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红学超群类,更向词坛张一军。”这是著名史学家缪钺教授在一副挽联里,对吴世昌先生一生学术成就的概括。100年前,吴世昌在硖石出生,他8岁丧母,10岁丧父,12岁小学没读完便被送到中药店当学徒,但凭着勤奋好学的精神,他最终自学成才,并先后执教国内各大高校及英国牛津大学,成为影响深远的汉学家、红学家、词人和爱国者……
为弘扬他的学术成果和治学精神,昨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海宁市委宣传部主办,海宁市文联承办的纪念吴世昌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在海宁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省文联、吴世昌先生家属代表及海宁的有关专家,就吴世昌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等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研讨。
严谨治学永久难忘
“吴世昌先生对《红楼梦》研究的贡献非常突出,我在33岁那年到北京时,曾有幸经其他前辈介绍认识了吴世昌先生,从此每个周末或节假日,我总会到先生家中求教,虽不敢说得到先生真传,但的的确确受到了先生近15年的教诲!”研讨会刚一开始,著名红学家胡文彬声情并茂的回忆便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
在胡先生记忆中,有关吴世昌先生的事情很多。受时间限制,胡先生只是讲述上世纪80年代他陪吴世昌先生在山西开会的一幕。“那次开会在山西呆了一个多星期,其间辗转了好几个地方。一路上,他不是给我讲红学,就是讲宋词,要么讲国外见闻,令我受益匪浅,他那简朴的作风、率真的个性和严谨的治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爱国精神长存人间
吴世昌先生不仅是著名的红学家,还是旗帜鲜明的爱国主义学者。据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陆永品介绍,吴世昌先生在嘉兴秀州中学读书时,就曾发起过学生爱国运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吴世昌第一个在燕京大学张贴‘告全体同学书’,点燃了大学抗日活动火焰,并被选为燕大学生抗日会主席。因为参加抗日,他还被取消了奖学金,并被列入黑名单。后来吴世昌先生化装成商人逃出危险区,此后,他不停地撰写稿件,用稿费维持生活坚持抗日!”
1947年,吴世昌获邀赴牛津大学讲学,任高级讲师。旅英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红学专著《红楼梦探源》(英文版),引起巨大反响。1962年,他婉言谢绝了国外一些大学的聘请,毅然响应周总理号召,在国家困难时期率全家回国。他说:“我是中国人,不怕中国穷!”
对家乡民谣有兴趣
昨天,吴世昌先生的家属代表吴令华女士还以生动的例子讲述了吴世昌先生对家乡歌谣的喜爱。吴世昌回国之后,虽然一直定居北京,但他心里一直想念着家乡的风土人物。吴世昌的弟子董乃斌说:“先生在讲学之余,常常谈起幼时趣事和海宁历代人物……他虽人在北京,但时时关注着海宁,为那里的建设和发展而欣慰,为那里的苦难和问题而焦虑!”
据悉,此次研讨会历时两天,是继1998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手海宁市政府在海宁市举行纪念吴世昌先生诞辰90周年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以来,在先生的家乡举行的又一次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