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生实训中。资料图片
技师学院学生训练中。资料图片
眼下,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季,许多人感叹就业难。然而记者发现,在宁波,技校毕业生基本不存在就业难题,一些热门专业的学生十分抢手,甚至还没毕业就被“预订”,有学生同时拿到7个Offer,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
150多家企业要招8000人
而今年毕业生也就770多人
“我到明年才毕业,今年找单位实习,不过企业早早就找上门了。”今年20岁的李思博,是宁波技师学院2018级机电专业的学生,如今,已经拿到了海天集团的Offer。
李思博说,今年上半年,宁波各大知名企业就纷纷到校举办专场招聘会。5月初,他就参加了海天集团的专场校招面试,结果被录取了。同时被录取的还有40多名同学。
那段时间,除了海天集团,还有上汽大众、金田铜业、中策集团等行业龙头、世界500强企业来校招。今年5月19日,学校体育馆还举办了一场大型招聘会,共有150多家企业参加,总招聘人数达8000人,而今年宁波技师学院毕业生也就770多人。
“企业和岗位任我们选择,我也对接了不少企业,总共拿到了7个Offer,最后还是选择了比较符合自己专业的海天集团。”李思博告诉记者。都说就业难,可李思博和他的同学并没有感到就业压力,相反因为可供选择的企业都很优质,还有点“左右为难”。
一人拿到多个Offer很正常
就业主动权在学生手里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顾瑜妍,今年刚刚毕业,已经在镇海炼化公司实习了大半年,很快要正式入职。
顾瑜妍的专业是应用化工技术,她所在的班级就是镇海炼化公司的订单班。不过到了就业的时候,订单班的学生和企业还是可以双向选择,双方通过面试对接进行录用。
“当时也有很多企业来学校开展招聘宣讲,我是优中选优,只参加了万华化学和镇海炼化公司的面试,结果都拿到了Offer,不过因为订单班对口企业有匹配度优势,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镇海炼化。”顾瑜妍说,“我们的同学一人拿到多个Offer的都很正常,就业的主动权在学生手里!”
“企业对于技能人才需求特别大,我们一年要招聘两三千名技工人才。相对于本科生,专科院校的技能人才更加难招。”舜宇光学科技(集团)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姜淑飘说,为了更好地招聘技能人才,公司近年来与很多技术院校合作开办了订单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镇海炼化公司、海天集团等企业也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了订单班,定向培养技能人才,每年少则50人,多则上百人。
记者发现,订单班在平时的专业教学中进行针对性培养,融入企业文化熏陶,特别适合企业需求。像这样的订单式招聘,已成为宁波很多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
专技人才就业供不应求
社会观念尚待提升
“我们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明确了工作去向。”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就业与产学合作处处长张定华说,很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已经进入订单班,虽然最终还要双向选择,但这种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的模式大大提升了企业人才招聘效率。
非订单班学生通过招聘对接就业成功率也比较高,因为制造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处于“求贤若渴”的程度,技能人才总体供不应求。记者了解到,现在技能人才校招主要被一些大中型优质企业抢占,很多小微或者地处偏远的企业在人才招聘竞争中缺乏优势,招不到所需的专技人才,导致企业发展受限。
根据智联招聘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调查数据,专技人才就业状况要明显好于本科。智联招聘公司调查显示,2023年应届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本科生为47.5%,而以高职技术院校为代表的专科生获得Offer比例为54.4%。本科毕业生中,普通二本及以下的院校毕业生就业要比专科生就业更困难。
专业技能人才有技能优势,符合市场定位,企业需求特别大,但想要扩大培养技能人才队伍却并不容易,更多学生还是将进入技工院校学习视为无奈的选择。
据了解,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技能优势院校,其今年专升本比例又创新高,有的一个班级30多人,有10多人都选择专升本。
“社会上对技工还是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是低学历层次,主要是人们的观念上还存在问题。”舜宇光学科技(集团)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姜淑飘说,就拿舜宇集团来说,专科学历技工总体上与普本员工待遇差不多,他们的薪资构成不同,技工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一点,有夜班和加班,但这些都有绩效激励,有的技工比本科员工收入还要高。
虽然企业在尽力拉近待遇差距,但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专科学历的技工人才进入企业大都没有定岗定编,相对于本科或更高学历的员工,一些企业对专科技工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晋升机会相对较少。这也是为什么技工总是让人感觉层次不高的原因,导致技工人才培养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造成社会人才结构的失衡。
“学生和家长在选择报考院校的时候也应该改变观念,可能有的普本还不如好的职业院校、技师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就业与产学合作处处长张定华说。
业内人士表示,全社会应该进一步提升技工人才的社会地位,包括提升劳动待遇、社会福利、晋升通道等,从而使人们对技工人员固化的落后观念得以改变,促进人才结构优化,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