼礁,好比是给鱼儿们建造房子,有了房子,它们能够在里面繁殖。今年,中街山列岛人工鱼礁投放量为4.8万立方,去年,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也投放人工鱼礁5.3万立方,相当于在海底为鱼儿建成了大规模的居住小区。房子建好了,鱼儿们会来入住吗?今年,舟山市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先后放流大黄鱼、黑鲷、梭子蟹等苗种5亿尾。从事海蜇捕捞已有四十多年的渔民余信国表示,海蜇从前几年几乎绝迹到近几年连续增产丰收,就是得益于增殖放流以及海底家园建设。

  截止目前,舟山海域累计投放人工鱼礁93000方,近三年,人工增殖放流达33.6亿尾。今年,中街山、马鞍列岛两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以及南兆港海洋牧场,建设总投资将超8亿元。通过观测分析,目前相关海域的生态环境修复的效果已经显现。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资源与生态研究室主任王伟定告诉记者,海洋牧场区域,尤其是岩礁性鱼类,比如说黑鲷、条石鲷,这些种类的资源量可以增加5到10倍,效果非常明显。

标签: 海洋;生态环境;鱼类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