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区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使社区与人的关系相互协调发展以彰显人性化。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也是城市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承载体。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我国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应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新的社区发展模式——未来社区正逐渐成为国际热点,受到各国重视。对于浙江来说,这完全契合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要求,也与当前我省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四大”建设具有很强的联动性,而且能够成为全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实施未来社区等标志性项目。为此,要积极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工作,努力开创城市建设新、经济发展好、人民生活品质高、政务服务佳等多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未来社区建设必须围绕人的需求而展开,以人为本,连接场景,人在社区,社区为人,使社区与人的关系相互协调发展以彰显人性化。这就要求:
在未来社区建设中注重人性化设计。全面思考社区设施的易用性、易达性、易识别性、安全性、独特性和可交往性等,真正将设计做精做细,充分体现人性化。如在基础设施上,既要考虑到健全人的生活需要,又要考虑到残障人士的活动需求;既要考虑年轻人群需要,又要考虑老幼群体需求;等等。
在未来社区建设中注重人性化服务。未来社区的服务,应该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服务。以社区居民活动为中心,以信息科技等一系列前沿技术为支撑,形成一个可持续的智慧化服务的社区生态圈。诸如“教育云”“健康云”“商旅云”“消费云”等,从居民最关心的事情出发,构建从社区到全球、从健康管理到教育培训的一整套服务。同时由于涉及居民的隐私安全、信息安全,有关大数据挖掘和应用也应得到制度关切和制约。
在未来社区建设中注重人性化氛围塑造。这种人性化氛围的塑造,应该让未来社区成为一个充满人情味和人文关怀的地方,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社区里人和人之间洋溢着公平、平等、关怀、互助等富有人文美的优良品格。
未来社区建设要注重以网络科技的最新成果为核心,在建设中彰显智慧化。
这些年来,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到杭州、南京、成都等二线城市,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纷纷启动社区智慧化建设。我省未来社区建设也要及时总结和合理运用这一实践的成果,注重以网络科技的最新成果为核心,在建设中彰显智慧化。
要加快社区的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化家具配置推广。通过各种信息化设施建设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居民的信息能够得到集中的数字化管理,而且让社区基础设施与居民家用电器等各种基础装备信息也可通过互联网取得联系,并能通过互联网对这些设备进行控制,设备间也可通过一定的规则协同工作。
要努力推动社区管理和服务向智慧化转型。如在既有的社区智慧化设施基础上,依托云端城市大脑,推进社区平台中脑、居民终端小脑关联衔接,利用高效物联网等实现社区数据化、智能化管理服务,建设高度智能、实时反馈的智慧化社区。
要加快社区智慧化管理与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社区智慧化后,由于应用了丰富的现代科学技术,管理和服务模式与传统社区会有很大不同,一些重要岗位需要配备高素质的技术管理及业务办理人才来应对,而当前社区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与之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进程。
未来社区建设要注重节能环保,彰显低碳化甚至无限趋向无碳化。
未来的人类社会,必定是一个低碳化的世界。当前,低碳城市建设逐渐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我国也不例外。而低碳化社区建设无疑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我省未来社区建设必须注重节能环保,彰显低碳化甚至无限趋向无碳化发展。这就要求:
在未来社区建设中促进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低碳化转型。要坚持高扬低碳发展理念,在社区生产生活过程中贯彻绿色低碳方式,促进社区生产生活方式向低碳化发展转型,实现社区资源的集约、共享配置,鼓励节能环保材料、绿色有机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进而将低碳化理念渗透到社区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形成一种多元参与的低碳化发展机制。
在未来社区建设中推进低碳化建筑的设计和覆盖。一方面,在当前要积极推进绿色装配式建筑等一大批已经成熟的新技术落地应用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态化理念与技术正日益深入渗透到建筑领域中,以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未来社区建设必须正视这一发展潮流,最大程度实现社区建筑的低碳化甚至零碳化。
未来社区建设既要瞄准前沿、对标国际,也要立足省情、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化。
不同时期的社区建设,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特别是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形成的各类老旧小区,其居住品质和服务功能已很难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甚至新世纪以来建造的部分小区,在空间营造、功能配置和服务管理等方面也难以满足现代生活的多元需求,迫切需要有机更新。我省未来社区建设在启动推进过程中,既要瞄准前沿、对标国际,以创新引领建设崭新高端社区,也要立足省情、因地制宜,统筹考虑老旧社区的建设以彰显个性化发展。
一方面,要树立分类别、分层次经营和建设未来社区的理念。未来社区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它应该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信息化水平、市民素质等各项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规划,并有效地运用不断出现的前沿技术为居民提供便捷、经济且环境友好的公共服务,且能有效解决社区发展中出现的其他各种衍生问题。
另一方面,未来社区建设要因地制宜地推动“人、社、产、文”功能的深度融合。未来社区建设是当前我省加快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将拉动社区本体及衍生领域数万亿量级的有效投资,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推动经济社会稳健和融合发展。因此,未来社区建设基础在发展,根本在创新,关键在聚合。要在立足服务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建设的极化效应和产业的延伸功能,聚人气、聚产业、聚资源、聚要素,实现“人、社、产、文”功能的深度融合。
未来社区建设要注重共建共享,既体现在建设方式上的共建,更体现在建设成果上的共享,彰显一体化。
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成果的创造者,也是改革发展成果的享有者。我省未来社区建设必须是共建共享的,这不仅体现在建设方式上的共建,更需要体现在建设成果上的共享,进而彰显一体化效果。
要求未来社区建设必须全民参与。只有政府、企业和社区居民等全民力量的参与,才能更早更快更好地建设未来社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起好带头作用,搞好未来社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积极倡导企业以及社区居民参与未来社区建设;企业要在遵循市场机制的前提下,积极响应政府的倡导,以人性化、智慧化、低碳化、个性化和一体化为导向,大力发展和推广智慧化应用和低碳化生产技术应用;社区居民则需要在政府的倡导下积极参与并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来适应未来社区的生产生活方式。
未来社区建设的成果必须为全民共享。未来社区可围绕社区居民需求导向提供一系列高性价比的综合配套服务,创造新教育、新医疗、新交通、新能源、新物流、新零售等新型业态,既可以有效提升政府治理社会的能力,也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点,为相关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更能有效改进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执笔: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钟其 编辑:江于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