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价廉物美的饭菜让大家吃得很满意!
■ 借市场经营和谐社区 看浙江力邦村破解外来工管理难题
   ——“村长”蔡荣华说,力邦村对经济拮据的外来务工者而言,便宜实惠像是一块大磁铁,紧紧地吸引着人心。在这里,每人每月多积攒3百元不是问题。

   ——力邦村有4幢公寓楼、一个千人大食堂、一个青年活动中心、2个灯光球场和一个22亩的大广场。2002年9月入住第一批村民,目前住在这里的村民有2800多人,全是附近企业的外来员工……

  ——蔡烈烽的经营之道就是在政府允许、村民能接纳的范围内能省则省,积极开发第三产业,用人气带动非主营性产业,通过村里出租的商铺、网吧、酒店等获得收益。[
阅读详细
  

三问奉化“力邦村

畅谈“力邦模式”

首家民工社区实行自治管理留住民工心

“力邦村模式”的节地效应

力邦村的由来
  投资2400万元的“力邦村”是当地经济蓬勃发展的产物。目前,在力邦村附近的外向科技园区已落户企业438家,征地在建企业20多家,外来民工多达3000余人,预计今年还将新增万余人。

   这些民工的吃住、治安管理等问题成了企业和政府的后顾之忧,同时,民工们的消费产生的“民工经济”也成了一块诱人的蛋糕,吸引了不少企业打起了开发“民工经济”的算盘。奉化市力邦投资公司提出的以市场化运作、人性化管理,让外来民工聚居地成为民工“第一故乡”的独特理念,获得当地政府、部门的认同,从前年起,开始筹建这一外来人口集居区———力邦村。

  ■ 不仅不要政府贴钱,还能让企业赚钱,同时又让民工更快融入城市生活。奉化“力邦村”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从公益事业变成前景看好的三产

  力邦投资公司蔡总经理向笔者算了一笔账,住宿费用只是一项固定的收入,以入住1000名民工计算,每月收取18元与收取50元,每年少收入三四十万元。然而,收费提高,很可能意味着入住的民工也要减少了,那么,不但建成的部分宿舍有可能闲置,其他设施如食堂、超市、洗衣店、理发店、自行车修理铺等生意也闹猛不起来。最后损失的很可能不止三四十万元。果然,这一低廉的报价获得了企业与民工的青睐。[阅读详细

  在政府允许、村民能接纳的范围内能省则省

  蔡烈烽的经营之道就是在政府允许、村民能接纳的范围内能省则省,积极开发第三产业,用人气带动非主营性产业,通过村里出租的商铺、网吧、酒店等获得收益。目前力邦村的经营还只能说是起步阶段,随着入住居民增加,还可以把成本再降下来。如果力邦村新的公寓楼建成,村民将达到4300人的规模,投资成本也能从目前的一万元/人降低到7000元/人。[阅读详细

  看看宁波力邦村如何管理外来工

   现在,居委会班子由包括书记和主任在内共7人组成,其中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的4名村民委员分别负责宣传教育和计生服务等工作,这4名干部都是兼职的,没有工资。社区居委会成立后,通过海选,成立了居民代表大会,由35名居民代表组成,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收费、规章制度等问题进行讨论,突发重大事项随时开会讨论。力邦村还成立了党支部、团委、工会、妇联等相应组织。

在离奉化市区8公里的城郊,有个叫力邦村的地方
绿树掩映的公寓楼,远远看去就好像学生宿舍
红墙白窗的公寓楼,透着青春的气息

  
力邦村把一项政府的公益事业做为产业进行的成功运作,给入住的“村民”和给当地政府带来怎样影响

::外来打工者:::

  在这里,每人每月多积攒3百元不是问题。
  23岁的河南姑娘刘丽娜是力邦村的老住户,她给记者算了笔账。在力邦村吃顿早餐1块钱,中午、晚上每餐只要花2块钱,就能吃饱。大多数的单位提供一顿上班套餐,也就是说村民们只要花费3块钱就能打发掉一天的伙食费。“如果在外面找当地村民租间民房,一个月至少要150元,这里的住宿费一个月只要18元,还包括了基本的水电费,而且比起住外头,力邦村更有安全感。”[阅读详细

  住在力邦村,从来没有感觉到当地人对外来人员的歧视
  这几年,力邦村已有好几个年轻人与当地人喜结连理。通过力邦村,来自五湖四海的民工和谐地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西坞街道主任傅岳柄告诉记者,政府计划在西坞的东部再造一个力邦村,其中将有一室一厅小户型的单元房,吸引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在西坞安家落户。[阅读详细

我是力邦村村民

千份民工套餐不见一点剩饭 身边小事讲述“力邦”荣辱观

::政府层面:::

   ■
几年的运转证明,力邦村的产业化运作,赢家不仅仅是经营商。
  力邦村成了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招牌,企业招工的法宝。英国投资者爱德华先生到西坞征用34亩土地建厂房,看中的正是力邦村提供的后勤服务。外来人口本地化,有效缓解了民工荒。据匡算,力邦村建成后,累计吸引了100多家企业落户西坞。[阅读详细

  建了个力邦村 一下子节约了270亩土地
  根据省、市出台的土地新政,禁止企业建造成套职工住宅、专家楼、宾馆和招待所等设施。这一规定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但企业内不能建成套房,企业聘用的大量外来员工就必须到外面租房住,企业要拴心留人就难了。而小小力邦村“碰巧”破解了这一大难题。据奉化市国土资源局测算,照以前的办法27家企业各自建员工宿舍和配套设施安置3000名员工,需要300亩土地,而建一个力邦村只需要30亩土地,无形之中建一个力邦村节约了270亩土地。[阅读理解

能同时提供千人就餐的食堂干净整洁

  一荤一素的套餐,在力邦村只卖2元一份
图书馆是力邦村青年活动中心的一部分
主要稿件文/摄 徐小峰 制作 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