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24日讯(特派记者李敏)在金华,和钱塘江上游的衢州一样,大家提起环保,会想到生态补偿这个关键词。
8月24日,金华市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王建平告诉浙江在线记者,现在的金华,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一些异地补偿措施与效果方面,已经具有了代表性。
王建华指的典型就是金磐扶贫开发区。当地在金华市开发区划定一定区域范围成立金磐开发区,由金华管辖的磐安县组织开发建设,开发收益归磐安县,这个做法,已经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与好评。
提起磐安开发区,追根溯源,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情,1994年底,我省以扶贫开发的名义批准了开发区的设立,当时在温州、宁波地区也有两个试点。现在坚持下来的就是磐安一个了。金磐扶贫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孔栋宝对开发区的来龙去脉相当了解。
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但地处山区,偏于一隅。曾经是浙江省有名的贫困县,由于地处偏僻,好的企业进不来,而一些对环境破坏性强的工矿企业有被当地的生态准入门槛吓退了,脱贫的帽子很难摘掉。
产业转移,逐渐明晰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思路。也为生态与经济的矛盾中寻求到了平衡点,金华市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市引导县,帮助县,让生态维护重任在肩的磐安也能够与其他经济发展迅速的地方平起平坐,“共分一杯羹”。金磐扶贫开发区应运而生。
“磐安当地大搞工业,肯定是不行的,当地的环境生态太好了,又是金华江的上游,怎么也不能污染!”孔栋宝介绍,位于母亲河上游地区的磐安,为保护下游地区的生态水源,牺牲了许多经济利益。在异地扶贫催化下,传统的“输血型”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机制被“造血型”生态补偿机制替代。
位于金华市区的金磐开发区分一块地就拿给磐安去招商引资,但是市里就提一个要求:一定要把环保关,税收归该县。这个占地660亩园区设立后,凭借地利优势,吸引了环保型贡献大,污染少或没有污染的130家企业进驻,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利税使磐安不久就摘掉了长期戴在头上的贫困帽子,还为磐安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如今,当时来这里打工的众多劳动力中已经有10000多通过在这里锻炼回到磐安二次创业。
每年该园区实现税收4千万元以上,GDP占到当地的10%,收入占磐安全县税收近1/4。作为经济开发区,同样不能准入污染高的企业,环保资质是首要考虑的条件。王建平介绍,环保部门有专人在管委会招商部,企业来园区谈的时候,环保部门先介入。磐安自1998年以来,杜绝审批有污染的工业企业150家以上;同时对水体有一定污染的但效益不错的企业全部关停。
几年前,当地媒体就有评价,这种通过异地扶贫的生态补偿机制为国内首创。如今,从环境指标看,近年来磐安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5%以上,境内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更难得的是所有出境地表水均达到一至二类水质标准,极大地保护了中下游地区的环境。
异地补偿的措施尝到了甜头,金华方面在该开发区二期工程当中将有意继续推广,加大补偿。
王建平对浙江在线记者说,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十分必要,实行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已有成效,水资源补偿方面,今年3月起兰溪市调整水费,其中就考虑到了库区资源补偿问题,水价中含第二饮用水源建设、库区农民利益保护、污水处理、水资源等费用0.4/吨。
异地开发补偿是一方面,区域协议生态补偿形式也是当地的一种尝试,去年金华金东区在傅村镇与源东乡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协调源东乡与下游的傅村镇签订生态补偿协议,协议就规定每年由傅村镇提供源东乡5万元,作为源东乡保护、治理生态环境和公共财政收入减少的补偿。义乌与东阳市城市饮用水供应水资源有偿交易及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在今年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联组会议中,徐培金委员在发言中提出要建立具有浙江特色的生态补偿机制。徐培金委员说,目前已经在浙江各地进行的生态治理工作是努力的。生态省建设是全社会的事,环保一定要严格执法,发改委等相关职能部门也要一并参与。各地探索区域性的生态治理实践重点是治水。
据省环保职能部门有关人士透露,生态补偿机制的正式出台,已经摆上了我省环保部门的日程,规范化、全面推广补偿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