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晶晶)旁听代表的审议、讨论,总是能听见让人耳目一新的声音。比如眼下的乡村旅游热,多位来自农村的代表发出了“慢一点”、“不要一哄而上”的呼吁。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乡村发展的有效载体。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达25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但热闹的背后,缺乏规划、粗放发展、千村一面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慢一点”,其实是因为标准更高。采访中,一位代表说:“这些年我们把生态环境底色擦亮了,现在对于客商,我们很挑剔,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招好商,走一条最好的路”。确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关于乡村振兴道路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文化兴盛、绿色发展、乡村善治等诸多重要建设内容,条条都是高标准。具体到乡村旅游上,也提出了农旅融合、工旅融合、养生养老、民宿慢生活等不同方式。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发展方式显然不符要求。
“慢一点”,体现出的还有为民情怀。一位代表在讨论中这样感叹:“不要太相信那些一两周做完的规划,去听听村民要什么。”另一位代表则说:“办民宿、建农场,老百姓不答应的我们不要,不能适应乡土的我们不要,无法帮助我们带来进步的我们也不要。”他们的想法,其实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近年来,不少地方发展乡村旅游的规划未真正重视人的因素,只靠外来资本打造一些设施,本地村民难以与乡村旅游融合。还有一些村庄随着产业升级,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农民却逐渐沦为附属者,最终导致乡土文化缺失。
欲速则不达。看来,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是该静下心来好好琢磨如何好一点、久一点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