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 最新报道 正文
文明之光 璀璨之江——浙江创建文明城市纪事
2017年06月06日 07:36:46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翁浩浩

  浙江在线6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浩浩)今年5月,杭州迎来了一个由西安市文明办、各城区、市级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取经团”。面对千里迢迢赶来的客人,杭州将“车让人”的经验悉数传授。对文明礼仪的孜孜以求,让两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都彼此走近。

  从公交车,到出租车、公务车,再到私家车……如今,斑马线前停车礼让行人,已成为杭州的“城标”之一。

  从西子湖畔,到之江两岸,“最美”的风景随处可寻。

  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群众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走高。不仅如此,在浙江,文明城市创建已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

  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获得“省文明城市”称号,其中5个跻身全国文明城市,4个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8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浙江省文明城市(县城、城区)目标,其中12个县(市)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

  塑造城乡“最美”的风景

  夜幕降临,海宁市区主干道海昌路上流光溢彩、人气很旺。在当地,老百姓更喜欢叫它“好人街”。

  “好人街”两侧竖起的大型公益广告灯箱格外醒目,上有20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照片及事迹。他们中有教师、民警、出租车司机,也有退休工人、农村妇女;平凡的名字和身份,却都有一颗不平凡的心。闲不住的“活雷锋”孙泉清、受伤后3次下河救人的七旬铁汉俞纪男、敬老院老人们的“好闺女”倪水宝……身边的“最美人物”,成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独特风景。

  文明创建,关键抓什么?伴随文明城市创建的推广和深化,答案越来越清晰——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创建活动成为传递主流思想、弘扬社会新风和提高公民素养的实践。

  近年来,我省四次修改《浙江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两次完善《浙江省文明县(市、区)测评体系》,每一次都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渗透文明修养,指标中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重逐年提高。

  浙江大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处生根,“最美画卷”徐徐展开:

  ——去年3月21日,“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在全省启动,以礼待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时尚追求;

  ——公益广告、文明墙绘装点大街小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跃然眼前;截至去年底,义乌市向世界各地销售9600万余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产品;

  ——好家风建设活动持续推进,全省700余万户家庭参与立规立训,建成150余个家风馆(廊、室),好家风带动了好政风、好民风;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同频共振”,我省10户家庭收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殊荣;

  ——今年4月,我省“争做中国好网民”接力活动举行,机关、学校、企业等各行各业迅速行动,争做清朗网络空间的守护者。

  这些年,让浙江群众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共建共享的民生实践

  你听过“马路高尔夫”吗?而今在丽水,无论是市领导、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在节假日、上下班途中,或是早晚健步走时,都会以志愿者的身份上街做一件事——捡烟头,这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于是,“马路高尔夫”的趣称应运而生。“前几年我还有点不好意思,但现在街上到处是‘红马甲’,彼此碰到会默契一笑。”在法院工作的志愿者厉志华说。

  如果把创建文明城市看作一盘很大的棋。那么,走好“当头炮”至关重要。

  浙江的经验是,精准聚焦群众最直接、最关注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于是,一个小小的烟头、一条普通的斑马线、一处公交车站前的排队等候区,都成为标注一座城市文明刻度的试金石。而这些“举手之劳”,也迅速点燃了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

  在长兴,有个博览会让人眼前一亮。今年3月5日,长兴县举办了首届学雷锋志愿服务博览会,集中向全社会展示志愿服务资源。长兴深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孙霞说:“博览会为志愿者提供了分享交流的机会,也让更多市民了解并参与志愿服务。”目前,长兴县共有注册志愿者5万多人,志愿服务团队近400支,他们积极参与到“五水共治”、治危拆违、城乡建设等重点工作中。

  文明城市创建为了什么?浙江用驰而不息的实践铿锵作答——创建为民、创建惠民。

  当文明创建融入城市公共秩序优化,街头巷尾越来越干净整洁,车辆行人的不文明行为逐年下降,交通越来越顺畅;

  当文明创建融入群众文化生活,社区和农村群众自编自演的“草根文化”生机勃勃,农村文化礼堂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了精神生活的“农家乐”;

  当文明创建融入城乡联动发展,万个文明单位结对万个行政村的“文明共建”活动持续深化,推进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架设、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升级,形成了“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强劲的精神推动力。

  让文明新风永驻人心

  走在绍兴街头,你会看到一种特殊的场所——“爱心服务站”,里面摆放着矿泉水、茶叶、饮水机、书报架、保健箱等物品。它们,是为那些辛勤的环卫工人而设。“爱心服务站”的前身叫“爱心避暑点”,设在主要街道沿线各机关事业单位、银行等,曾在酷暑时节接待环卫工上万人次。夏天乘凉歇脚,那么冬天呢?于是,“爱心服务站”诞生了,对环卫工群体的关爱也从一季拓展到了全年。截至目前,绍兴全市共有“爱心服务站”200余家,将一份独特的温馨传递下去。

  文明城市创建,不是一蹴而就;巩固文明创建成果,也并非一劳永逸。

  我省凸显问题导向,以查找问题、整改问题、解决问题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向纵深发展。

  每周一,台州市黄岩区西城街道西街社区的老党员包岳顺都会到社区巡逻。“占道经营少了,道路整洁了,车也不乱停了,现在越巡越没问题了。”他说。在西城街道,活跃着12支、近100人的社区“五老”志愿者队伍。他们每周在各社区范围内巡查,发现问题当场督促整改并做好记录回头看。截至目前,西城街道的“包岳顺”们当场落实整改300余个问题,劝导不文明行为200余起。

  文明创建实打实,一个社区如此,一座城市也如此。在瑞安,一条紧密融合型督查链,有效推进各项文明创建任务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当地共开展实地督查4875人次,走访部门单位615个次,形成《专项督办通知书》186期,直接促成近2万个问题整改落实。

  由省文明办制定的《浙江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把体现人的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因素纳入体系中,每年对11个设区市进行“城市文明程度指数”和“社会道德环境公众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向全省通报,测评成绩纳入对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杜绝“文明创建搞突击”现象。

  自2015年起,省文明办每年都会对12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进行暗访,查找存在问题、进行书面反馈,督促当地进行整改,并将暗访成绩以20%的比重纳入年度测评总成绩。

  省文明办开展的2016年全省社会道德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显示,社会公众的满意率为93.42%,同比提高1.57个百分点。

标签: 城乡;文明城市;文明创建 责任编辑: 吴盈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