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深入厦门调研,作出了“跨岛发展”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突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四个结合”的重大举措,为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15年后,厦门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岛内外一体化发展,促进城市格局拓展、布局优化、功能提升,有力推动了“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海沧大桥上看厦门。海沧大桥连接起了厦门岛和海沧半岛。
五大“通道”联通岛内外
集美大桥通车后,从厦门岛回老家不用绕路了,票价从8元降到5元,2010年翔安隧道开通后,票价降到了2元。对本地导游陈燕红来说,交通建设拉近了岛内外的距离,也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如果把厦门比作一只手,那么厦门本岛就是手掌,当地人称为岛内。本岛以外的市内地区就是岛外。五个手指则是连接岛内外的交通线路。”陈燕红介绍,五个手指是海沧大桥、厦门大桥、杏林大桥、集美大桥、翔安隧道,简称“四桥一隧”。
2002年以前,仅有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两个进出岛通道,2002年“跨岛发展”提出后,15年时间内,厦门新建成集美大桥、杏林大桥与翔安隧道三个通道。
目前正在加快建设海沧隧道,第二东通道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第三东通道也在积极筹备中。厦成、厦安高速等重大工程建成通车。轨道交通、翔安新机场、“两环八射”城市快速路系统、海沧新港区等建设加快,规划并建设5条贯通岛内外的地铁线路,地铁1-4号线和6号线同时建设。地铁1号线实现全线“洞通”、“轨通”、“电通”,今年9月开始体验式运行,年底正式通车。目前,岛内外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跨岛发展”推进城市转型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优化,不仅拉近了岛内外距离,方便了居民生活,更是大大提高了厦门的城市综合承载力。
厦门坚持产城融合,推进城市转型,统筹岛内外产业联动发展,产业结构从2002年的3.4:55.8:40.8调整优化到2016年的0.6:41.2:58.2,城市产业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实施“跨岛发展”后,厦门鼓励岛内企业转移到岛外发展。联芯、天马微电子、电气硝子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全部布局岛外。
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强透露,从产业和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如果企业适合在岛外发展就到岛外发展,如果不适合在岛外发展也可以到厦龙、厦泉工业区发展,厦门通过与周边地区互利共赢的合作共建,在厦门之外的区域同样提供厦门标准的服务。如果企业继续选择在厦门发展,还会有一套奖励制度,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来做出利于自己长远发展的合理抉择。
海沧新城、马銮湾新城主导临港产业、航运物流和生物医药,集美新城扩展教育科研、机械制造和软件信息,同安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休闲和轻工食品,环东海域东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主打临空产业、高端服务和光电信息等信息产业,目前,海沧的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占全省1/4,翔安的集成电路、集美的软件信息、同安的生态旅游等也正加快成长。
至此,厦门“一岛一带多中心”(“一岛”即厦门本岛;“一带”即环湾城市带,串联漳州开发区、角美、龙海、海沧、集美、同安、翔安、金门、南安等区域;“多中心”即厦门岛市级中心、东部市级中心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个区级中心)城市框架初步形成。
要发展 更要绿色的GDP
生态资源既是厦门的宝贵资源,也是独特的竞争优势。
为此,厦门划定了981平方公里生态控制区,占陆域面积57.7%,比生态红线面积范围大1倍以上,构建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和近海蓝色海洋生态屏障。
黄强介绍,在城市拓展中,不搞“摊大饼”式的粗放扩张,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像绣花一样用好宝贵的空间资源,组团式推进新城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国土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实现绿色转型的同时,厦门进一步加大岛外新城和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优质公共资源更多向岛外倾斜,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市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
目前,厦门全部六个行政区均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评估认定,推动厦门大学、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市实验小学等优质学校在岛外建设实质性校区,2017年超八成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数布局岛外。
自2006年起,累计实施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老区山区建设项目2000余个,拥有4个中国美丽(最美)休闲乡村,岛外四个区先后全部被授予“国家生态区”称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